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俱文珍简介:唐朝著名宦官之一,逼皇帝内禅于太子李纯

俱文珍简介:唐朝著名宦官之一,逼皇帝内禅于太子李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60 更新时间:2024/1/22 14:50:59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俱文珍(?-公元813年),唐朝宦官,又名刘贞亮,曾任宣武监军。唐德宗贞元末期,他成了宦官首领,一些握有兵权的宦官都依附于他。唐顺宗即位,翰林学士王叔文等倡行革新,史称“永贞革新”。因触及宦官势力被俱文珍反对,并联合一些反对革新的大臣和其他宦官。逼皇帝“内禅”于太子李纯,是为唐宪宗,然后使宪宗把革新派全部放逐,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顺宗忧虑而死,革新失败。宪宗时,俱文珍官至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后来俱文珍因擅杀东川节度使李康,又与另一位神策军护军中尉不合,激起众怒,宫中的宦官亦群起攻之,渐失恩宠,因惧怕宪宗联合其他宦官大臣对其下手,自愿离宫,最后因病而死。俱文珍破坏永贞革新的成果,使唐王朝复兴的希望破灭,唐王朝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坠入深渊之中。据说他也是俱姓的始祖。

人物事迹

监军宣武

刘贞亮,因冒认了养他的宦官为父,所以后来改名俱文珍。《旧唐书》称其性情忠直坚强,也颇识义理。(此句可能有失公允,不合事实)

安史之乱后,随之而来的是藩镇割据局而的形成。宣武军统治的汴州(今河南开封),位于汴河之上,控制着南北漕运,安史乱后,唐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江南,因此汴河成了唐王朝一条重要生命线。由于汴州的特殊地理关系,唐王朝在汴州先后设置有河南节度使、汴州防御使、宣武军节度使,并驻有重兵。这样,既可以保护汴河漕运、又可以监视东方其他藩镇的动静。

汴州自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唐,攻陷汴州,刘玄佐率军收复汴州,并委任为汴宋节度使后,宣武军就不断发生兵变,不仅弄得汴州人心惶惶,使朝廷的财政来源也无法保障。德宗考虑到宣武军的重要性,便委派俱文珍出任宣武军监军。俱文珍出任宣武军监军后,为应付经常发生的兵变,就自置亲兵干余人。

贞元十二年六月,当宣武军节度使刘元佐病重,以其子刘士宁为宣武军兵马使,刘士宁趁机召集诸将作乱.将其不信任的大将李湛、伊娄说、张伾等,以不忧军事的罪名,将他们逐出汴州,贬至外县,不久又将他们杀死。

监军刘贞亮见此情形,与官武军都虞候邓惟恭共同策划,将刘士宁缚住,押送京师长安,不久刘士宁披贬为虔州司马。众推刘元佐乡人李万荣为节度使。万荣死,嘱邓惟恭执兵事,以子乃代节度。俱文珍与邓惟恭逐之。七月,德宗任命东都留守董晋兼宣武军节度使,宣武军方定。

贞元十五年二月,董晋刚死,宣武军知留后陆长源想整顿将士散漫之风,因方法不当,轻慢军人,又激起兵变,兵士将陆长源等人杀死。监军俱文珍以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刺史刘逸准久为宣武大将,甚得众心,就秘密给他写了封书信,派亲信送到宋州,召他率军进入汴州评判。刘逸准进入汴州后,很快将叛乱平定,刘逸准因平判有功,德宗下诏任命他为宣武军节度使,并赐名全谅。刘逸准上任数日而亡,九月,朝廷应俱文珍和宣武军将士的请求,又任命智勇兼备的将领韩弘为宣武军节度使,他上任不久,对宣武军进行一次大的整顿,杀掉一批乱军的凶卒,宣武军内部才没有发生大的乱子。

反对革新

贞元末年,俱文珍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凡是握有兵权的宦官,大多依附于他,使他成为当时宦官的重要头目。

德宗的长子顺宗李诵,在做太子时,就对德宗的许多措施不满,他讨厌宦官,憎恨宫市(宦官外出采购宫中用品),还劝德宗不要贬逐贤臣。德宗不听儿子的劝告,顺宗只能在东宫物色人物,淮备登基后再进行改革。

当时庶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王叔文为东宫侍读,经常和顺宗一起批评时政,作改革的准备,王伾当时也为东宫侍书,他们结纳了许多有政见的知识分子,其中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淮、程升、韦执谊等人。贞无二十一年(805年)元月,德宗逝世,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改元永贞。这位新君从上年秋天就得了中风病,半身不遂,走路很不方便,说话连言语也讲不清楚,只能靠牛昭容和宦官李忠言传达他的旨意。顺宗即位后,就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王伾为翰林待诏。

改革派采取了许多于社会有利的措施,其中包括免除了部分民间欠税,禁止官吏在正税之外的额外进献,以减轻人民负担;宣布停止宫市,杜绝宦官借此掠夺人民财物,罢免五坊小儿,禁止宦官向人民敲榨勒索;等等。

当改革派委任范希朝为左右神策军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副使,俱文珍才认清改革的目的,于是密令担任神策军将领的宦官,拒绝接受这一命令,以免宦官手中军权被剥夺。当王叔文被任命为户部侍即时,俱文珍又背着顺宗在“制书”上削去原来王叔文任翰林学士的头衔,剥夺了他参决政事的职务。王伾经过多方争取,才准许王叔文三五天到翰林学士院一次,但翰林学士的官衔却没有恢复,给改革造成了很大困难。

