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治国方针是什么样的?

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治国方针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06 更新时间:2023/12/7 11:47:57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故事。

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公元1592年11月28日申时-公元1643年9月21日亥时),爱新觉罗氏,清太宗文皇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称天聪汗,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为下阶段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皇太极继位之初,后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外部处境孤立,受到明朝、蒙古、朝鲜的包围。内部由于贵族分权势力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皇太极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以取代八旗制度所行使的国家权力,并通过这套政权机构,把权力牢牢地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皇太极还颁布条例使大量汉族奴隶取得了“民户”地位。经过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天命、天聪年间没有监察机关,崇德年间皇太极成立了都察院,给他们稽察一切官员的大权。有清一代,满蒙的结合,早比满汉更紧密。为了处理蒙古事务曾设蒙古衙门,崇德三年六月又改为理藩院。合原有的六部、都察院,构成了有名的八衙门。皇太极任命满洲、蒙古、汉人担任承政,每部三人,以下皆参政。崇德三年七月更定八衙门官制,每衙门只设满洲承政一人,以下酌设左右参政、理事、副理事、主事等官,由二等变成五等。这就强化了以他为首的国家统治权力。

皇太极在原来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了在东北的统治,为入关统治全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称帝后立刻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规定下来,地里庄稼不准偷损,母猪不许杀,这是为了繁殖。也不准杀马、牛等作牺牲或出卖。以后几乎每年都把督促耕种作为重要活动,提出“农时不可失”,“废农事者罪之”。他知道五谷乃万民之命所关,因此一再强调搞好农业生产,入关前清朝的粮食不太缺乏,与这种努力分不开。手工业生产也大有进步。盛京(今沈阳)宫殿大部分为皇太极时所建,其规模和工艺技术都标志后金手工业的水平很高。盛京城西实胜寺,铸大钟千斤,是冶铸业的发展象征。商业贸易在境内有之,与明及朝鲜也均有之。皇太极曾命令大学士希福带领八家商人及公以下牛录章京以上家人的庞大代表团赴张家口贸易。后来又命人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买马。个人远走贸易的也不乏其例。

崇德年间,虽然不再发生大批汉人被杀,或汉人投毒、拦路劫杀等反抗事件了,但皇太极却仍然注意缓和清朝的社会矛盾。他命令臣下做好“养人”的事情,尤其是对新掠取或来降的满洲、蒙古、汉人做好安置。皇太极晚年,他的子侄们在他面前发牢骚说太祖时诛戮汉人,而今汉人有为王者矣,有为昂邦章京者矣,而满洲宗室却有为官者,有为民者,“时势颠倒,一至于此!”但皇太极并未因此动摇其国策。

皇太极在国内大力实行改革时,并没有放弃父汗努尔哈赤对外扩张的政策。他命令军队建造具杀伤威力的武器红衣大炮,并且将单一的骑兵兵种,改建成一支骑兵、炮兵与步兵多兵种的军队。皇太极十分重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明朝降官降将的作用,对他们采取招降收买政策。不仅通过考试儒生,网罗了两百余名汉族文人,而且此后又多次举行考试,分别优劣,量才录用。对大批降将赐以庄田、奴仆、马匹,并委以官职。对明大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沉志祥等纷纷自愿来投的行为封王封侯,宠荣备至。随着蒙古的臣服,明朝将领的降顺,皇太极逐步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大大增强了军事力量。

对于朝鲜,皇太极经过两次出征,朝鲜国王李倧被迫投降,称臣纳贡,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并将王子送到沈阳为人质。

对蒙古,皇太极采取“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政策。首先争取与察哈尔林丹汗不和的科尔沁、喀喇沁等部的归附。为了笼络蒙古封建上层分子,皇太极用联姻、赏赐、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袭职例、崇奉喇嘛教、与西藏僧俗头领建立联系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和效忠。1634年(天聪八年),林丹汗在青海去世。次年,后金军继续进攻察哈尔余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奉母献传国玺归降。鄂尔多斯部也为后金所并。至此,漠南蒙古全部统一于后金。

标签: 爱新觉罗皇太极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董允简介:与诸葛亮、蒋琬、费祎为四相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允,蜀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董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

  • 历史上石达开负气出走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清朝

    历史上石达开“负气”出走是什么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严格来说,石达开离开天京不算是“负气”出走,更像是“拣回条命”;他带兵出走时,也没有带走几十万精兵。石达开尽心辅政,形势得到好转。诛杀韦昌辉后,把太平天国折腾得半死的天京事变终于告以段落。石达开奉诏回天京辅政,被尊为“义王”,提领

  •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蒋钦简介: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蒋钦,东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蒋钦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末东吴名将。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

  • 刘邦当上亭长是在什么时候?当时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汉朝

    标题:刘邦几岁当上亭长?——历史名人的早年经历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朝。那么,刘邦几岁当上亭长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早年经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亭长的职责和地位。在古代中国,亭长是一个基层官员,负责管理一定范围内的乡村或村庄。他们需要执行上级政府的政策和规定

  • 曾参是什么人?是曾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参,战国

    标题:曾参是曾子吗?曾参和曾子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混淆。有些人认为曾参就是曾子,但是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一、历史背景的考证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历史背景的考证。曾参和曾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差

  •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简介: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徐晃,曹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徐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

  • 三国时期东吴重臣诸葛瑾简介:深得孙权的信赖,被称为神交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瑾,东吴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瑾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 为什么说楚文王是领路之人?噬脐莫及的典故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楚文王,楚国

    楚文王,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之子,母邓曼。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13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于伐随途中。次年,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早年受过严格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因楚武王在位长达51年,所以楚文王继位时已人到中

  • 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王肃简介:其所注经学被称作王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肃,曹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肃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肃(195年-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县(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经学家,司徒王朗之子、晋

  • 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蒋琬简介: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四相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蒋琬,蜀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蒋琬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