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子午谷奇谋真的不靠谱吗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用这个计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27 更新时间:2023/12/13 15:54:30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何坚决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它到底有多不靠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他的意思是只要给他一万兵马,其中五千精兵,五千负责押送粮草,不出十天便可以从子午谷直插长安。而另一方面诸葛亮带兵从斜谷北上,如此一来便可以一举拿下咸阳以西地区。诸葛亮是作何反应的呢?

《三国志》记载:“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故不用延计。”诸葛亮认为此计不妥十分危险,不如走平坦的大道安全,可以稳妥的取得陇右,有十足的把握而不会有任何闪失,所以断然拒绝了魏延的计策。为何诸葛亮不采纳“子午谷奇谋”呢?真的只是此计危险吗?要知道打仗就会有危险,而且向来讲究出奇制胜。诸葛亮北伐就是为了取长安,当魏延提出一个如此奇谋的时候,他为何不试一试呢?

其一,诸葛亮的战略目标与魏延的奇谋不相容。在诸葛亮与刘备初见面的时候,他就已经规划的很清晰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这里看出,诸葛亮的战略计划很清晰,天下有变的情况下,分别从荆州和益州出兵。那么此时的蜀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首先,荆州虽然属于过蜀汉,但是后来在关羽手中丢失了,也即是说,诸葛亮战略规划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这一条就不符合了。其次,刘备也已经在夷陵之战后病逝了,让他“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自然也就不可能了。所以,这几个条件没一个满足。

而诸葛亮后来的战略目标则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当时东汉的都城是在洛阳,而魏延“子午谷奇谋”的目标是长安以西,并不能“还于旧都”,更别说兴复汉室了。当时的局面已经很明朗,蜀汉最弱,而曹魏几乎占据天下的三分之二,要想单凭魏延的奇谋实现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与自己战略目标不相符的情况下,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

其二,诸葛亮的北伐对曹魏已不是秘密。一般来说,奇谋究竟的就是“奇”和“出其不意”,然而魏延提出奇谋的时候,曹魏早已知晓诸葛亮的计划。在刘禅建兴五年颁布的诏书中,早已将蜀国北伐“克复旧都”的目标昭告天下了。而且从诸葛亮率领大军入驻汉中,到召开军事会议,前后足足有9个月的时间。

如此长一段时间内,曹魏方面肯定早已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因此魏延的计策并不能给到敌人一个奇袭之效。就算计划再周全缜密,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说,若是能在曹魏方面完全没有任何备战状态下采取奇袭,可能还有一些胜算。

其三,魏延小瞧了夏侯。魏延之所以敢大胆地提出“子午谷奇谋”,是因为他认为夏侯楙是一个废柴。只要他带兵前去,夏侯楙必定会吓得望风而逃。《三国志》中,魏延这样对诸葛亮说:“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但夏侯楙真有这么窝囊吗?

当然不是,《三国志》记载:”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其后群弟不遵礼度,数切责,弟惧见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夏侯楙虽然用兵谋略方面不太行,但是颇爱经营管理,并非是一个一无是处,只知道啃老的人。而且当夏侯楙见到弟弟们不遵礼度时,多次给予他们严厉斥责,说明他是一个重视礼制法度的人。显然不会窝囊到像魏延所说的那般“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的地步。

况且就算夏侯楙打仗再不行,长安城还有好几万将士在那里驻守着,再加上长安城坚固的城防,也不是谁想攻就能攻下来的。再退一步,就算夏侯楙窝囊废一个,他后面也还有郭淮和曹真。所以,魏延之计看起来很奇特,但是若真要用起来,效果如何就要另当别论了。

其四,诸葛亮生性谨慎。诸葛亮断不采纳魏延之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为魏延的计策不靠谱,太冒险了。要知道蜀汉原本就是弱小的一方,好不容易凑齐了这十万军队,若是有什么闪失,岂不给羸弱的蜀汉徒增负担吗?所以,以诸葛亮向来谨慎的性格,是断然不敢冒这个险的。

为何魏延会提出“子午谷奇谋”呢?

