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允是怎么死的,王允明知汉室起数将尽,为何依然不改其光复汉室之志?

王允是怎么死的,王允明知汉室起数将尽,为何依然不改其光复汉室之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64 更新时间:2023/12/24 10:03:57

王允是怎么死的,可见于《后汉书》,王氏家族是山西名门,世代在朝廷身居要职,在当地影响很大,威望很高。王允自小就立志高远,长大忧国忧民,造福东汉。后汉书记载:允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

虽然他出生在世族,但他生活并不奢侈,而是充分利用家里的良好环境,饱读诗书,泛阅经传,发愤图强。十几岁的时,王允便盛名远播。习文之余,王允还在坚习武,他非常钦佩慕卫青霍去病的勇猛和气度,也钦佩他们誓死保卫国家的精神。出生于上层贵族家庭的王允,结交了许多名门望族。难得的是,王允更愿意接触下层民众,因为这样可以更贴近百姓生活,体验下层民众难处。

王允为官后,锋芒毕露,有一个名叫赵津小黄门依仗朝廷当权宦官在晋阳作威作福。后被王允捉拿,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发现权宦十常侍之一张让与其有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便在灵帝面前告了他一状。

可惜在灵帝有意偏袒张让,并被张让的花言巧语迷惑,就未再追究了。后张允被张让罗织罪名下狱,后为何进所救,无罪释放。那时候,宦官掌权,张让仗着权力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刚刚出狱的王允,痛恨张让等人的所作所为,但由于力量有限,他不得不改名换姓,离开首都洛阳,辗转于河内和陈留之间。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王允接替杨彪出任司徒,同时兼任尚书令。

王允担任司徒,算是临危受命。献帝登极后,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仍在继续,黄巾军起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各地割据豪强也趁机发难。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王允义无反顾,毫不畏惧,毅然承担起恢复和革新东汉政权和社会的重任。

董卓进驻洛阳期间,迎少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废旧立新,毒害太后,安插党羽,培植亲信,统一兵权,控制朝廷。从董卓的种种倒行逆施中,王允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他将成为威胁东汉政权的最大隐患。

因此王允表面上一味听从卓,让他放松对自己的戒备,其实他是在精心策划了一番连环计,成功的除掉了董卓,由此可见,似乎只要王允镇守,汉室便不会亡,但他做了一件事,反误了卿卿性命。

董卓死后,王允坚决不统一赦免董卓余党,董卓的余党李傕郭汜贾诩,樊稠前来归降,有人便建议他尽快接受军队。一个约10万人的庞大的军队,群龙无首。如果收罗起来,哪还有曹操、刘备什么事。结果王允硬气的不行,声称对要么投降要么死,姐果董卓余党直接纠结了西凉散军,杀回长安。

王允如此硬气的原因除了依仗自身功劳外,还有便是他手里有吕布这员大将,可是,在抗击董卓乱党时,吕布频频失利,最终并未抵挡住,让乱党攻入长安,这时的王允还能落着好。

标签: 王允是怎么死的

更多文章

  • 顾炎武介绍,他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顾炎武

    清朝初期,坚持民族气节的诗人首推顾炎武。顾炎武在当时的学术界远比他的诗名为高。在民族斗争激烈的时代里,他的诗写胸臆,洋溢着为恢复汉族的统治权而战斗的热情。他初名绛,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别号亭林:一度曾化名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末曾参加过复社。清兵入关后,在江南地区先后参加过南明福王的抗清和昆山

  • 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诗词有什么特色?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纳兰性德

    清初诗人有钱澄之、杜璿、周亮工、吴兆骞、赵执信、吴嘉纪、朱彝尊、陈维崧和纳兰性德等。他们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某些方面也各有成就。在这些诗人当中,有的词写得比诗好,如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等人便是。纳兰性德(1654-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出身于贵族家庭,三十一岁早死,生平为人谨慎

