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沈括

沈括——北宋时期杰出科学家

沈括

沈括的资料

本 名:沈括

字 号:字存中 号梦溪丈人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钱塘县

出生时间:公元1031年

去世时间:公元1095年

主要作品:《梦溪笔谈》《良方》

主要成就:地方治绩、自然科学

沈括的介绍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沈括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沈氏家族,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

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四岁就读完了家里的藏书,并随父亲宦游州县,到过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观察力。

沈括自幼体弱,加上读书十分用功,经常需要服食中药调理。钱塘沈氏在医药学颇有建树,有家传药学书籍《博济方》,受家庭影响,沈括也从搜集医方开始钻研医学。

皇祐二年(1050年),沈周知明州(今宁波市),沈括借居苏州母舅家,从舅舅许洞的著作与藏书中得益甚多,开始对军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步入仕途

皇祐三年(1051年),父亲沈周去世;至和元年(1054年),沈括以父荫入仕,任海州沭阳县主簿,遂治理沭水,开发农田,颇有政绩。工程结束后,沈括辞去职务,来到哥哥沈披在任的宁国县,准备科举考试。

嘉祐六年(1061年),沈披主持芜湖万春圩工程,沈括有治水经验,遂献计献策并作了详细记录。 [8-10]

嘉祐八年(1063年),沈括进士及第,因排名在前六名之外,按制守选。次年,沈括守选期满,授扬州司理参军,负责一州刑狱。

治平二年(1065年),经淮南路转运使张蒭推荐,沈括被调入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参与详订浑天仪,并在闲暇研究天文历法之学。

熙宁元年(1068年),沈括升任馆阁校勘,有机会接触皇家藏书,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八月,母亲病逝,沈括辞官护送灵柩回钱塘。

参与变法

熙宁四年(1071年),沈括守丧期满,进京述职,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器重,被任为检正中书刑房公事。

熙宁五年(1072年),沈括奉命主持汴河疏浚工程,七月,加官史馆检讨。按照惯例,皇帝每三年要到圜丘祭祀天地,吏员常借此修建园林、谋取私利。沈括便考察南郊大礼的历史沿革,撰成《南郊式》,被任命掌管郊祀事务。沈括按照新礼仪办事,所省费用数以万计,神宗十分满意。

八月,淮南饥荒,沈括受命巡察,发放常平仓钱粮,疏通河渠,修治荒田,取得明显成效,升任集贤校理,巡察两浙农田水利。两浙水利工程规模浩大,沈括建议出钱雇用饥民兴建水利,得到神宗的赞同。九月,沈括升任太子中允、提举司天监。当时的日官都是些庸碌之人,对天文几乎全然不知。沈括遂改革机构,改进仪器,召请卫朴修造新历法

,并向全国征集观测天象的书籍。

十一月,朝廷登记民间车辆,市易司打算填封私井以阻止四川私贩井盐,民议纷纷。

沈括进言:民间都是太平车,不利于机动作战;小盐井很多,填封私井势必要加强警戒,得不偿失。神宗赞同,次日诏停此二事,擢升沈括为知制诰、兼管通进、银台司。

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沈括调任河北西路察访使,提举河北西路义勇、保甲公事。河北西路地处北疆,沈括上任后,将工作重点放在改革军政和巩固国防上。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沈括返京后,上疏提出三十一条整改意见,多数都被神宗肯定与采纳。九月,沈括兼任判军器监,负责兵器的铸造与储备。沈括对弓有很深的研究,提出“弓有六善”的观点,并建议大批制造“神臂弓”。到次年五月,军器监上报朝廷时,兵器产量提高了十几倍。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沈括奉命修订“九军战法”,分九军为九营,各自为阵,背背相承,面面相向,灵活多变,名之为“边州阵法”。九月,编撰城垒、军营等建筑的营造法式。

出使辽国

熙宁八年(1075年)

三月,宋辽边界冲突,辽要求以黄嵬山为分界线,宋廷不同意。辽使萧禧到汴京,指责宋廷谈判不诚,拖而不决,留在馆舍不肯离去。沈括就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文件,发现宋辽过去商定的协议是以古长城为界,而黄嵬山在古长城以南,相距有三十里之遥,遂上表呈报朝廷。神宗赏赐沈括白金一千两,让他以回谢使的身份出使辽国。

四月中旬,沈括从汴京出发时,预先找出相关书信档案数十件,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契丹宰相杨益戒每有问题提出,沈括就让手下吏员列举档案条文作答。谈判先后进行六次,杨益戒无言可对,就威胁说,以数里之地、绝两国之好,不利于和平。沈括以国之道义、民之根本为理由,申明寸土不让。在沈括一行力争下,辽廷最终有所退让,紧张的宋辽关系得以暂时缓解。

