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什么想杀朱棣

朱元璋为什么想杀朱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73 更新时间:2023/12/14 8:28:16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杀了不少大臣与将领,晚年却想杀了儿子朱棣,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朱元璋晚年杀子呢?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因为给长孙铺路吗?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大明帝国的首都应天(南京),皇宫失火,建文帝朱允?不知所踪。最终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取代侄子,登上了皇帝宝座,这一年距朱元璋去世仅仅四年。朱元璋是历史上白手起家的典范,可以说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出身最差的,因此可以说他的能力绝对是卓越高超的,其政治能力更是突出。这样一个英明睿智的皇帝,在生前为了给儿子朱标孙子朱允?铺路,可谓是用心良苦、机关算尽,但是他死后仅仅四年,自己安排的政治格局就被打破,难道他生前没能料到燕王的危险性吗?

显然不是这样,朱元璋是何等的睿智,其实他在生前早就考虑到了燕王构成的隐患,而且在晚年长期谋划除掉自己这个”刺头“儿子。在朱元璋的几十个儿子中谁的能力最高呢?很显然,就是燕王朱棣。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自己这个优秀的儿子呢?朱元璋在储君问题上肯定是有过缜密反复的考虑的,在他的长子朱标活着时,储君问题算不上问题,因为自己这个长子虽然性格柔弱,但他颇有能力,群臣也非常拥戴,而且明显是个未来的仁君,再加上他是儿子们中的长子,也压得住兄弟们,朱元璋全心全意的在为他除掉一切障碍,对儿子是否具备接班的能力从不怀疑。但朱标的过早去世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接班问题立刻凸显出来。

此时最佳接班人无疑是两个:长孙朱允?、四子朱棣。论能力。朱棣绝对没的说,十足的人才。但是接班问题事关整个帝国政权的稳固,朱元璋必须要从全局角度出发。那么朱棣为什么落选呢?首先,朱棣是四子,他的前面还有老二秦王、老三晋王,虽然这两个人能力一般,但是各个手握重兵,再加上他们都是朱棣的哥哥,资历辈分在那摆着呢,将来如果朱棣上位,他们必然不服,藩王们的斗争必然白热化,这对帝国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古代社会,接班过程的稳定是重中之重。再者,这是大明帝国的第一次接班,对未来”千秋万世“的明朝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现在必须要树立稳定平稳的典范,否则将来皇位继承极易血雨腥风,这对一个封建帝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接班问题的核心是权力传承的”稳定“!

而长孙朱允?,在宗法伦理上优势突出,长孙嘛,宗法传统绝对符合,再加上他与朱标极为相似,性格仁厚,而且极为孝顺,在朝廷众臣中口碑也好(毕竟大家喜欢好说话的仁君嘛),再加上他继位以后必然是个推行宽松政策的仁君,天下朱元璋已经打下来了,将来需要的自然是”守成之君“,柔善的朱允?自然极为合适,所以比较下来,朱允?是最合适的人选。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个人多么老谋深算,政治素养极为成熟。政治接班人确定下来了,朱元璋就不得不考虑燕王朱棣构成的未来隐患了,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左右,朱元璋就有了解决朱棣的心思,于是朱元璋秘密在北平城和燕王府安插了大量的奸细,对朱棣的一言一行严密监控。终于,在洪武二十六年,发生了一件事,给朱元璋带来了机会。

这一年,朝鲜国王李成桂派五子靖安大君李芳远率领使团向明朝贡马,结果李芳远路过北平时与朱棣相谈甚欢,两人甚至密谈了一夜,说白了就是在谈未来在政治上两人如何如何,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的亲信探听的一清二楚。李芳远这个人说来也是有趣,他跟朱棣极为相似,作为老五,他在兄弟中能力最强,在老爹建立朝鲜的过程中出力最大,结果老爹竟然打算传位给小儿子,他后来竟发动政变,杀弟弑兄,把老爹都逼跑了,人生经历与唐太宗李再详细说他。

两人不仅谈的投机,李芳远竟然将本来要贡献给朱元璋的马分出来一部分私下给了朱棣。这下子朱元璋大怒,他决定以此为契机,诛杀朱棣,进而大行牵连,趁此机会除掉剩余的不可靠分子。于是朱元璋跟大臣刘三吾密谋这件事。但是刘三吾极力反对,他的理由是时机不成熟。这个时候朱元璋冷静下来了,没错,时机确实不成熟,老二、老三可都活着呢,杀了老四,他们怎么办,现在他们好歹还能互相牵制呢,于是朱元璋收起杀意,暂时放过朱棣一马,打算时机成熟再动手。

两年后,洪武二十八年,老二秦王朱?病死。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感觉时日不多了,在他看来,假若自己死后,至少还有老三牵制朱棣,至少危险还是可控的,再加上人越老越容易犹豫,更何况是自己的亲儿子,于是解决朱棣的具体实施开始搁置。但是一件事的发生立刻使情况变得严峻,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老三晋王朱?也病死了,这下子问题棘手了!我们要知道,朱元璋是这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去世的,也就是说,朱元璋离死只有短短三个月了!

