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写有兵书几篇,据《咸丰·清河县志》第十三卷“艺文”中记载:“韩信三篇”其小注云:“汉成帝令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三篇。
汉朝建立后,张良和被软禁的韩信共同整理兵法,在百家中选了35家。不过这些军事著作在吕雉当权时被盗,盗书者很可能是吕雉的人,想想也正常,韩信和张良啊,那是何等人物,所著兵法该是传世名作,要落入有心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啊,所以汉朝统治者把兵书搞到自己手里也无可厚非。
到汉武帝时,军政杨仆收集整理了遗留散失的军事文献,但仍不完整。到了汉成帝那里,任宏奉命论次兵书。任宏不辜负他的使命,兢兢业业,广采博收,并将收集的军事书籍分为四类。
任宏论次的兵书共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其中包括“韩信"的三篇”,但在此之后,中国的朝代更迭多次,战争频繁。许多古籍不幸丢失,韩信三篇也是如此。
韩信该有多大能量,连他所著兵书成为当朝统治者的威胁,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领数万军队开辟北方战场。魏国之战,他分析魏军的部署,假装渡河正面作战,其实从侧面偷袭,趁其不备,一举将魏王豹擒获。在井陉战役中,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可以说汉朝的领土,大部分都是韩信拼杀出来的。听听蒯彻劝他造反时说的话,“三分天下,自成帝业.....功无二于天下”。他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这也是他为什么被后世称为“兵仙”的原因。
太史公在《淮阴侯列传》这样介绍韩信,幼年家贫,长大后没有被推荐做官,也没什么谋生之道,母亲过世后,一份像样的丧葬礼都准备不出,他却执着于寻找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墓地,周围可纳有一万个人。
后来跟着乡南昌亭长蹭吃蹭喝,被乡南昌亭长的老婆嫌弃,韩信气的走了,之后受飘母饭食之恩,说自己他日定会重重报答。他从来没将自己当成在弱者,无论是在乡南昌亭长还是飘母。
他虽然身无分文,却终日佩剑,因为在当时佩剑之人为有身份的人。后来淮阴屠夫的一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虽然你高大,喜欢带剑,但你实际上是个懦夫。”他侮辱他说:“如果你不怕死,就用剑刺我;你怕死,就爬到我裤裆下。”韩信认认真真地看着他,蹲下身,躺在地上,翻过他的胯部。街上的人们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怕事。这便是著名的胯下之辱。
之后,他先投项羽,后投刘邦,因韩信的的到重用,刘邦筑坛封将。
记原文韩信如何拒绝蒯彻“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愚,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因为人生经历,所以对他人恩惠念念不忘,这也是为什么他是“兵仙”,没能称王称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