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夺得天下坐上皇帝后 刘邦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救命恩人

刘邦夺得天下坐上皇帝后 刘邦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救命恩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031 更新时间:2024/1/18 19:13:03

还不知道:刘邦和救命恩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夺取江山后,为何要杀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刘邦曾经在彭城之战中,被敌人刀架在脖子上,差点就没了性命。情急之下,刘邦喊了一句话,对方竟然放走了刘邦,刘邦这才保住了性命。但刘邦当上皇帝后,这个大恩人找到了刘邦,想要一点赏赐,刘邦却不依不饶,下令处死了这个人,这个人就是丁固

我有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项伯和丁固两个人,都是背叛主子救了刘邦,为什么刘邦对待他们两个的态度截然相反呢?

公元前205年,项羽倾巢而出,不顾范增的劝说,率领重兵去攻打齐国。刘邦看到项羽倾巢而出,彭城无兵可守,于是率领56万大军一举拿下彭城。

这一次,是刘邦第一次率领几十万大军作战,事情开展地很顺利,彭城很快就拿下了。但此时刘邦犯了致命的错误,第一是心急,第二是轻视项羽。

刘邦以为,老巢被端掉,项羽也就不攻自破了。可是项羽是谁,一个力能扛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事天才,岂会因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溃败。

项羽回过神之后,马上带领3万骑兵,去解救彭城。3万对56万,这巨大的兵力悬殊,无论在任何年代,56万大军都可以稳赢。但项羽不愧是一个猛人,他带领骑兵,一路轻装前进,像一道闪电,打得汉军猝不及防。

项羽率领一帮猛人,跨着高头战马,手执利刃,汉军顿时人仰马翻,顷刻间溃不成军。不到一天时间,汉军阵营居然成了血泊。

56万大军死的死,跑的跑,像洪水一样溃逃,刘邦还没回过神,就被拉上战马,开始跑路。项羽知道刘邦跑了,马上派丁固率领骑兵去追击。

丁固是项羽一个猛将季布的弟弟,两个人都在项羽手下做事,两个人都是能征惯战的猛将。

一路上,丁固边追边杀,刘邦的人马很快就七零八落。很快,丁固追上了刘邦,挥起大刀就要砍了刘邦。刘邦霎那间,搞了一句话:“两贤岂相厄哉?”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和你都是贤才,为什么要你死我活呢?求饶就求饶,还不忘赞美了一下丁固。说实话很佩服刘邦,刀架在脖子上,还能这么镇定,换做其他人早都变成刀下亡魂了。

丁固一听,心里美滋滋的,本来在项羽那也过的不怎么样,居然有人说自己是贤才,马上就不好意思了,最后竟然放走了刘邦。

就这样,刘邦逃过了一劫。丁固怎么也没想到,他这一个举动,竟然让刘邦顺利逃脱,收拾兵马又东山再起了。

项羽灭亡后,刘邦统一天下,变成了西汉皇帝。当时,丁固过得并不怎么样,而自己的哥哥季布却成为刘邦手下一员大将,生活的不如意让丁固萌生投靠刘邦的想法。

于是,丁固求见刘邦,想凭借救命之恩,谋一个好差事。但是,刘邦看见丁固后,却不怎么高兴,刘邦揪着丁固游行,指着丁固说:“这就是丁固,作为臣子不够忠诚,背叛了项羽,让项羽失去了天下,你们一定不要效仿他。”说罢,刘邦便下令斩杀了丁固。

很多年前,一个叫项伯的人也是救了刘邦,在项羽马上要攻打刘邦时,偷偷高密,并且在鸿门宴上多次保护刘邦。同样都是救命之恩,同样都是背叛主子,但两者的命运截然相反。

那为什么刘邦非要杀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呢?

刘邦的原话是,丁固为臣不忠,背叛了主人,导致项羽惨败。但仔细想想这句话也经不起推敲,因为刘邦手底下很多人都是从项羽那跑过来的,如果说丁固不忠,那刘邦手底下很多人都不忠。

首先,要讲讲丁固这个人,丁固是季布的弟弟,但二人性格截然相反。同样都是猛人,季布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是个老实人,但丁固却一点也不老实,从来都是见风使舵,投机取巧,这样的人到哪都不会被喜欢。

其次,刘邦建立汉朝后,曾经一直想杀了季布,甚至发出了通缉令。季布东躲西藏,真可谓狼狈不堪,后来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才免了季布的死罪。可以看出,刘邦和季布是积怨已久,那么如果季布的弟弟丁固再入朝为官,那刘邦是不是就更不能杀季布了。可以说,刘邦也是借弟弟丁固的首级,在敲打季布。

