罗兰夫人本名是玛侬珍妮菲利普,像那个时代的所有女人一样,婚后随夫姓,所以在她嫁给来自亚眠的一位绅士罗兰,玛侬成了罗兰夫人。
罗兰夫人出生在一个工匠家庭。她家境富裕,是家里的独生子。因此,她从小就在家教的指导下学习神学、音乐、算术、拉丁等课程。她热爱阅读和写作,知识渊博。通过阅读,罗兰夫人深受古代罗马共和思想和近代启蒙思想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她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思想独立、学识渊博的“新女性”。
法国革命初期,罗兰和他的妻子从里昂来到巴黎,罗兰成为吉伦特学派的领袖。一度官至内政部长,罗兰夫人不甘寂寞。她组织私人沙龙参加社交活动。
沙龙的原意是一个房间里的客厅,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17、18世纪盛行于法国。所谓沙龙,有点类似于魏晋士人的谈资,是社交对精英的一种“很时髦”的方式。来客多衣着光鲜,风度翩翩,落座则高谈阔论,各逞机锋。
不同的是,魏晋时期,只谈庄子玄学,却羞于谈国计民生。起初,西欧沙龙主要谈论文艺话题,后来逐渐转变为政治话题。
到法国革命时,罗兰夫人沙龙早已成为政党的聚集地,甚至不亚于宣和的临时“雅各宾俱乐部”。
她的沙龙是吉伦特学派的主要聚会场所,她的观点影响了吉伦特学派的政治走向。几乎所有以罗兰名义发布的政纲和法令都是她写的。雅各宾对她恨之入骨是可以理解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那天她没有逃脱追捕。事实上,大多数吉伦特领导人,包括她的丈夫罗兰,都已经藏了起来。罗兰夫人却没有躲藏的意思。
吉伦特派是当时法国革命中最激进的政治派别。他们主张彻底摧毁法国持续多年的专制统治,反对君主立宪制。
法国革命进入1793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试图抓住缰绳的吉伦特派,和不断鞭策它跑得更快的雅各宾派,他们之间的对立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斗争的结果是吉伦特派的彻底垮台。5月31日,武装的公民袭击了国民公会,雅各宾发出了夺取人民权力的决议。他们都驱逐了吉伦特议员,并在全市范围内寻找政治敌人。罗兰的妻子在半夜被捕了。在被处以绞刑前,罗兰夫人振振有词:判我有罪的人,将来也会被送上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