永贞元年八月,俱文珍召集士族官僚卫次公、郑絪李程王涯等人至金銮殿,革定调书,让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顺宗只好让位于李纯,李纯即位为皇帝,是为宪宗,称顺宗为太上皇。

接着,在俱文珍和士族官僚包办下,将改革派的王叔文贬为渝州(治今重庆市)司户,第二年又将他杀死于任所;将王伾贬为开州(治今四川开县)司马,不久王伾也死于贬所;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升、韦执谊等人,也被逐出京城,贬为边远偏僻地方的司马。

结局

元和元年(806年)正月,高祟文讨伐刘辟,俱文珍再次担任监军。当初,东川节度使李康被刘辟打败,刘辟把他囚禁起来。高祟文来到,刘辟把李康放回去,李康提出要雪耻,俱文珍却指责他不能抗击敌人,把他杀了,因此被议为专制蛮横。讨伐凯旋后,俱文珍因功累迁有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总管宫廷内部事务。后与众宦官不和,离开宫廷。

元和八年(813年),俱文珍因病死去,宪宗感念他的拥立之功,赠开府仪同三司。

标签: 俱文珍唐朝

更多文章

  • 明宪宗上位后为何给明代宗朱祁钰平反 给老爸擦屁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宪宗,朱祁镇

    还不了解:明宪宗和明代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宪宗为什么要给叔叔明代宗平反?明英宗一生造孽太深,明宪宗继位后,要给他老爸“擦屁股”。明英宗这个人,一辈子都是糊里糊涂,恩怨不分,敌友不辨,是非不明。给明宪宗留下了一个“巨坑”。首先、他是土木堡之败的真正罪魁祸首。1449

  • 萧晃:齐高帝萧道成第四子,为何以威王为谥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萧晃,南朝齐

    萧晃(460年-490年),字宣明,小字白象,南齐宗室大臣,齐高帝萧道成之子,齐武帝萧赜之弟。萧晃少时辅佐父兄代宋建齐,南齐建立,封长沙郡王,历任南徐州刺史、侍中、中书监、丹阳尹等职。永明八年(490年),萧晃薨逝,年仅31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威(上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

  • 司马冏:齐献王司马攸次子,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冏,西晋

    司马冏,字景治,西晋宗室、大臣,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晋武帝司马炎之侄,“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父司马攸死后,袭爵齐王,历任散骑常侍、左军将军、翊军校尉,联合赵王司马伦废杀皇后贾南风,为宠臣孙秀所排挤,出镇许昌。司马伦篡位后,拜镇

  • 司马玮: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八王之乱参与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玮,西晋

    司马玮(271-291年),字彦度,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为审美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咸宁三年(277年),初封始平王,起家屯骑校尉。太康十年(289年),册封楚王,出任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晋惠帝继位,迁卫将军、北军中候、侍

  • 清朝的吕布,王辅臣能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清朝

    清朝的“吕布”,王辅臣能力有多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汉末三国时期,吕布是非常勇猛的武将。特别是受到《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吕布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王辅臣,则被称之为清朝的“吕布”。对于王辅臣这位将领,被清朝初期的学者刘献廷评价道“辅臣长七尺余,面白皙,无多

  • 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么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明朝

    “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么区别?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上有很多著名的丞相,比起华夏第一相管仲、秦朝著名丞相李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唐朝丞相魏征等等。不过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废除了丞相制,建立了锦衣卫等特务组织。此后在朝中再没有丞相这种说法,反而出现

  • 乾隆的试婚宫女后来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清朝

    乾隆的“试婚宫女”后来是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代的皇帝除了每朝每代的开国皇帝是多苦多难外,剩下的后人哪个不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子。这些皇子从剩下已经不仅仅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了,就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为他们的前行铺路,帝师、帝侍每一个皇子的终极目标都是金銮宝殿上的那第一把交椅。不仅

  • 雍正作为清朝的皇帝 雍正最后为何犯了官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清朝

    对雍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雍正与朱元璋一样,都犯了“官怨”?在提到“康乾盛世”时,大部分人只会想到康熙与乾隆这两位皇帝,似乎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夹在其中的雍正王朝。即便说到雍正其人,历史爱好者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很高。其实,单以勤勉来看,雍正足以与其父康熙比肩

  • 曹休:魏武帝曹操的从子,曾担任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休,曹魏

    曹休,字文烈,魏武帝曹操的从子,被视如已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评价其为:此吾家千里驹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休遂被任命为骑都尉,与议郎辛毗一起担任主帅曹洪的参军,且和偏将军曹真、雍州刺史张既等随曹洪进军征讨刘备。曹休与曹纯、曹真一同统

  • 历史上第一份明确的罪己诏出自哪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汉朝

    历史上第一份明确的“罪己诏”出自哪位皇帝?历史上第一份明确的“罪己诏”出自众所周知,古代皇帝金口玉律言出法随,理论上是不会犯错的上天之子,笼罩在皇帝身上的耀眼光环一般不容被打破,但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之时,皇帝也会自责或检讨自己过失,于是会发出一种口谕或文书,公告于天下,这就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