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柴荣生前为何没有提防赵匡胤?原因是什么?

柴荣生前为何没有提防赵匡胤?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257 更新时间:2024/1/23 13:38:42

周世宗,名柴荣,显德元年(954年),登基为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

周世宗柴荣如果地下有知,知道最终是赵匡胤夺了他的江山,估计他会气得跳脚。因为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会是赵匡胤。

周世宗不是不担心他的江山会被夺去,他非常担心。毕竟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夺江山的传统,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出现了几十个皇帝,夺江山的也有十多起。这样的频率,不能不让人担心。

同时,柴荣的儿子柴宗训年纪又非常小,柴宗训的母亲符太后又只是一个年轻女子,没什么主见。因此,夺后周的江山是非常容易的,这不由得柴荣不担心。

柴荣为了避免江山被夺,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削夺了李重进张永德的兵权。这两个人掌控着朝中大权,如果不夺去他们的兵权,柴荣去世以后,他们肯定会夺权,这是毫无疑问的。

二是让文官掌控兵权。柴荣把朝廷中调兵的权力,交给了范质王溥魏仁浦等文官。要调动朝廷中的军队,必须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另外,柴荣为了避免这几个人把持朝政,还让符太后也加入了进去掌权。也就是说,必须符太后加上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大臣都同意了,才能够调动兵权。

三是柴荣把他最信任的两个大臣赵匡胤和韩通提拔到最重要的掌兵的岗位上。因为这两个人对他忠心耿耿,所以他认为这两个人是不会造反的。再说了,虽然他们掌兵,但是手中并没有兵权,他们要用兵,必须经过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宰相,以及符太后的同意。

总之,在柴荣看来,他进行了极好的制衡。柴荣去世以后,柴宗训手下的那些大臣大将们虽然都拥有权力,但是没有一个人的权力会很大。而且每个人要行使权力的时候,都会受到别人的掣肘,都不会做大。

经过这一系列安排以后,柴荣觉得他可以瞑目了。

但是事实证明,柴荣的这种安排,有明显的错误。

首先一点,这种大臣们互相掣肘的方式,对于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确实,柴荣的手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权力,都不可能把权力做大。然而这样的权力机制,在和平年代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机制。比如明朝,朝廷中采用的就是大臣们权力互相制衡的方式。内阁集团、宦官集团、特务集团等等,就是这样互相掣肘,谁也把别人没有办法。因此,尽管明朝有很多奇葩皇帝,比如常年不上朝的皇帝,醉心炼丹的皇帝,喜欢当木匠的皇帝等。但是朝廷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一直非常平稳。这就是因为这是和平年代。

但是后周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后周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分裂的时代,必须带领军队打仗。你不可能做一个偏安的朝廷,你要想做一个偏安的朝廷,别的国家就会打进来,把你灭掉。就像南唐与后蜀最后被灭掉一样。而一旦用兵,肯定就必然有人掌控兵权。一旦掌控了兵权,权力就失衡了。任何机制体制,都建立在讲道理讲规则的基础上。然而,动用军队是一种不讲道理的方式,是一种依靠暴力来解决问题的方式。

很多历史研究者都在研究,赵匡胤夺江山之前,有过怎样的预谋,为什么柴荣没有发现?其实,并不是赵匡胤做得有多隐蔽,而是因为在柴荣时代,赵匡胤根本没有夺权的想法和做法。

柴荣死后,赵匡胤夺权,几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

前面我们分析了,乱世时期,必须有一个人来掌兵权来打仗。如果没有掌兵权和打仗的能人,那么这个朝代就会消灭。朝廷灭亡了,每一个人都会跟着遭殃。所以兵权集中到一个人手里,是迟早的事。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兵权只能掌控在赵匡胤手里。韩通打仗是不行的,张永德和李重进已经被否定,他们也不可能掌兵。能够掌兵的,只有赵匡胤一个人。

当边关契丹人入侵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为什么无论是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宰相,还是符太后,都一致同意把兵权交给赵匡胤呢?就是因为必须有个能带兵打仗的能人来应对这个危机,赵匡胤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有人说契丹入侵是一个谎言。但不管有没有契丹入侵,兵权最后还是会到赵匡胤手里。因为契丹迟早会入侵,赵匡胤迟早会带兵。

