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林黛玉的真实死因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林黛玉的真实死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14 更新时间:2024/1/23 9:32:52

林黛玉,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姑苏人氏,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原为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关于林黛玉是怎样死的你了解吗?林黛玉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呢?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林黛玉简介

林黛玉,小说《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老太君贾母的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姑苏人氏,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原为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自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因母亲早亡,寄住在贾府,后父亲病故,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林黛玉生得倾城容貌,兼有旷世诗才,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与宝钗不分首座第二)。作为一个极具美学含义的小说人物,林黛玉已经成为女子多愁善感的代名词。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林黛玉是怎么死的?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曹雪芹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百年来,人们对红楼角色众说纷纭,有爱林憎薛者,也有拥薛贬林派,对林黛玉的死更是有多个版本,高鄂的版本是气病交加而亡,而红学专家研究曹雪芹的原稿得出的结论是自杀。

小说《红楼梦》中,黛玉听说宝玉结婚的消息后,病情日重。她自料万无生理,就将作为自己和宝玉爱情见证的旧帕与诗稿付之一炬。贾府上下忙于娶亲,无暇顾及黛玉,还把她的丫环叫走使唤。黛玉在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后便去世了。而此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娶亲的音乐之声,潇湘馆外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黛玉之死:红楼梦“病美人”林黛玉的真实死因

让我们从林黛玉进贾府的首座天,直接跳到最后一天吧。摁快进键,找到第九十七回,标题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瞧,别人的大喜成了她的大悲。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黛玉的临终遗言有两句,是先后分开说的。

前一句是对丫环紫鹃说的:“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病倒在潇湘馆里的林黛玉想家了,想回老家扬州了,可惜再没有力气了,想回也回不去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尸骨与香魂运回自己出生的地方,也算叶落归根吧。她并没把大观园当成真正的家。她在精神上至死都是半个孤儿、半个流浪儿。短暂的一生是在诚惶诚恐的不安全感中度过。

黛玉的后一句遗言不完整,是对不在身边的宝玉说的,是直声叫出来的:“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鹃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地冷了。“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我年少时读到这一段哭过。

黛玉是伤心而死的,是伤情而死的。是梦碎而死的,是心碎而死的。大家都猜测她未说完的是那个“狠”字,她在责怪宝玉“你好狠”。

我不忍心看她临死前还对宝玉带有误会,以及由误会而引起的怨言。我不忍心看命运阴差阳错而造成的残酷。于是更希望她想说的是“傻”字:“宝玉、宝玉,你好傻!”她对宝玉没有误解。更没有怨恨,只有一声同病相怜的轻叹。否则她就没必要把宝玉的名字重复两遍。她以一声叹息向想像中的宝玉告别。

对林妹妹,宝玉没有那么狠,宝玉不可能那么狠。狠的是命运。命运的狠,使黛玉临死前都无法再看宝玉一眼,使宝玉没能见到垂危的黛玉最后一面。黛玉死时带着病,也带着怨、带着恨、带着无尽的惆怅。她是误会宝玉了,她是错怪宝玉了。当她病情发作时,宝玉也生病了,也犯病了。宝玉与黛玉生的是一样的病吗?可以肯定的是,宝玉患的也是心病。他变傻了,他发疯了,他犯糊涂了。延医诊治,服药不效,索性连人也认不明的了。

大观园上上下下对傻里傻气的宝玉撒谎,为让他与宝钗完婚,告诉他娶的是林妹妹,他也信了。揭盖头前还想“林妹妹是爱生气的,不可造次。”

待他得知黛玉与宝钗已被“调包”,自然病得更重了,他病中还哭着喊着要去瞧瞧病着的林黛玉:“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里的话,只求你回明老太太,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了,我如今也不能保。两处两个病人都是要死的,死了越发难张罗,不如腾一间空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伏侍,死了也好一处停放……”

连贾母都明知,宝玉的病是为黛玉而起。“各处遍请名医,皆不识病源,只有城外破寺中住着个穷医,姓毕,别号知庵的,诊得病源是悲喜激射,冷暖失调,饮食失时,忧忿滞中,正气壅闭,此内伤外感之症。”

贾宝玉与林黛玉,都是病人,都是心里有病的人,都是有心病的人,同病相怜,同气相求,所以他们能走到一起去,想到一起去。这也是贾宝玉对林黛玉情有独钟,对薛宝钗却爱不起来的原因。薛宝钗太健康了,太茁壮了,太理智了,太清醒了,与性情中人贾宝玉缺乏可以碰撞出火花的共同点。我怀疑薛宝钗连相思病都不会生的。她太像不会生病的女神了。永远光彩照人。

