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十三子,是敬敏皇贵妃所生,努尔哈赤裔孙。与雍亲王胤禛的关系最密切。胤禛继位后,即封他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并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胤禛念及国储与民生的关系,即位后不久,便命户部管理三库事务。
且怡亲王允祥可以代代相传,俗称“铁帽子之王”。允祥死后,他被授予诸多荣誉。为了让世人记住胤祥对国家的贡献,雍正下令将“允祥”改回“胤祥”,他也成为朝唯一一个不用避讳皇帝的朝臣。由此可见雍正是多么看重胤祥。
胤祥和雍正早期的关系在正史中很少能找到,但我们可以从雍正的悼词中看出一二。雍正写道:“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
也就是说,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常粘在一起。雍正受他父亲康熙的命令,教他的弟弟胤祥,学习算术,所以在这期间,他们一定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兄弟关系。
康熙皇帝经常出巡。如果胤禛和胤祥同时随行,那么这两兄弟定是“形影不离”的。如果只有其中一人陪同,兄弟俩也会诗书往还,表达问候与想念。
在雍正七年(1729年)的秋冬,胤祥的健康状况已经很糟糕了。雍正令太医院使刘声芳任户部侍郎,让他随行治疗胤祥的疾病。但可胤祥还是亲自和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岭,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祥也被禁一段时间。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胤祥被封杀的原因,但有学者认为胤祥与胤礽事件有牵连,被康熙认为他包庇胤礽。
从这里可以看出,至少在这阶段,胤祥主要是从为国家和百姓的角度出发的。否则,如果他坚定不移地支持胤禛,就没有必要卷入胤礽之事。相反,坐等看戏反而对他对胤禛都好。
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初八,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胤祥不能去现场勘察。只好奏请将此事交与侍郎何国宗(清朝数学家)督理监修。
同年2月,先农坛亲耕礼胤祥没有参加胤祥,没有出席(以前他每年都出席)。三月,雍正颁布两项诏令,让别人代理营田和传教士事务。胤祥生病后,雍正对他很好。为了安慰雍正,挺着病体觐见。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四日,胤祥逝世,享年4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