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朱棣统治时期没有名将

为什么朱棣统治时期没有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55 更新时间:2024/2/25 2:07:42

明朝时期,也曾出现过一群百战之师,如擅长谋略的徐达、擅攻者常遇春、擅长奔袭的李文忠等等,但很奇怪,这些名将都是在朱元璋麾下,洪武朝之时,反观他的儿子朱棣的永乐朝时期,却连一个像样的将军都没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洪武朝时期,名将逐渐清除

朱棣时期名将稀少的原因,其实与他的父亲朱元璋也有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朱元璋幼时特别贫穷,曾为地主放过牛,也在黄觉寺出过家。25岁时,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反抗元朝,之后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推翻了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朱元璋即位,之后又逐步统一了全国。在位期间,朱元璋兢兢业业,为国家做了很多大事,毫无疑问,是个不可多得的德高望重的帝王,然而晚年的他,却有了很多大杀功臣的举动。至于他为什么要大开杀戒,其实也是无可奈何。建国初期,朱元璋对曾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进行了嘉奖,其中不乏很多农民出身的人,当有了实权后,这些人全都飘了,竟然迅速腐败。

其中一些“淮西勋贵”更是尤为恃宠而骄,在内他们组建了私人武装,收了义子,养了大量的奴仆,对外他们把持朝政,拉帮结派,陷害忠良,这些所作所为朱元璋全部看在眼里,他平生最讨厌贪污腐败,经过深思熟虑,他将这些曾陪他出生入死的功臣全部斩杀。

古时都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他最为看重自己和马皇后所生的儿子朱标,而且朱标为人宽厚仁慈,是帝王的不二之选,1368年,朱元璋就将朱标立为了太子。然而朱标福薄,很早就得病去世了。除了朱标,自己其他儿子朱元璋一个都看不上。

之后他更是不顾大臣反对,将太子之位传给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了让他能够抗衡外部势力,还为他组建了一支超一流的武人班底,可当时的朱允炆太年轻了,他根本驾驭不了这些悍将,之后名将蓝玉竟然谋反,被朱元璋知晓后,所有武人班底全部清除干净。

靖难之役,名将死伤无数

后来,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因不满朱元璋将皇位让给自己的侄子,在朱元璋死后进行了谋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当时朱允炆身边已无特别出类拔萃的名将来抵御朱棣,最终惨败收场,朱允炆下落不明。

在这场“靖难之役”中,朱棣打的也甚是艰难,那个时期,虽然前朝名将已基本不在,但朱允炆的身边也已培养了一些后起之秀可以抗衡,如徐辉祖、铁炫等等。但朱棣登基后,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不敢使用这些人,为了以绝后患,干脆杀了个一干二净。至此,朱元璋和朱允炆时期的名将,基本已全部消失。

靖难之役也使朱棣损失惨重,他名下第一战将张玉就死于这场战役,而战功赫赫的朱能又英年早逝,到最后,身边竟然只剩下一个丘福。丘福行伍出身,原是燕山中护卫千户,在靖难之役中屡建奇功被朱棣所知。

朱棣登上皇位后,身边已再无能人的他决定重用丘福,将他封为淇国公,位居功臣之首。然而,丘福这人好大喜功,胸无半点谋略,在一次北征之时,竟不顾别人的苦苦劝谏,以军令为要挟,率领十万精骑大军掉入了鞑靼军的陷阱,致使全军覆没,并接连损失了好几枚大将,朱棣时期稍微有名气点的全部夭折。

丘福兵败后,朱棣听闻大怒,他褫夺了丘福的封号,将丘福家人发配流放。然而这些都平息不了他的怒气。之后他也不敢再相信身边的人,不到万不得已,定不会将军中实权交给别人。

所以,自从丘福死后,军队中再也无法培养出可以堪当大任的人才,这也让朱棣非常苦恼,以至于在之后的战役中,还经常能看到朱棣自己御驾亲征,在最后一次的北伐中,已年迈的朱棣病死在征途中。

朱棣自带大将风范,有他在无人敢称第一

除了这些历史原因,还有人说朱棣时期没有大将的原因还另有一个,那就是作为皇帝的他,实在太有大将风范了,锋芒盖过了所有人。年轻时,朱棣就很不喜欢舞文弄墨的东西,他更喜欢驰骋沙场,斩将杀敌。

他经常混在军中,对军中事务非常熟悉,可以说,当时的他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武将,少时还曾拜徐达、李文忠等开国名将为师学习战术,之后还曾和朱元璋一起并肩上阵杀敌。他有勇有谋,假如他后面没有当上皇帝,也肯定会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将军。

而且在位期间,朱棣知道自己的皇帝之位名不正言不顺,靖难之役结束后整个国家都颇有争议,为了洗刷这些污名,为了让世人认为自己是个好皇帝,朱棣选择了对外征伐,企图以军功赫赫的名义成为真正的人中之龙。

在永乐十一年到永乐二十二年间,朱棣就发动了5次北伐战争,最后彻底击溃了鞑靼部,真正实现了全国统一,这些战争,也让朱棣有了“马上天子”这个称号。朱棣战功如此辉煌,所有人在他面前都逊色了一大截。所以在他那一朝,朱棣本身就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将领,有他在,谁还敢称“第一名将”呢!