  • 韩明浍简介,韩明浍是怎么靠着谋略成为首阳大君心腹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明浍简介

    韩明浍简介,韩明浍早年才华横溢,屡遭科举失败。后来受好友推荐,担任首阳大君(后来的朝鲜世祖)的卤簿。后成为首阳大君的心腹谋士,受到首阳大君的高度重视。朝鲜文宗在位仅两年就去世了,王位传给了他12岁的儿子李弘暐,也就是后来的端宗。尽管国王年幼,但有金宗瑞和皇甫仁等大臣辅国,国家有条不紊。然而,一个野心

  • 徐渭是一个怎样的人?明代三才子下场竟然如此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渭是一个怎样的人

    谈到中国明朝的人才,也许很多人会首先想到著名的“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在其中最为人熟知。但是,如果我们看看明朝的整个历史,能称得上顶尖的是解缙、杨慎、徐渭,合称为“明朝三大才子”。其中,徐渭是古往今来的第一才子,但也是历史上最悲惨的才子之一,那徐渭是一个怎样的人?徐渭是一个怀才不遇、生性狂放、多

  • 张镇芳简介,为何说张镇芳是乱世时期的治国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镇芳简介

    张镇芳简介,张镇芳祖父张致远,饱读诗书,应童子名列前茅的,事业很有前途。但县放出风声,意图索贿。张氏向来“求仁自强,耻于趋邑宰门”,所以之后无意仕途。父亲张瑞祯,一生苦读。“寒窗四十年,破壁晚登龙”,五十多岁才通过地方考试,成了一名族人;张镇芳母亲刘静斋是兵部侍郎漕运总督的姑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 范蠡陶朱公,范蠡被称为陶朱公的原因,陶朱公的生意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范蠡陶朱公

    公元前536年,范蠡陶朱公出生在楚国宛地的三户邑,虽然他出生贫穷,但他从小就聪明睿智,内有丘壑,关键是他有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不幸的是,那个时候,楚国政治黑暗,官员选拔极为严苛,非贵族不得当官。由于无法施展才华,范蠡结识了楚国名人文种,并结为知己。之后,两人便一起商量着离开楚国,投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 慎郡王允禧,慎郡王允禧同雍正和康熙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慎郡王允禧

    慎郡王胤禧从小就淡泊名利,对政治毫无兴趣。反而一直致力于文人雅事。擅长书画,擅长山水花卉。“笔法通雅,画风淡”,山水在被评为“本朝宗藩第一”的盛赞,也是一位诗人,高宗把他的诗列为“国朝诗别裁之首,以代钱谦益者”。雍正帝继位后,对允禧,这个多才多艺的弟弟非常照顾。雍正八年二月,20岁的允禧被封为贝子。

  • 宋濂不隐真情的故事,宋濂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濂不隐真情

    宋濂不隐真情,宋濂是明初朝的杰出学者,他在政治、历史、文学方面都有很大成就,被朱元璋尊称为“第一代文臣”建国后,他肩负起《元史》的重任,也是朱标太子的教书先生。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宋濂不隐真情的故事,诚实守信是一种传统美德,宋濂将这种优秀品质运用到了官场。都说官场如战场,很多人不敢坦诚,也许是因为官场

  • 诗人洪昇介绍,他的作品都有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洪昇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名族家庭,从小受着良好的文学教养。他早年来到北京就很有特名,会受业于王士祯、施闰章等,并和当时知名文人赵执信等交往。他在北京没有找到什么政治出路,一直作了二十几年的国子监生。在这期间,他还一度遭到“家难”,父亲

  • 孔尚任人物介绍,一生中有什么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曲阜(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早年他隐居在曲阜县北的石门山中,闭门读书。康熙二十四年由于他在清圣祖玄烨到曲阜祭孔时讲经受到赏识,因此怀着对清圣祖感激涕零的心情去到北京做了国子监博士;不久又被派往淮、扬一带参加了三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