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宪太后杜氏,15岁左右与赵弘殷成婚,婚后共生育五子三女儿:赵光济,宋太祖,宋太宗,赵廷美,赵光赞、秦国公主大长和陈国长公主等。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皇帝。杜氏知道后喜出望外,说:“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
赵匡胤登上王位后,封已故的父亲赵弘殷为宋宣祖,他的母亲杜氏为皇太后。一次,左右双方都向杜太后称贺,但杜太后愀然不乐。又有人问:“久闻母贵,今太后之子为天子。有何不悦?”杜太后说:“哀家知道做君主的道理。如果皇帝治世,若治世有道,则受百姓尊崇,反而会不如一介匹夫,这也是哀家所担心的。”太祖听后跪下说:“谨受教。”
后来杜太后病重,杜太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插手了一次朝政事务,她做出的一个决定,左右下一任皇帝的任命。而赵匡胤看着病重的母亲,最终决定从杜太后的建议,把继承王位当成过家家一般,传给三哥赵光义,赵光义死后又传给四哥赵廷美,赵廷美死后将王位归还给赵匡胤长子赵德昭。这个建议乍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根本没办法深究,因为这是个人良心,问题万一哪个有私心,把赵匡胤的后代砍了,不全乱套了。而这份旨意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
杜太后这个荒谬的想法,首先,是因为周世宗死后继位的是小儿子,幼子继位,所以才有黄袍加身。第二,因为赵匡胤能当上皇帝,打下江山,这片江山,是因为兄弟的支持。
不久,杜太后六十岁时在滋德殿驾崩去世。宋太宗上谥为“明宪”。
金匮之盟在宋太祖时代,根本是人所未闻,但它恰好帮助宋太宗获得了王位的合法性。事实上,宋太宗弑兄称王的“烛影斧声”说已经大行於世。到目前为止,后世学者大都证实金匮之盟是宋太宗指使赵普帮助伪造的。且杜太后去世的时候,赵匡胤儿子赵德昭,已经十多岁了,根本不会出现「后周世宗遗下七岁的后周恭帝」之局面。
??赵光义与其他帝王不同的是,他们除了扶持旧臣之外,还不忘大封宗室,其弟赵廷美封为齐王;太祖次子德昭为武功郡王。两人都凌驾于宰执之上。还任命太祖的四子德芳为西道节度使,在西同平章事;太祖的三个女儿分别进封公主。他还下令太祖和廷美的孩子像他自己的孩子一样,都称皇子、皇女。算是对赵匡胤一脉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