还有,丁固也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依仗着自己对刘邦有恩,想邀功想荣华富贵。其不知这正是刘邦痛恨的,作为臣子,对君王有多大的恩,都不能放在明面上来说,因为这对君王来说是一件很反感的事情。如果丁固邀功获得了荣华富贵,那刘邦手下的臣子,想必个个都不服,都得争着抢着邀功。

相比于丁固,项伯要明智的多。在知道项羽攻打刘邦时,提前通知刘邦,而且在鸿门宴上多次保护刘邦。有这么大的恩,项伯从来都不说,反而被刘邦重赏。

因此,刘邦杀掉丁固,绝不像刘邦说的那样简单,而是有另外的原因。性格上,刘邦就不喜欢这样的人。而且刘邦当时也对丁固的哥哥季布有杀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丁固犯了不能对君王邀功的红线。

标签: 刘邦救命恩人

更多文章

  • 明朝夺门之变的发动者是什么哪些人?他们之间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石亨,明朝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这场政变,发生在英宗朱祁镇和代宗朱祁钰这对兄弟之间,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石亨、徐有贞、曹吉祥,本来只是不怎么出名,也没什么能力的三个人。由于看见朱祁钰病重,同时他又没有接班人。因此他们看到了上位的机会,虽然于谦等朝中重要大臣已经在商讨立朱见深为太子的事情。但石

  • 褚犯了什么错会被努尔哈赤处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褚英,清朝

    褚英,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被努尔哈赤寄予厚望,一度被立为继承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最后却被努尔哈赤圈养了起来。而且最终,努尔哈赤还把他处死了。照理说,长子也就是一个君王的继承人,而且努尔哈赤确实一度把褚英立为继承人。当努尔哈赤在外面打仗的时候,还让褚英执掌国政,

  • 王抟:唐昭宗时期宰相,最后为何含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王抟

    王抟(?—900年),字昭逸,祖籍琅琊临沂,唐昭宗时宰相。武周宰相、吏部尚书王方庆八世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琅琊王氏。晚唐进士及第,授滑州节度使幕僚,迁苏州刺史。唐昭宗乾宁初(894年),拜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出任检校右仆射、两浙宣抚使,受到钱鏐抵制。入朝任门

  • 关羽不愿投降曹操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三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关羽关二爷,几乎是每个中国人心目中忠义的化身,而关羽之所谓被认为忠义无双,就是因为他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关羽被迫跟随曹操后,阵斩颜良破文丑,曹操封侯赐金,但关羽还是回到了一无所有的刘备身边。历来大家认为关二爷回

  • 慕容隆: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第五子,助慕容垂兴复燕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慕容隆,后燕

    慕容隆,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宗室名将,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子。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慕容隆是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之子。慕容垂一生后代很多,诸子当中比较有名的有段后所生的慕容令、慕容宝,但段后在前燕时即被可足浑氏(前燕皇帝慕容俊的皇后)害死

  • 李泌:唐代政治家、谋臣,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泌,唐朝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泌出身辽东李氏。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太子李亨的属官。后遭宰相杨

  • 三国时期曹操四处征战是如何解决军粮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汉朝

    古代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要能保障后勤补给,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曹魏屯田制度,历来是很多史学家研究的重点,自然而然的网络上都是说屯田如何如何重要,是屯田制度为曹操提供了征战的资本云云……虽然屯田制度很重要,但自耕农的赋税同样不能被忽视!证据一:官渡之战军粮供应曹丕篡汉称帝

  • 柴荣生前为何没有提防赵匡胤?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柴荣,五代十国

    后周世宗,名柴荣,显德元年(954年),登基为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周世宗柴荣如果地下有知,知道最终是赵匡胤夺了他的江山,估计他会气得跳脚。因为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会是赵匡胤。周世宗不是不担心他的江山会被夺去,他非常担心。毕竟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夺江山的传统,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出现了

  • 乾隆死后嘉庆就不怕和珅的势力吗 嘉庆为何要赐死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和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和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驾崩后,嘉庆为何要赐死和珅?难道不怕其背后的势力吗?导读:大家都知道清朝乾隆年间最大的贪官和珅,在乾隆还在的时候,和珅虽然受尽恩宠,但是等到乾隆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嘉庆皇帝很快就杀掉了和珅。也许大家觉得奇怪,和珅权倾朝野那么多年

  • 项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项伯真的吃里扒外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项伯

    还不了解:项羽和项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再坑害侄儿项羽的项伯,真的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小人吗?汉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败亡之后,项伯投降刘邦,刘邦赦免了项氏家族的所有成员,并赐姓为刘。项伯在秦国时起跟随诸侯灭掉秦国,鸿门宴又为刘邦护驾,因此被授予二十等爵中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