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蔡襄的书法成就

北宋蔡襄的书法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37 更新时间:2023/12/12 15:37:35

蔡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依仁(安)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同时他的书法造诣也是非常深厚,就连“四大家”的苏东坡也甘拜下风,那蔡襄的书法成就有哪些,他的书法特点又有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北宋蔡襄的书法成就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主持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蔡襄的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轼、欧阳修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

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山谷文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

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

从以上三段记载中,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作品较少。另外可以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已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而书碑则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为士大夫所不屑为,甚至连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

这与唐代以前的情况有着根本的不同。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

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

蔡襄书法好在哪?苏东坡甘拜下风,米芾自愧不如,连皇帝都崇拜他!苏东坡评价蔡襄的书法,说他:“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在书法上有着极高的天分,学问底子很深,同时又深谙书法的当中的阴阳之变,所以其书法变化无穷,是真正的宋代第一。文坛盟主欧阳修也认为蔡襄的书法是一个时代的高峰:“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苏舜钦是承接五代与宋代书法的笔法的桥梁,欧阳修认为苏舜钦死之后,蔡襄扛起了笔法兴盛的一个大旗,是真正的书坛盟主。

那么蔡襄的书法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有三点特点,其实一笔法精湛,其二是人品贵胄,其三是墨迹较少。

第三好理解,其墨迹存世较少,所以被世人倍加真爱,就连宋神宗都极为珍爱他的书法(续书断)。其二是其人品贵胄,世人无不称颂,这也是一个人书法得到了称颂的原因,人品与书法密不可分。

他的笔法精湛,值得是他在吸取古人笔法道统上,这一点丝毫不弱于米芾,他说:“学书之要,唯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书者所为耳。”所以观蔡襄书法要观其气,从气格上来讲,蔡襄的字说卓然与众人之上的,在笔法的继承上,更是无与伦比。

标签: 北宋

更多文章

  • 王钦若的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五鬼,宋朝

    王钦若是北宋五鬼之一, 虽然王钦若是一个奸臣,但是他也很有实力,算是能臣,王钦若是以进士甲科及第入仕的,自身才学不会浅薄,而且在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曾两度担任宰相,加上王钦若是北宋南方人当宰相的第一人,事实上王钦若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而且他对宋朝也曾做过一些贡献的。王钦若的功绩一、册府

  • 北宋奸臣、宰相丁谓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梦华录,萧钦言

    最近根据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的古装剧《梦华录》非常火,在剧中男主顾千帆的父亲萧钦言是一个宰相有权有势,根据小编在网上一查发现萧钦言萧宰相的历史原型原来就是北宋著名奸臣、宰相丁谓。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人物。北宋奸臣、宰相丁谓人物介绍丁谓(公元966~公元1037),字谓之

  • 宋朝画家王霭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夜宴图,梦华录,宋朝

    《梦华录》开篇就是皇后被构陷,犯人说皇后失贞的秘密就在王霭所作的《夜宴图》之中,然后男主顾千帆就去寻找《夜宴图》下落。历史上的确有《夜宴图》全名是《韩熙载夜宴图》但是作者却是顾闳中,那么这个王霭是什么人呢?历史上有王霭这个人吗?画家王霭简介宋朝历史上的确有王霭这个人,而且王霭与夜宴图的确也有关系,虽

  • 宋真宗赵恒天书封祀运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恒,宋真宗

    《梦华录》中官家喜好黄老之术,其实就是宋真宗赵恒,宋真宗因为迷信道教,搞出了封禅之举,东封西祀,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长达十余年轰轰烈烈的“天书”封祀运动。下面一起来看看宋真宗东封西祀的天书封祀运动。宋真宗天书封祀运动东封西祀是指在北宋时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长达十余年轰轰烈

  • 有关宋真宗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真宗,梦华录,宋朝,轶事典故

    《梦华录》的历史背景是北宋,从皇后陷入不贞的丑闻,到官家迷信黄老之术来看,这位皇帝应该就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皇后就是大名鼎鼎狸猫换太子的刘娥,下面一起来看看有关宋真宗的轶事典故。轶事典故1.由天命耳赵恒年幼时曾登万岁殿,坐上皇帝的宝座,宋太祖赵匡胤对此十分惊奇,摸着他的头问:“天子好做吗?

  • 北宋天才画师王希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今藏故宫博物院。可能了解过这幅画的朋友知道它的作者是王希孟,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他画这幅画时只有18岁,只可惜王希孟仅仅20岁就去世了,是一位天才而又青年早逝的优秀画家。北宋天才画师王希孟王希孟(1096年—1119年[据传]),北宋晚期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史上仅有

  • 王国维投河自尽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1927年6月2日,民国学界和各大报纸传来一则新闻:一代国学大师,写出过《人间词话》,提出过“三境界论”,在多个研究领域成就显赫的王国维投湖自尽了。这样一位学术巨匠,为何毫无征兆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至今也没有准确的答案。王国维投河自尽的真实原因1927年6月2日,北京的颐和园昆明湖传来一声闷响。一蓄着

  • 介子推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人物生平1.追随重耳介子推的出身事

  • 5月31日;元太祖成吉思汗诞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今天是5月31日,历史上的今天也是“一代天骄”元太祖成吉思汗出生之日,成吉思汗在历史上留下的事迹,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是非常出名的,全盛时期的成吉思汗带兵作战让整个欧洲大陆胆寒,打下的天下也是非常广阔,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5月31日;元太祖成吉思汗诞生1162年5月31日(

  • 关汉卿说自己是颗“铜豌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6月份即将会上线一部根据关汉卿元曲话《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的古装剧《梦华录》,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是四大家之首。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关汉卿说自己是颗“铜豌豆”的故事。关汉卿说自己是颗“铜豌豆”关汉卿从小饱读诗书,长大后“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