一旦赵匡胤掌控了兵权,在那样一个乱世,他夺位就是必然的。或者说,就算赵匡胤不夺位,肯定也会有另外一个像赵匡胤那样的大将夺位。总之,一个孩子当皇帝,他的江山必然保不住。

标签: 柴荣五代十国

更多文章

  • 乾隆死后嘉庆就不怕和珅的势力吗 嘉庆为何要赐死和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和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和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驾崩后,嘉庆为何要赐死和珅?难道不怕其背后的势力吗?导读:大家都知道清朝乾隆年间最大的贪官和珅,在乾隆还在的时候,和珅虽然受尽恩宠,但是等到乾隆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嘉庆皇帝很快就杀掉了和珅。也许大家觉得奇怪,和珅权倾朝野那么多年

  • 项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项伯真的吃里扒外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项羽,项伯

    还不了解:项羽和项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再坑害侄儿项羽的项伯,真的是一个“吃里扒外”的小人吗?汉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败亡之后,项伯投降刘邦,刘邦赦免了项氏家族的所有成员,并赐姓为刘。项伯在秦国时起跟随诸侯灭掉秦国,鸿门宴又为刘邦护驾,因此被授予二十等爵中最高

  • 明朝都城为什么要设在北京 仅仅是抵御边境那么简单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都城

    对明朝都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把首都设在北京而不是在南京,不仅是为了抵御边境的威胁。从明成祖朱棣到永乐年间起,明代的都邑便以北京为中心,而南京则是开国皇帝指定的京城,因此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陪都”。这样的处置,一是因为朱元璋在北京的崛起,整个军事政治军团都在北京生

  • 三国时期有哪些猛将战力不输二十四名将,最后却没有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文聘,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汉末三国时代,猛将如云,民间有“三国二十四名将”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里面,夏侯渊、张郃、周泰、魏延都上榜了,就连张绣这样的人

  • 有哪些与李泌相关的轶事典故?他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泌,唐朝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泌出身辽东李氏。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太子李亨的属官。后遭宰相杨

  • 三国曹魏众多武将中,有哪些人有实力能和关羽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在三国二十四将排名中,典韦高于关羽,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我们细看《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即使典韦能活到建安三年,也不敢单挑吕布——他虽然力气很大,但是综合过往战绩来看,他并不具备单挑关羽的资格。在三国名将中,死于小兵之手的屈

  • 汉武帝不是千古一帝吗 汉武帝为什么会是汉朝覆灭的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汉朝

    还不了解:汉武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被称为“千古一帝”,为何又成了汉朝覆灭的“罪人”?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矛盾的,这源于人们判断事物的方式。有的人就觉得,好人就是十全十美,不会有任何缺点的;他们觉得坏人就是十恶不赦,不会做任何好事的。人们的这种判断事物的

  • 曹魏三代君主都有实权 他们为何都没有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魏,司马懿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曹魏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曹魏三代实权皇帝,为何都放任司马懿?就不怕尾大不掉吗?曹魏是一个特别古怪的王朝,除了真正的奠基人曹操之外,剩下的皇帝对自己亲戚的猜忌,远胜于对其他氏族。残酷的内斗,让本该强盛的曹魏宗室变得支离破碎。而作为氏族中翘楚的司马懿,也在宗

  • 陈平将兵权交给吕后是因为什么?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平,汉朝

    陈平西汉开国功臣,一生为汉朝安邦定国,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史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这里的“丞相”,指的是陈平。“辟彊”指的是张良的儿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刘盈死的时候,吕后在灵前痛哭。吕后痛哭,别人都没看出异样

  • 吴三桂当初差一点就击败康熙 吴三桂最后为何还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三桂,康熙

    还不知道:吴三桂和康熙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三桂差点就能打败康熙,为何后来会功败垂成?回顾历史,总是有那么多的惋惜与叹息。想那强汉独强而亡,看那盛唐因乱而衰,亦是富宋的积弱久矣,以及最后明朝自缢的崇祯皇帝,每每观之,甚为叹息。对于明朝的迅速灭亡,以及清朝的一统天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