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首辅黄淮简介

明朝首辅黄淮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28 更新时间:2023/12/14 1:11:41

黄淮(1367年6月1日-1449年6月22日),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朝初年政治家、内阁首辅。

人物简介

黄淮是“永嘉黄氏族系”始迁祖黄中(794~887)字大本,号潜夫,于唐太和八年(834)自南京迁居永嘉左厢南郭育材坊定居之第十七世裔孙。

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五月四日,黄淮出生在浙江温州府永嘉县育材坊(遗址在今温州鹿城区府学巷100号原人民大会堂东南角)。父亲黄性(1339~1431)名思恭,号静庵。母亲王氏(1338~1422)。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三月,全家移居巾湖里(又名幞头河;宋朝时名孝廉坊;今名黄府巷。)八岁时,蒙於业师徐先生讳垕(1344~1405),字宗实,号静庵,黄岩人。黄淮於洪武二十八年(1395)荐入南京国子监,同学有常州芮善、黄岩徐德新等。

洪武二十九年(1396)中应天府举人,翌年登春榜二甲第五名进士,授官中书舍人(从七品)。建文四年六月十七日,明成祖朱棣在南京为帝,二任黄淮为翰林院侍书;七月初三,复黄淮为中书舍人。成祖于奉天门左室召见黄淮,询以政事,黄淮据“靖难之役”后的形势和政局,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对答如流,很合成祖旨意。八月一日,黄淮与解缙、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六人入直文渊阁预机务,黄淮专掌制敕,因而被后世列为明代第一任内阁首辅。八月七日,三任黄淮为翰林院编修。十一月十日,四任黄淮为翰林院侍读。1403年改元永乐元年,从此,成祖每上朝议事,常援黄淮与解缙侍立御榻左,以备顾问。有时至深夜仍在帝榻前商议机密的重大政务。正月二十六日,黄淮奉命与解缙为会试考官,取中式472名,曾棨为状元。四月二日,五任黄淮为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永乐五年(1407)十一月一日,六任黄淮右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

黄淮前后在朝任官二十年,著有与同僚应酬诗文三卷,计372(篇、首,约5.4万字)取名为《退直稿》。

永乐十二年(1414)黄淮被汉王朱高煦诬陷,入北京诏狱十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十五日,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十六日,黄淮出诏狱,官复原职。十七日,七任黄淮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黄淮整理自己于狱中十年所吟作诗文240余题,364首(篇,约2.8万字)分上下二卷,取名《省愆集》,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六月被辑入《四库全书》1240/433~479页。

仁宗洪熙元年(1425)正月五日,朱高炽手谕敕吏部:黄淮、杨士奇、金幼孜俱支三俸。十六日,授八任诰命晋黄淮为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宣德元年丙午(1426)八月一日,汉王朱高煦反。八月初七,敕谕黄淮等留佐郑王瞻埈、襄王瞻墡监国(此为黄淮第六次参与监国)黄淮夙夜在公,待至九月初六日,宣德班师回朝,方归私第,瘵(肺结核)病加重。得太医徐叔拱诊治。病稍缓,奏请辞官还乡,不许。二年(1427)月初,任黄淮为丁未科考廷试读卷官。初夏,黄淮病势严重,虽经太医调治,沉痼仍然难愈。