七月,沈括起程回国,据沿途地理形势、风俗民情画撰为《使契丹图抄》,献给朝廷。因出使有功,沈括被提拔为淮南、两浙灾伤州军体量安抚使

;十月,权发遣三司使。次年十月,拜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弹劾被贬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罢相,吴充继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沈括到丞相府汇报政务,吴充问及免役法,沈括建议减免穷人的役钱,吴充赞同并上疏汇报给神宗。十一月,沈括再次上书要求减免下户役钱,并建议朝廷将旧有的差役法和现行的免役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差雇并行”。沈括的这个观点是在王安石罢相后才提出的,对免役法的态度前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这就给反对他的人提供了口实。

熙宁十年(1077年),侍御史蔡确以依附大臣(吴充)、越权言事(免役法归司农寺负责)、前后态度不一等理由弹劾沈括。七月,沈括被罢去三司使、翰林学士,贬为起居舍人、集贤院学士、知宣州。

元丰元年(1078年),神宗打算起用沈括为知制诰、知潭州,蔡确再次上书,指责沈括“反复无常、附会大臣,被贬不足一年,不宜擢升”,诏命被撤回。

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沈括复职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

戍守西夏

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改知延州,

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抵御西夏。到了延州,沈括以朝廷所赐之钱买酒,召集边民子弟开展骑马射箭活动,并亲自给优胜者敬酒祝贺,边境百姓群情踊跃。活动持续了一年,沈括从中选拔出精锐之士,充实到边防部队,延州军队的声威远超其他州府。

元丰四年(1081年)十月,蕃部数万人进攻边关要塞顺宁寨,沈括派少将景思谊、屈理带三千兵马进攻蕃军;接着命前锋李达领千人出击,携带十万人的军粮,宣称鄜延路总帅沈括将亲自率军督战。蕃兵不知虚实,军心涣散。宋军乘势进攻,攻下磨崖寨,得男女万人,牛羊三万。

十一月,奉命西讨的河东兵十二将率军东还,经过鄜延,沈括抓住时机,命部将在绥德城炫耀武力,声称宋廷已任命沈括兼领河东十二将的兵力,不日即兴兵西讨。驻守的西夏军闻讯前来打探,果见大队人马聚集,声势浩大,信以为真,连夜弃城而逃。沈括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浮图、吴堡、义合。

元丰五年(1082年)二月,沈括以“守安疆界、就副边事有劳”,升为龙图阁学士.四月,西夏打算以金汤城为据点,招兵买马,攻打鄜延。沈括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派副总管曲珍率军两万进军东川,扬言要去攻打葭芦,吸引西夏兵力布防,趁机攻下金汤。接着,沈括又用同样的策略攻下了葭芦。

兵败永乐

元丰五年(1082年)五月,沈括与副使种谔奉诏条陈制夏方略,提出进取横山以筑城、以地理优势直接威胁西夏的战略主张,宋廷派给事中徐禧前往鄜延路节制军事,共同申议。

七月,沈括建议筑城石堡、种谔提议银州、徐禧主张永乐埭,终定为永乐城。八月,神宗降诏徐禧总领筑城事宜,命沈括将帅府移到边界,以接济军用物资和救援。

十四日后筑成,徐禧令景思谊领四千人镇守,率余部返回米脂。

九月九日,西夏出兵三十万攻永乐城,曲珍忙报知徐禧,徐禧统兵两万五千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由于兵力相差悬殊,宋军失利,夏军乘胜围城,截断水源,永乐城危在旦夕。沈括率兵一万前去支援,被夏军阻在永定河岸;又羌兵八万袭击绥德,沈括权衡利弊,决定舍永乐而保绥德。种谔因反对筑永乐城遭徐禧排挤,心怀旧恨,遂以守延州为名拒绝出兵解围。九月二十日,永乐城失陷,徐禧、李稷、高永能、李舜举等殉国,折官两百三十人,损兵一万两千有余(永乐城之战),谋取横山的计划宣告失败。

沈括作为一路帅臣,在明知永乐城“路险而远、不利协防与救助;且地理位置险要,敌军必争”的情况下,不坚持己见,而选择迎合徐禧,对永乐城之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归隐梦溪

