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李景隆是靖难第一功臣

为什么说李景隆是靖难第一功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13 更新时间:2023/12/21 7:42:45

朱棣是历史上,以藩王推翻中央的典型成功事例,但他的成功不是侥幸。其实要真的按双方实力来看,朱棣(藩王)并不是建文帝(中央)的对手,最终之所以能够胜出,除了自身带兵能力强大,手下有一批得力干将之外,还有赖于建文帝这边的“助攻”。

建文帝的“智囊团”黄子澄齐泰等人,与其说是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倒不如说是在想办法如何“坑”建文帝。就是黄子澄建议换掉耿炳文,才为朱棣带来最大“助攻”,李景隆。

李景隆,字九江,是明朝开国功臣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战功显赫,深受朱元璋器重。李文忠病逝后,被追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悬挂于功臣庙,位次第三。由此可见,李景隆真的有个很好的出身,他父亲李文忠死后,他便承袭了曹国公爵位。都说虎父无犬子,明朝上至皇帝,下到群臣,都对李景隆寄予厚望,认为他必定能青出于蓝,谁知大家还是看错了。

李景隆自幼喜欢读兵书,这是很好的习惯,但问题就在,他虽然熟读兵书,却没什么作战经验。可是作为李文忠之子,他对自己是迷之自信,认为父亲能做到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建文帝即位后开始削藩,率先拿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开刀,是李景隆亲自前往开封将周王押回南京的。之后朱棣起兵靖难,由于长兴侯耿炳文战败,黄子澄便建议换上李景隆。于是李景隆拜大将军,奉命率五十万大军北伐。

都说李景隆,是靖难第一“功臣”,为何大家会这样说呢?这是因为他表面是去讨伐朱棣,实际上却帮了对方不少忙。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打仗时,都帮了朱棣多少忙。

“帮”其保住北平

按兵力来说,五十万大军,已经足够平定叛乱了,但前提是要有个会带兵的将领才行,显然李景隆不是。当时朱棣亲率精锐部队救援永平,派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李景隆知道后,第一时间就去围困北平。从这点来看,他的兵书还是没白读。

然而书读得多,不会实践也不行,李景隆围困北平,一心想自己立大功。可朱高炽留守北平,他用冰冻住城墙,令李景隆无法攻城。好在都督翟能有能力,几乎就快攻破张掖门,谁知李景隆在这时起了嫉妒之心。他害怕翟能抢了功劳,硬是下令撤兵,就这样失去大好机会,之后朱棣就带精兵赶了回来。

“帮”其消耗中央兵力

朱棣在救援永平的时候,趁机奔袭大宁,得到了宁王朱权的朵颜三卫,实力大增。他赶回北平的时候,在郑村坝与李景隆大军相遇。李景隆过于轻敌,贸然轻进,结果大败。在这种情况下,李景隆作为主帅,竟然抛弃物资,不顾部下,连夜南逃。手下士兵见主帅都跑了,也只有跟着南逃,最后李景隆撤回德州。

这次失利,建文帝不仅没怪罪李景隆,反而为他找借口,认为他是因为权柄太轻所致。于是建文帝授他“专征伐”之权,并赐黄钺弓矢。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重振旗鼓,再次誓师北上,与郭英、吴杰合军六十万。

然而结果同样是,被朱棣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李景隆先是撤回德州,后被逼得退到济南,好在济南有铁铉坚守,才没有被朱棣攻陷。要说前面令翟能退兵,是李景隆“帮”朱棣保住了北平,那么这两次战败,完全就是在“帮”朱棣消耗中央兵力。

“帮”其打开金川门

这次战败后,建文帝仍然没有怪罪李景隆,但朝中大臣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疏请求诛杀李景隆。就连当初推荐李景隆的黄子澄,也不得不请求将李景隆正法。谁知建文帝还是听不进去,甚至还派李景隆去议和。

在议和期间,朱棣态度很坚决,李景隆见大势已去,便动了投降的心思。不久,燕军来到金川门,李景隆就和谷王一起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进城,至此南京陷落。

李景隆先是“帮”朱棣保住北平,又“帮”他消耗了大量中央兵力,最后直接“帮”他打开了金川门,他不是靖难第一“功臣”,那么谁是呢?因此朱棣即位后,“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

不过朱棣也并非真的是器重李景隆,顶多是感谢他当初“开门之恩”。很快,朝中大臣就接连弹劾李景隆,于是朱棣下诏:“诏削勋号,绝朝请,以公归第,奉长公主祀。”

即使这样,仍然有人弹劾李景隆,说他在家:“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朱棣便下令褫夺其爵位,软禁在家,没收家产。李景隆曾试过绝食抗议,但最终也没死,直到永乐末年才去世。

