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李隆基的音乐造诣

唐玄宗李隆基的音乐造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565 更新时间:2023/12/29 7:52:47

李隆基富有音乐才华,对唐朝音乐发展有重大影响,他爱好亲自演奏琵琶、羯鼓,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登基以后,在皇宫里设教坊,“梨园”就是专门培养演员的地方。唐明皇极有音乐天份,乐感也很灵敏,经常亲自坐镇,在梨园弟子们合奏的时候,稍微有人出一点点错,他都可以立即觉察,并给予纠正,这是后来称戏班为“梨园”的由来。

他还制定了《色俱腾》、《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首羯鼓曲名,创作了多首羯鼓独奏曲。

李隆基还很喜欢舞蹈,相传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调,就是李隆基根据河节度使杨敬述将从印度传进来的《婆罗门曲》来润色改编,又称有月宫的神仙托梦与他创作而成的,且不管如何传说,但《霓裳羽衣舞》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李隆基能够演奏多种乐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无一不通、没有不晓。

《羯鼓录》曰:“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诸曲,随意而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尤爱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

《旧唐书·音乐志》:“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为得意的作品,开始仅在宫廷表演,开元二十八年,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觐见时,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导引。当时,大臣张祜《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霓裳羽衣曲》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天宝乱后,宫廷就没有再演出了。

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之后随著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残谱,昭惠后周娥皇与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的神仙故事。

《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30人,每次10人。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

全曲共36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按乐曲节拍边歌边舞;

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繁音急节,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结束时转慢,舞而不歌。白居易称赞此舞的精美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标签: 唐玄宗音乐

更多文章

  • 马王堆汉墓的主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王堆汉墓

    利苍是西汉长沙王丞相。他是湖北荆州人,早年随汉高祖刘邦打拼天下,后分封为轪侯。现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二号墓主人便是利苍。西汉长沙王丞相。早年随汉高祖刘邦打拼天下,后分封为轪候。现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二号墓主人便是利苍,那具千年不朽的女尸就是他的妻子辛追,而其中出土的素纱褝衣更是国宝。轪侯利苍为长沙国丞相。所

  • 唐玄宗时期科技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科技,唐玄宗

    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听说一行和尚学问渊博,尤其精通天文历法,即征聘他到京师。为了备顾问,特意将一行安置在皇宫光太殿内,并多次去看望他,询问治国安民之道。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诏令一行改造新历,以纠正旧历的失误。一行先制造了黄道游仪,以确定黄道的进退。接着,一行用它测量二十八宿与天体北极

  • 唐玄宗李隆基的书法造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玄宗,书法

    李隆基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李隆基“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书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在唐朝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唐窦臮《述书赋》云:“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风,笔为海而吞鲸。”《古今法书苑》云:“唐明皇工八分章草

  • 唐玄宗李隆基的为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玄宗,政治

    唐玄宗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李隆基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李隆基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李隆基采纳张九

  • 唐玄宗李隆基的奢靡之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玄宗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隆基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病死。次年,改立三子忠王李玙(后改名李亨)为太子。武惠妃死后,李隆基日夜

  • 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玄宗

    李隆基在长安陷落前,仓惶出逃。到马嵬坡(陕西兴平西),随行的将士发生哗变,杀杨国忠,又迫李隆基缢死杨贵妃。唐玄宗李隆基最后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灵武即帝位,即唐肃宗。肃宗从河西、安西征调了万余名精兵,又调回了河北前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所部五万军队,灵武一时军威强盛。接着又任

  • 古代一诺千金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怒愤之下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世民

    唐朝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下诏书让李世民当了皇帝,自己当太上皇。在诏书中,李渊一直在努力的更正李世民杀兄弑弟的污点,但是朝中很多大臣对他还是非常的不满意,导致李世民虽然掌握了势力,但是朝上的形势还是十分的复杂。最终还是李世民化解了这些复杂的形势,其实他心里本就对杀害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事过意不去,因为他们

  • 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太平公主,唐玄宗,李隆基

    太平公主恃著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隆基当然不愿任人摆布,亦想除掉太平公主。睿宗最初遇到困难先听太平公主的意见,再征求太子的意见。后来,愈来愈倾向太子。李隆基为太子之后与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加剧。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放过李渊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渊,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皇位弑兄杀弟,为什么不一鼓作气干掉李渊?我们看历史的时候,确实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李世民在夺得皇位的过程中,虽说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是最大的障碍。但是皇位是在老爹李渊手里捏着呢,如果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老爹不高兴,要发兵讨伐,也够李世民吃一壶的。而李世民向来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