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十七日,宋廷以沈括“议筑永乐城,敌至却应对失当”为由,贬为筠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沈括到随州后,寓居于法云禅寺,无亲无故,且行动受到很大限制。随州的三年是沈括一生中最忧伤、灰暗的时期,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生涯,甚至对从政萌生出一丝“悔意”。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驾崩,太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大赦天下。沈括也得以内迁,改任秀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本州公事。秀州地处江南,毗邻故乡杭州,沈括的心情得以从颓废中好转起来,遂专心于学问,开始整理熙宁九年奉旨编绘的《天下郡县图》。

元祐三年(1088年)八月,沈括编订完成《天下郡县图》,被特许到汴京进呈。哲宗赐绢百匹,准许沈括在秀州境内自由行动。

元祐四年(1089年)九月,沈括改任朝散郎、守光禄少卿、分司南京,准于外州居住。 [69] 接到诏命后,沈括就举家搬迁至早年在润州购置的梦溪园

,在此隐居,创作《梦溪笔谈》。

绍圣二年(1095年),沈括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有关“沈括”的历史故事

  •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近况)沈括简介:宋朝大科学家晚年曾发现外星人飞碟踪迹

    说到沈括,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孟茜笔谈》的作者,该书甚至记录了外星人飞碟的踪迹。你不知道的是,沈括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大宋的朝廷重臣,曾经是西夏战争的统帅。可惜他没有军事天赋,宋夏战争中一万两千将士阵亡,成为沈括一生的污点。让我们和边肖一起去看看吧。一、沈括简介沈括(

  • 沈括简介:宋朝大科学家晚年曾发现外星人飞碟踪迹(北宋科学家沈括发现了什么)

    说到沈括,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孟茜笔谈》的作者,该书甚至记录了外星人飞碟的踪迹。你不知道的是,沈括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大宋的朝廷重臣,曾经是西夏战争的统帅。可惜他没有军事天赋,宋夏战争中一万两千将士阵亡,成为沈括一生的污点。让我们和边肖一起去看看吧。一、沈括简介沈括(

  • 沈括梦溪笔谈指南针翻译(沈括梦溪笔谈器用)

    《孟茜笔谈》是明代作家沈德潜所著的一部笔记本,书中坦诚地记录了作者的见闻和经历。指南针翻译是这本书的一章,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这一章的内容和意义。首先,指南针对于地理探索的重要性在《孟茜笔谈——指南针翻译》一章中,沈德潜开始提到指南针的重要性,它在航海和地理探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称赞指南针是“

  • 沈括为什么号梦溪丈人沈括生平简介(梦溪笔谈沈括是哪个朝代的人)

    沈括是北宋的官员,也算是当时少有的科学家。沈括一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所建树。虽然他比不上现代科学,但在当时他已经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了。很多朋友都很好奇为什么沈括会被任命为孟茜的岳父。事实上,这与他晚年隐居孟茜公园有关,沈括在那里写了一篇关于孟茜的笔谈。这部作品涵盖了自然科学、技术、工艺学等

  • 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人品真的很差吗(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

    可能有很多人听说过北宋天才沈括。他被后人称为历史上的全才。可以说是各方面都非常精通,古往今来只有沈括一人。但即便如此,沈括的人品似乎和他的才学完全相反,人品很差。那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可以称得上全才的男人,为什么性格这么差?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1.沈括落魄时打了苏轼。沈括是什么?他是天文、

  • 沈括是什么人物?(沈括人物简介)

    最近不少人对这个沈括是什么人物比较感兴趣,很多关于沈括的问题也有很多,什么哪个朝代的,什么沈括的人物生平的,非常非常多了,下面小编对沈括这个人做一个详细的解析,如果你比较感兴趣的话,就速度来看看,他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吧,感兴趣的可以收藏看看。1、沈括是什么人物沈括是北宋时期的官员、科学家,沈括最厉

  • 沈括为什么怕老婆?(沈括怕老婆吗)

    说到沈括,如果你知道他的成就,你会有一种强烈的认同,他是一个科学家。有些人可能认为古代中国什么都没有"科学"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沈括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但当时还没有科学这种东西。沈括是另一个"怕老婆",他有一个"凶悍的妻子",几乎总是打骂沈括,为什么沈括不跟她打,而让她打骂自己?沈括为什么这么

  • 苏轼的乌台诗案真的是沈括告发的吗?历史真相是什么?(苏轼的乌台诗案简介)

    说起沈括,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他所写的《孟茜笔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自然科学笔记作品,被评价为"西方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但沈括不仅是科学家,还是北宋的官员,政治家,也是科举制出身。他当过当地的小吏、县令、北京的皇帝秘书和边疆的将军。政治上参与王

  • 沈括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沈括的地图学成就概括)