所以说,虽然李景隆一心效忠建文帝,也有一腔热血,但终究败给实力。当初得知统率五十万兵力北伐的是李景隆,朱棣不知有多高兴,顿时就知道自己必赢。他还指出李景隆五大弱点:

其一,治军无军令军纪,上下不同心;其二,不知南军将士不适应北地霜寒,粮草军备不足;其三,贪功求胜,贸然轻进;其四,缺乏对下属的信任,刚愎自用,没有威信;其五,所部尽是乌合之众,混乱无序,多是谀佞小人。

朱棣嘲笑着说:“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

标签: 靖难之役

更多文章

  • 叶卡捷琳娜二世制定了哪些远东战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

    远东政策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远东政策的核心是中国政策,解决中国问题是打开西太平洋、入主东北亚、进入全球争霸的重要一环。远东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中俄恰克图贸易做文章,恰克图贸易是俄国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1760年,俄国的贸易总额大约为1900万卢布,恰克图贸易就已经占到了7

  • 朱棣是怎么赢得宁王朱权的兵马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明成祖,宁王

    朱棣能够起兵靖难,光靠自己手里的那点兵力是不够的,他还从宁王朱权手里连骗带抢了宁王的兵马,朱棣是怎么抢走朱权的八万兵马的大家都熟知吗?宁王朱权因为镇守边关,因此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他所在的大宁,“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同时,他不但藩地辽阔,而且“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 朱棣为什么灭了朵颜三卫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成祖,朱棣

    在明成祖朱棣第三次讨伐漠北归来的时候,明成祖乘势对兀良哈三卫进行了围剿。兀良哈部本来早已归附,后来为蒙古本雅失里和阿鲁台所胁迫,也曾助鞑靼扰边。明成祖遣使往谕,兀良哈部急忙献马赎罪。但是,兀良哈部仍不时依附蒙古阿鲁台出没于塞下,与蒙古部族沆瀣一气,于是朱棣就要拿兀良哈出气。这次明朝大军出师3个多月以

  • 朱棣为什么要用两个女儿去拉拢宋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

    1402年,朱棣靖难成功,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皇位。朱棣上位之后,立刻就把他的两个女儿都嫁到了同一户人家中,究竟是哪个人物这么厉害,值得朱棣下血本,用两个女儿去拉拢他呢?这个人就是明朝名将宋晟了。当初朱棣带兵直取南京时,宋晟虽然接到命令阻击朱棣,但他却缓兵未动,间接促成朱棣夺得皇位。要知道,当时宋

  •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么扶植工商业资产阶级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

    在给予贵族以特权的同时,叶卡捷琳娜二世还注意到了另外一个力量,那就是尚在成长中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叶卡捷琳娜二世非常地清楚:新兴工商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强俄国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还可以拉近与西欧的距离,提高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叶卡捷琳娜二世要扶植工商业资产阶级,给这一阶层以较高的政治权利和社会

  •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么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

    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以后,1775年11月,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全俄帝国各省管理体制敕令”。法令规定:取消原来的省、州、县三级管理体制,代之以省、县二级管理体制。据传省、县的设置,不考虑地理条件和历史特点,而完全根据人口数量划分。同时,法令规定:将俄罗斯23个行省分设为50个行省,省长及副省长由沙皇直

  •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怎么将中央和地方权力收归沙皇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

    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叶卡捷琳娜二世密切注意了各个行省的省长的动态,洞察给他们的权力怎么运用?为了防止各地省长专权和拥兵自重,在省长之上,叶卡捷琳娜二世设置了一个重要的官职——总督。什么是总督?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俄罗斯帝国的总督由叶卡捷琳

  • 徐达的功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明朝

    徐达,他是一位对朱元璋忠心耿耿,继而被朱元璋恩赏有加的臣子。作为大明朝功绩排名第一的开国功臣,对大明和朱元璋而言,徐达的地位是远高于其他臣子的。徐达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一批元勋。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自此,徐达开始了他为朱元璋四处南征北战,开疆扩

  •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为什么是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达,明朝

    朱元璋在分封群臣的时候,他列出的名单,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如果说刘伯温更多选择的是明哲保身,让皇帝对他颇为不喜的话,那就应该是给徐达更高的待遇了。毕竟在大家看来,这时候常遇春已经不在了,从战功来看,再没有哪个战将,比徐达要更配得上担当"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了。朱元璋列出的六位公爵中,排在榜首的

  • 徐达常遇春农民出身为什么打仗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达

    农民出身的徐达与常遇春,他们的兵法都是从哪儿学的?在朱元璋的麾下就有两名重要的将领,徐达和常遇春都是出身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徐达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濠州钟离人,两人年若相仿,是从小就认识的好朋友。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这才把已经22岁徐达招入军队。常遇春也是如此,他的家室极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