这个时候朱元璋越发感觉自己时日不多,而三子的去世更是使这个老人家伤心,身子的一半都埋在了黄土里,临死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多么凄伤悲痛,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是极为清醒,他对驸马梅殷哀叹道:“燕王病矣!”(意思是:燕王这个人危险啊!)这个时候是他最真切体会到燕王这一隐患带来的严重危机!

但他这句话也透着深深的无奈,毕竟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真的快不行了,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对自己这个最信赖的女婿梅殷说,将来靠你了,你一定要辅佐好皇长孙!最终,一代传奇枭雄病逝。他死之后的第二年,燕王便起兵“靖难”,最终该来的还是来了,历史就是这般无情。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乃儿不花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山河月明

    《山河月明》讲述朱棣成长史,在其中与北元斗争中,有个北元将领叫乃儿不花,那么历史上有乃儿不花这个人吗?乃儿不花最后结局是什么?乃儿不花,原为元朝太尉,归明后任官山卫指挥。洪武九年叛归漠北,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时为燕王的明成祖朱棣奉命率军北征,将乃儿不花招降,归附明朝后任官山卫指挥使。洪武

  • 朱棣登基后如何对待朱允炆的母亲吕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允炆,朱棣,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其实就是造反,他是皇室中同室操戈,唯一造反成功的,那么朱棣登上皇位之后,他如何对待朱允炆的母亲吕太后呢?在中国古代,按理来说,皇位的继承模式通常是“父继子承”,也就是说,在前任皇帝死前,都会提前选择好自己的继承人,将皇位传给自己最喜爱的儿子,但明太祖朱元璋却没有遵循这个传统路线。

  • 朱棣为什么杀了铁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山河月明,朱棣

    《山河月明》朱棣救下铁铉,查办贪腐案,两人是关系非常好的,但是历史上朱棣铁铉最后却反目成仇,互相都想杀对方,最后朱棣杀了铁铉,这是为什么?朱棣为什么要杀铁铉?朱棣铁铉为什么反目?朱元璋欲擒故纵,将朱棣夺爵下狱,演的一手苦肉计几乎骗过朝野,趁着贪腐官员放松警惕之际骤然收网,大破“空印案”......从

  • 胡惟庸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宰相,胡惟庸

    《山河月明》中胡惟庸聪明狡诈,历史上胡惟庸是最后一任宰相,而且下场凄惨,那么胡惟庸是怎么当上宰相的呢?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吴元年(1367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 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

  •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朱棣分封到北京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是在北京起家的,燕王朱棣在建文帝时期发动了“靖难之役”,登上了皇位,而后又迁都北京,自此,明朝都城就定在了北京,直到后来闯王进京,崇祯帝上吊,明朝灭亡,那么当年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四子朱棣分封到北京呢?究竟有什么目的?朱元璋分封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就是让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朱姓子孙来“瓜分天下”

  • 明成祖朱棣第五女常宁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成祖,朱棣,明朝公主,公主

    常宁公主,名不详,明成祖朱棣第五女(最幼女),母不详。公主恭慎有礼,通晓《孝经》、《女则》、《列女传》。永乐元年五月甲午(1403年6月7日),封常宁公主。永乐元年六月戊申(1403年6月21日),下嫁西平侯沐英的儿子沐昕。永乐六年三月戊午(1408年4月5日),常宁公主去世,时年二十二(一说二十三

  • 明朝靖难功臣张玉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靖难之役

    《山河月明》中,张玉字世美,深受燕王朱棣器重。朱允炆下令削藩,惹恼了身为叔叔的朱棣。就在这对皇家叔侄闹翻后,世美为朱棣领兵打仗,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么张玉张世美的结局是什么?据悉,《山河月明》世美结局是死于战争。一开始,这个角色效忠于元末大将王保保,也就是海别公主的父亲。明朝大将蓝玉杀死海别的母亲,将

  •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II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英译:Catherine II;港澳台译:凯瑟琳二世),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俄语:Екатери́наВеликая;英语:Catherine

  • 明成祖朱棣长女永安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永安公主,明朝公主,公主,明成祖

    永安公主(1377年7月20日—1417年1月26日),名朱玉英,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女,明成祖朱棣长女,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朱玉英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六月十五日。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其以永安郡主的身份嫁给宗人府仪宾袁容,生下一子三女。后燕王起兵,袁容有战功。永乐元年(1403年)

  • 明成祖朱棣的妃嫔李昭仪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后妃,明成祖,朱棣

    李昭仪(1392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的妃嫔,朝鲜人,恭安府判官李文命的女儿。永乐七年(1409年)初,朝鲜王朝‎向明成祖进贡美女,李氏也在其中,时年18岁。永乐七年二月,封李氏为昭仪。李昭仪(1392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的妃嫔,朝鲜人,恭安府判官李文命的女儿。永乐七年(1409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