    说到沈括,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他。不认识他的人一定认识他。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有多厉害?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沈括有什么贡献,沈括有什么成就。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人一定不要错过!1.数学间隙产品操作缺口积指的是如何计算叠加积。沈括在体积公式的基础上,用类比和归纳的方法求解不连续

  • 古代大科学家沈括不为人知的一面(古代科学家沈括的故事)

    以前上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沈括的《北宋孟茜谈》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科技百科全书,不仅在历史上,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关注度。也许你想象过,这样一本书的作者,可能是那种痴迷于科研的疯子。真相是什么?今天就来看看真实的沈括吧。沈括,北宋杭州人。弱冠之年,在沭阳做了小官,显示了他杰出的水利才能。二十三岁进士

  •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梦溪笔谈的作者是谁沈括)

    《孟茜笔谈》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它是一本笔记本的百科全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可以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特别是现代人对古代人有很多刻板印象,认为古代根本不发达。事实上,这个孟茜碧潭就是对这些观点的最好回应。今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讲了什么?《孟茜笔谈》是北宋

  • 沈括最大的发明是什么(沈括发明浑天仪图片)

    最近也有很多人说是时候沈括了,也有很多人对沈括很感兴趣。那么有人问了,这个沈括是谁?对了,他写了很多书,沈括最大的发明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盘点内容是对沈括作品的具体盘点。有兴趣的可以收藏看看!1.沈括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沈括发明了很多东西。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最大的发明很难定义。每一

  • 沈括之名为何在他人墓碑上

    北宋词人李之仪和妻子胡氏结婚40年,十分恩爱。胡氏病故后,李之仪非常悲痛,于是写下一篇墓志铭,表达对亡妻怀念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胡氏是个博学多才的女子。有意思的是,李之仪为了盛称亡妻的博学,还在墓志铭里加写了一句“连沈括都要向她求教”。原来,李之仪与沈括是老朋友,沈括每次遇到数学难题,都会通过李之仪

  • 沈括为何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历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提起沈括,大家可能仅限于听说过,对于其他方面多少有些陌生。但是说到《梦溪笔谈》,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大家应该就恍然大悟了吧。对,沈括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一个对中国科学史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那么沈括是什么朝代的人呢?沈括古代画像沈括是我国古代北宋人,出生在浙江钱塘县,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沈括

  • 古代科学家沈括遭家暴:被悍妻打骂还撕下皮肉

    宋·沈括【梦溪笔谈】余在中书检正时,阅雷州奏牍,有人为乡民诅死,问其状,乡民能以熟食咒之,俄顷脍炙之类悉复为完肉;又咒之,则熟肉复为生肉;又咒之,则生肉能动,复使之能活,牛者复为牛,羊者复为羊,但小耳;更咒之,则渐大;既而复咒之,则还为熟食。人有食其肉,觉腹中淫淫而动,必以金帛求解;金帛不至,则腹裂

  • 沈括与王安石关系揭秘:王安石为何骂沈括“小人”

    括一直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可以说是个全才,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医学、物理……似乎每一门都非常擅长,要是放在当今那就是一个文理通吃的学神级人物。北宋科学家沈括而且沈括还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出色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对于沈括来说,读书和旅行都是生活中必须要坚持的事情。沈括出生在浙江

  • 科学家沈括在乌台诗案事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着名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的被告是我国宋朝着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个人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这场文字狱也被称为乌台诗案。提及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李定等人,却很少人会想到沈括,那么沈括与乌台诗案之间有何关

  • 解梦故事之沈括梦溪

    导读:沈括在其约30岁左右的时候曾做有一梦,梦到一个地方“登小山,花木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情景淡雅,沈括也十分高兴,希望可以安居在这样一个地方。奇怪的是,自此之后此梦就开始常常出现,甚至有时一年会有三四次梦到这个地方,因为太熟悉,所以每次做梦都犹如旧地重游一般。大约在十年

  • 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沈括在官场又如何呢?

    他是科学巨人还是卑劣政治小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奇人,在当时文人风流傲娇的大环境里,他以千古难寻的天才、通才,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历史、考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撰写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文化成就,表现出极高的学术价值,受到了

  • 北宋的科学巨人!沈括让人记住的却不是他的才能!

    还不知道:沈括是个怎么样的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道中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北宋王朝都不陌生,它是一个让人悠然神往的朝代,那时候北宋时期中原非常昌盛富足,而且经济文化也欣欣向荣,在那里出现了很多的文学家跟科学家,然而却有一位科学家,他不仅是宋朝最伟大的,而且此人的人品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