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宾是谁,可见于《晋史》,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元勋、政治家在正统中国政权空缺的时候,士人选择胡人政权,尤其是汉化很深的胡人政权,是很正常的。他们也受到忠诚爱国思想的影响,会尽全力协助这个政权。
此外,魏、南北朝时期实行了“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在晋朝很难跻身高门大户这个行列,即使弘农杨氏这些高门大户,因为他们到达东晋较晚,所以他们的待遇仍然不高。何况,北方其他的式微士族呢。因而选择一个高度中国化的胡政权反而会使他们成为新政权中高门大户。所以不仅北方寒门,即使是北方氏族,投靠胡人政权的也不在少数。
张宾便不算是出身寒门,父亲张瑶是中山太守,不得志,因病免官。
永嘉之乱之后,中原大乱。当时,石勒是汉国主刘渊的一个将军,张宾很会看人,对他的亲戚:说:“我见过许多将军,只有胡将军(
石勒是胡,人,所以张宾称他为胡将军)能和成大事。后来,他投奔石勒当了一名谋士,但起初他没有得到重用。
在永嘉第四年(310年),石勒进军
江汉,并计划长期据守。张宾不同意,并希望石勒回到北方。石勒没有接受张宾的意见。结果,石勒军中缺粮,遭到王导率领的晋军的袭击,损失惨重。石勒不得不接受张宾的建议,率军北归。
永嘉五年(311年)正月,石勒率军北渡沔水,攻战许昌。从那以后,石勒对张宾言听计从,而张宾也成了头号谋士。
永嘉六年(312年)二月,石勒大军准备南攻建业。镇守建业的司马睿集结士兵,又派杨威守军纪瞻都督诸军,当时大雨滂沱,汉军因饥病伤亡惨重,军事形势十分紧急。
石勒召集部下商讨对策。史刁膺,主张等待晋军队撤离南方后伺机而动,但石勒肯定拒绝了。夔安,孔苌,支雄和其他人都向石勒提出了建议,但石勒并不满意。最后,石勒问张宾:“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张宾首先否定了石勒投降的可能性,指出石勒是西晋毁灭的罪魁祸首,投降不可取。“将军攻陷帝都,囚执天子,杀害王侯”其次,张宾指出,石勒的发展应以华北,特别是重镇邺城为重点。“邺有三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势,宜北徙据之。”另外,张宾认为晋军不会追击,可以安全撤退。“晋之保寿春,惧将军之往击尔,今卒闻回军,必欣于敌去”。
石勒在实力扩张后,所面对又一强敌,就是晋幽州刺史王浚。那时,王浚骄侈。石勒一直想吞并他,所以他向张宾征求意见。张宾指出:
王浚表面上是晋朝的大将,实际上却有篡位谋反之心,希望得到石勒的支持,还不如先向他投降,让他失去防备,然后趁机进攻。石勒依计行事,果然攻下了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