一代帝王朱棣内心也是孤独的,但之前经历的这些事情,让他不敢放权,直到后来在一次北伐中,安南开始暴动,朱棣分身乏术,便命张玉之子张辅率军平定安南,张辅不负众望,凯旋而归,之后,朱棣开始悉心栽培张辅,更是封其为英国公。自此,朱棣时期,终于出现了一名能拿得出手的将军。

标签: 朱棣名将

更多文章

  • 朱棣为什么要杀刘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成祖,朱棣

    刘伯温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伯温就是明朝最大的开国功臣,但他最终的结局却与他曾经创下的巨大功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伯温最后被朱元璋毒死,而他的儿

  • 朱棣临死前为什么喊夏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成祖,朱棣

    1424年秋天,北方已颇有肃杀之气了。明成祖朱棣第五次北伐北征回师,经过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时一病不起。当时,朱棣已经64岁高龄了。半生征战,一世劳苦,让这位老人耗尽精力,油尽灯枯,步入人生的最后时光。朱棣躺在病榻上,环顾左右,突然说了5个字:“夏原吉爱我。”夏原吉是谁?为何令朱棣临死之际还念

  • 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俄国有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II)原名索菲亚·腓特烈·奥古斯特,出生于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公国。15岁时她被选中做俄国未来的皇后。1762年她通过宫廷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成为俄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在初入俄国宫廷时发现俄国教育落后,彼得一世之后各任沙皇都只知享乐、不爱读书;

  • 朱棣靖难期间为什么被济南城上的一张画像吓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靖难之役,济南

    明朝的朱棣就曾经为了登上皇位而不择手段。没有成为皇帝,而成了燕王的朱棣内心一直都很不服气自己父亲朱元璋的安排,所以他的心里一直都有着一个背叛当时朝廷的想法,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后来朱棣听闻建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听取了齐秦、黄子登的建议,想要进行一系列的削藩行动,而作为实力强大的燕王朱棣,更是

  • 叶卡捷琳娜二世婚姻生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结婚五年之后,二人尚未生育,这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恼火。女皇把皇储的宫廷女侍卫长召来,说叶卡捷琳娜喜欢骑马,导致不孕,这是侍卫长的过错。女侍卫长明知骑马和不怀孕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大公夫人喜欢骑马也无人能够禁止,而且皇储和大公夫人各有情人也是众所周知,于是只好委婉辩解说,怀孕生孩子都

  •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么夺位登基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史称彼得三世。1762年4月,叶卡捷琳娜生下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是奥尔洛夫。孩子降生后几个月后,彼得方才闻讯,马上大发雷霆,下令将叶卡捷琳娜逮捕。但彼得的副官犹豫不决,最后众人一起劝说,彼得临时改变了逮捕叶卡捷琳娜的命令。此后在庆祝同普鲁士签订和约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蓝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

    明朝著名开国将领蓝玉是继名将徐达、常遇春之后的明朝军事集团中的领军人物,他最大的功绩是在捕鱼儿海打败北元主力,摧毁了北元的核心体系,为明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蓝玉?刚从军的蓝玉在常遇春帐下效力,他不但能征善战、而且还能出谋划策、精通兵法布阵做事很有胆有谋,面临敌人勇敢。因

  •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么嫁到俄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1742年,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安排下,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带着索菲娅来到了柏林,觐见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对索菲娅公主感到满意,认为她可以成为俄罗斯皇储的妻子,于是请来了最好的法国画师,为索菲娅公主画了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这幅肖像送到了圣彼得堡,供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过目。安哈尔特公爵一家等待了足足

  • 明成祖朱棣第四女咸宁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成祖,朱棣,明朝公主,公主

    咸宁公主(1385年—1440年7月27日),名朱智明,明成祖朱棣第四女,母徐皇后。 永乐元年二月乙丑(1403年3月10日),封咸宁公主,下嫁西宁侯宋晟第六子宋瑛。至少有一子宋杰。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同母兄明仁宗继位后,进封咸宁长公主。 正统二年(1437年),加封咸宁大长公主。正统五年

  • 明成祖朱棣第三女安成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公主,明朝公主,朱棣,明成祖

    安成公主(1384年—1443年9月6日),明成祖朱棣第三女,生母徐皇后。 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1402年12月9日),封安成公主。 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十二月庚戌,下嫁西宁侯宋晟第四子宋琥。宣德初,明宣宗继位后,进号安成长公主。正统元年三月癸未(1436年4月3日),加封安成大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