而林黛玉,经常生活在阴影里。她的内心有阴影的。那就是忽明忽暗、忽隐忽现的忧郁。阴影是她内心的病灶。她总是有那么多难分难解的心事。她时常被不确定的因素,不安全的感觉所笼罩,所折磨。就像一枚被沙粒侵入的贝壳,总要忍住痛,忍住恐惧,不断地分泌泪水与血肉去努力包裹伤口。

蚌病成珠,河蚌生了病才可能孕育珍珠的。林黛玉用伤口哺育出的是一颗夜明珠吧?难怪《红楼梦》里传说黛玉是绛珠草所化:“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她的心结绝对比旁人复杂得多,难解得多,连自己开解不开,这就是死结了。黛玉因郁积在内心无法化解的忧伤而死。

其实宝玉心里也有这样的结。黛玉与宝玉,原本有可能替对方解开内心的情结,使之不至于成为死结的。可他们擦肩而过,错失了相爱、相伴、相濡以沫的机缘。

于是黛玉死了。宝玉虽然活着,心也死了。他选择了出家。不是想获得新生,而是苟延残喘。表面上看,黛玉又是咳嗽,又是吐血,“肝火上炎,两颧红赤”,还几度昏厥,是肺痨的症状。若寻根问底,还是跟情感、情绪有关,是失恋造成的心病,心病又引发了肺病。说到底,是害相思病而死的。

黛玉病卧的潇湘馆门可罗雀,大观园的另一头,却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宝玉明媒正娶宝钗的仪式正在举行,证明黛玉想嫁宝玉的念头终究落空,彻底是一个破灭的单相思。昨天的甜蜜变成今日的苦酒,反差太大,她实在是喝不下去。她的嘴里是苦的,心里是苦的,泪水、汗水都是苦的。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命,是苦的。苦不堪言,她活不下去了。

在整个红楼梦崩盘之前,首先是黛玉爱情梦的破产。梦的破产,使往日骄傲得跟公主似的潇湘妃子眨眼间一贫无洗。

那段时间,贾宝玉丢失了命根子般的宝玉,疯疯癫癫。黛玉也丢失了自己的宝玉:贾宝玉正是她的命根子啊。她体会到无枝可栖的凄凉与彷徨。相思病来如山倒,她的身心,从里到外都垮掉了。失去了宝玉,大观园也就没什么可留恋的。想回老家,身体又不允许。老家回不去了,眼前的现实又这么让人难以面对,黛玉只能以一死了之,来逃避锥心的疼痛与尴尬。

黛玉原本好好的,早饭后正散步呢,为自己解解闷,偏偏走到沁芳桥那边山石背后,以前曾同宝玉葬花之处,撞上那个叫傻大姐的丫头,傻大姐无意间泄露天机,道出了贾府让宝二爷娶宝姑娘的计划:“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因为我们老爷要起身,说就赶着往姨太太商量,把宝姑娘娶过来罢。头一宗,给宝二爷冲什么喜,第二宗——赶着办了,还要给林姑娘说婆婆家呢!”

黛玉心里顿时“油儿、酱儿、糖儿、醋儿倒在一处地般,甜苦酸咸,竟说不上什么味儿来了”。这个晴天霹雳把她给震晕了。那身子竟有千百斤重的,两只脚却像踩着棉花一般,早已软了,只得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走了半天,还没到沁芳桥畔,原来脚下软了,走的慢,且又迷迷痴痴,信着脚从那边绕过来,更添了两箭地的路……

在自己家门口都迷路了,你说邪乎不邪乎?前来找她的紫鹃,“只见黛玉颜色雪白,身子恍恍惚惚,眼晴也直直的,在那里东转西转。”可以说听到贾母要宝玉娶宝钗的消息,黛玉就发病了,神情恍惚。她的心病发作了。也难怪,在此之前她还自作多情地认为嫁宝玉的人选已内定了自己呢。与自己的预想出入太大,她受不了这刺激。

当她让紫鹃陪自己去问问宝玉,已不太正常了,瞅着宝玉只管傻笑,只管点头儿,旁人知道“黛玉此时心中迷惑已不减于宝玉”。紫鹃催黛玉回家,黛玉回身笑着出来了,又一路傻笑着往潇湘馆走,离门口不远,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原来黛玉因今日听得宝玉、宝钗的事情,这本是他数年的心病,一时急怒,所以迷惑了本性”。