很简单,就是想要立功表现。《三国志》中,关于魏延有这样的记载:“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也就是说,魏延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将来会接诸葛亮的班。魏延的能力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想坐到诸葛亮那个位置,光靠能力是不行的,得要有足够的威望和战功才行。不然很多人反对你,即使坐上去了也不长久。所以,魏延想通过北伐建立一番奇功,只有这样才能为将来坐上蜀国最高军事统帅铺平道路。

但最终现实跟魏延开了玩笑,诸葛亮死后,魏延非但没有成功接替他的位置,反倒最终被马岱所杀,还夷灭了三族。

标签: 诸葛亮魏延

更多文章

  • 徐庶离开刘备后就再也没有回去 徐庶为什么不回刘备麾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徐庶,刘备

    对徐庶为何没有回到刘备身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之中三分天下的雄主刘备,一生之中得到了很多人才的归顺,但同时也错过和失去了许多人才。作为与刘备遭遇最早,感情最深的徐庶。他从刘备阵营之中的离去可以说是一幕挥之不去的悲剧。书籍和影视之中对这一幕的描写让人看了之后无

  • 关羽人生中看得起的四个人是谁 他们都在蜀汉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蜀汉

    关羽一生只看得起4个人,没有一位蜀汉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位人物,也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一个角色。虽然他武艺绝伦且为人忠义,但也是个狂妄自大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人走入他的法眼。尤其是江东的人士,在关羽眼中不过都是

  • 古代妃子年纪超过五十岁后 她们为何不能侍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皇帝,妃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皇上为啥禁止年过50的妃嫔侍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古至今,每个人的地位,财富,都有很大差别,唯一公平的就是时间,无论一个人拥有多少常人无法企及的财富,时间都不会因此而对他仁慈。尤其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时间则更加残酷,曾经的青春靓丽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殆尽

  • 三国时期有大司马和大将军官职 谁的官职更高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司马,大将军

    还不知道:大司马和大将军,在三国时期,谁的官职更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从时间上来看其实正式开始是在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才开始的,但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把之前汉末的历史扔掉,那么三国很大的一段感兴趣的,让人熟知的人物都在三国之外,自然也变得无味了。在三国时期,魏

  • 丁会是什么人?他选择背叛朱温投降前晋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丁会,五代十国

    丁会,字道隐,安徽寿春人,唐末名将。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天祐三年(906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攻打潞州,昭义军节度使丁会开城投降。丁会跟随朱温近三十年,是宣武军老将,为何会轻易背叛朱温而向老对手李克用献城投降呢一,追随朱温丁会出身平民,因为父亲疏于管教,因此少时行为放荡,不肯学习手艺与种地。后

  • 乾隆请三千老人吃饭 他们回去之后为何纷纷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清朝,老人

    还不知道:乾隆请三千个老人吃饭,老人们吃完回家后便离世了,究竟是何原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夸张,皇帝高兴了,可以赏赐某个人用不完的金银珠宝,哪天不高兴了,可以随意杀掉他,甚至是夺走他全族人的生命。乾隆皇帝曾经请3000个老人吃饭,看起来是一

  • 崇祯在位时期如此勤政 崇祯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明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皇帝真是好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朝历代的灭亡都伴随着一位极其昏庸的帝王,而朱由检则是一个特例。崇祯朱由检十七岁登基,33岁大明灭亡,十七年来勤勤恳恳,勤勤恳恳,日夜操劳,从来没有举行过任何娱乐活动。一个如此勤奋的皇帝,为什么会导致一个帝国的灭亡?崇

  • 王谦为何会选择起兵反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谦,隋朝

    北周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期间,随之而来的大隋朝完成了对南朝陈的统一,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象二年(580年),北周爆发三总管之乱。益州总管王谦不满杨坚专权,于是起兵声讨,结果两个月后就兵败被杀。王谦拥兵数十万,又有巴蜀天险为凭障,为何仅两个月就迅速败亡了呢一,出身名门王谦出

  • 在古代,冷宫的妃子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妃子,清朝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现在的人,对冷宫没什么感念。说到冷宫,反而觉得那是一个美丽的所在。环境清幽,有吃有穿,还没事做。要是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简直就像神仙一样。唯一的遗憾,就是被禁足了,不能离开,同时再也见不到皇帝。不过,就算不被打入冷宫,其实也不敢随便走

  • 甄宓最后的结局为何那么凄惨?她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甄宓,三国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的大美女甄宓,被她的丈夫曹丕赐死。死了以后,曹丕在埋甄宓的时候,竟然还做了一个“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事情。也就是说,解散甄宓的头发,盖在甄宓的脸上,同时在甄宓的嘴里塞上糠。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曹丕这是出自于什么习俗。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曹丕对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