估计这也使她肺结核旧病复发:“黛玉颜色如雪,并无一点血色,神气昏沉,气息微细。半日又咳嗽了一阵,丫头递了痰盒,吐出都是痰中带血的。”直到焚稿断痴情时,黛玉还在不断地咳嗽,吐血。传说中的杜鹃鸟鸣叫时是啼血的。黛玉也在啼血,一边把从前题在帕子上的情诗烧成了灰。她自己,也五内俱焚、身心俱焚吧?爱情的残酷,把这个外冷内热的苦命姑娘心中的海市蜃楼,烧得只剩下灰烬。

黛玉死前,手先已经凉了,眼神也无光,目光都散了。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浑身冷汗,身子渐渐的冷了。林黛玉,被爱情的高烧烧成了灰。灰烬是冷的。

黛玉究意怎么死的?可以说是生肺病死的,也可以说是害相思病死的。可以说是因为失恋伤心而死,也可以说泪水流尽而死。李纨探视她时,她已不能言,“只眼皮嘴唇微有动意,口内尚有出入之息,却要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了。”后来直到死,除了挣扎着说几小段遗言,除了哮喘、出冷汗、翻白眼,却再没流过一滴眼的。该流的泪全流完了。她的心已枯死了。

当然,还可以说林黛玉是气死的。活活气死的。她挣扎着伸出手来狠命地撕那题有诗稿的旧帕子时,紫鹃早已知她是恨宝玉,却也不敢点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黛玉临终前直声喊叫“宝玉、宝玉,你好……”也是带着怨恨的。她恨宝玉好狠心。觉得宝玉最终还是骗了自己,抛弃了自己。她是含恨而死。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陈友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湖北沔阳黄蓬(今洪湖市黄蓬)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说起陈友谅,我们都知道是农民起义领袖,是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他少时读书,略通文义。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

  • 方国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方国珍(1319年―1374年5月8日),又名方谷珍,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是元末最早的起义领袖,曾降元,后降明,明洪武二年(1369),领广西行省左丞,留居京师(今南京)。方国珍首义反元,比刘福通、徐寿辉等起义早两三年,比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加入)起义早四年。声明:图

  • 张士诚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但是因为张士诚和陈友谅都是朱元璋在称帝过程中的障碍,他们的地盘与朱元璋的地盘距离较近。所以到最后都是被朱元璋打败了。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

  • 阿老瓦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阿老瓦丁,回回氏,西域木发里人也。回回人阿老瓦丁以善制炮,至元八年,世祖遣使炮匠于宗王阿不哥,王以阿老瓦丁、亦思马得到召见,两个人到京城去造大炮。首造大炮竖于五门前,皇帝命人尝试成功,因此赐他们衣段。世袭副万户。大德四年告老。子富谋只,袭副万户。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阿老

  • 阿合马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阿合马回回人,元世祖忽必烈时的近臣之一,出生于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官至宰相。阿合马的早年生平不详,只知他是察必皇后的父亲按陈那颜的陪嫁奴隶。阿合马在位期间主要掌理财政,他以清理户口、推行专卖制度、发行钞票(时称交钞)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阿合

  • 林黛玉为什么称潇湘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红楼梦》作为我国最著名最具研究价值的长篇小说之一,里面的每一个人物的描写无不有其鲜明特点,而里面的女主人公之一的林黛玉为什么后面被称为“潇湘妃子”?其中的缘由是什么?林黛玉的“潇湘妃子”有何深意?想知道的话那就赶紧来下面解读一下相关的内容吧!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林黛玉

  • 红楼梦:林黛玉性格为什么有特别大的反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说到红楼梦想必人人都知道但是却不熟解,其实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鲜明的特特点,之所以能成为最伟大的小说也是有其文化蕴含的,而其中最主要的主人翁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林黛玉性格为什么在里面描述是有特别大的反差?其中缘由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一一解读吧!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

  • 牛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牛皋(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牛皋出身农民家庭,初为射士,精练武功,擅长骑射。牛皋使用双锏,乃金所制。后隶归岳飞,为其推重,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曾参加镇压杨幺起义。岳飞被害后,因始终反对宋金议和,被秦桧害死。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

  • 司马光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

  • 李常杰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李常杰《越史略》作阮常杰,原名俊,字常杰,越南李朝将领、宦官。李常杰在李太宗时期出仕为官,后净身为太监。此后,李常杰参与三次对占城的战争,又率兵入侵宋朝,成为李朝与宋朝交战的主要将领。1105年(李朝龙符五年),李常杰去世,被追赠以入内殿都知、检校太尉、平章军国重事、越国公。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