黄淮回归温州后,於茶山南柳“寿征庵”奉养老父。父子俩“遨游林壑,往来别墅,衣冠伟然,辉映后先,为近世所未有。”宣德三年(1428)秋,庆贺父亲黄性九秩大寿并且自祷身体健康,经江心寺都纲昙旭禅师指点,为弘扬佛法,特捐资舍地择郭公山东麓兴建最胜寺,戊申秋动土,逾年竣工。宣德三年,温州知府王震议:“为黄淮立‘少保’坊”,择建於拱辰门(俗称朔门)内北大街上,永宁桥口的一座四柱坊表。‘少保’二字系黄养正所书,坊表竣工於宣德四年(1429)春。父亲黄性颐养天年,於宣德六年(1441)十一月五日,享寿九十三高龄而终,七年(1442)九月六日,赐祭葬於南柳“黄府山”上。黄淮特赴北京谢恩,十二月十八日,面陈宣宗:“采颇习楷书,愿留京报效”。帝准黄采于翰林院进其书学。并赐黄淮留北京过春节。八年(1433)正月十五,敕谕往御苑观灯,宣宗赐宴招待。二月初八,黄淮奉命为该科会试主考官(副主考王直),取刘哲等百人。三月三日,榜曹鼐为状元。 四月二十六日,敕赐乘轿游西苑,命太监吴诚导游,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十五人陪同(黄采亦从行游), 并赐宴万岁山麓。六月十一日,宣宗为黄淮饯宴太液池,亲题“赐归”二字,并制长诗《太液池送黄淮辞政》!(详后附),有“赐大学士黄淮”端砚(现藏湖南湘阴博物馆);且谕以“明年朕生日,卿其复来。”颁路费回温。秋,黄淮将宣宗长诗刻于石碑,盖了“奎文亭”于幞头河(遗址於今温州黄府巷“温州仪表厂”内)。十月,游乐清雁荡,龙鼻洞岩刻有:“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永嘉黄淮宣德癸丑冬游。”(至2020年字体仍甚清晰)九年(1434)正月二日,黄淮自永嘉启程赴北京,二次入觐宣德皇帝。重阳日,太监范宏传旨:“天寒且冷,(着黄淮)乘驿回还(温州),期以后年‘万圣节’再来”,宠赐之礼加于初。宣德十年(1435)正月三日,宣宗朱瞻基驾崩,黄淮闻讯即启程赴北京(进香)此第三次入觐。五月四日启程返温,杨士奇赠词《水龙吟·寿黄学士》权当折柳。黄淮即次韵奉谢!(详后附)黄淮三次自永嘉赴北京,著有《入觐稿》两卷,计143题目161篇(近四万字)

标签: 首辅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首辅杨溥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首辅

    杨溥,字弘济,号澹庵。湖广石首人。明朝初年政治家、诗人,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南杨”。建文二年(1400年),杨溥登进士第,授翰林编修。永乐初年,任太子洗马,侍奉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后因汉王朱高煦诬陷,被关进诏狱,在狱中仍勤奋读书,从不间断。十年之间,将经书史

  • 明朝大臣金幼孜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

    金幼孜(1368年5月26日-1432年1月19日),名善,以字行,号退庵。今属江西峡江县罗田镇徘山村人,明代大臣。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年),迁右谕德兼侍

  • 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命令徐达杀光山东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明太祖,徐达

    蒙古帝国,其领土太大了。国都北京,他们可以让给朱元璋。朱元璋可以建国,可以统一中国。但是,蒙古帝国还在大漠深处的某个帐篷里呢,他们的骑兵还时时刻刻威胁着朱元璋的国家。为了国家的安宁,朱元璋不得不大把花钱,不停地派兵去茫茫沙漠,寻求与蒙古帝国的军队决一死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大明朝,就没有彻底肃清过蒙古

  • 明朝胡俨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朱棣

    胡俨(1360-1443年),字若思,南昌人。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造诣。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朱棣成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洪熙时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后退休回乡

  • 徐达为了对付元军发明了什么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136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带兵直插漠北腹地,目的是将北元彻底击溃。可是元军的打法却让徐达有些措手不及,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元军虽然人数处于劣势,可是单兵素质要比明军高很多。元军经常用游击战术来钳制明军主力,远距离用弓箭,近距离靠弯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让讲究大规模作战的明军吃尽了苦头。此时的徐达才

  • 徐达的墓碑为什么高于朱元璋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达

    徐达一生给人留下的最大谜题,就是他的死了,但是他死后的墓葬更是给人带来了许多的迷惑,比如其墓碑竟高于皇帝。徐达墓位于板仓,现存神道碑一块、石马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将一对、文臣一对。最引人好奇的现象发生在徐达的神道碑上。碑文共28行,有两千余字,记载了徐达的生平功绩。《明史·徐达传》说:“御制

  • 徐达是什么时候跟随朱元璋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

  • 明朝开国六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

    明朝开国六王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和常茂。第一是李善长,定远人。在明太祖朱元璋夺取天下过程中,有汉朝萧何之功绩。李善长虽无上阵杀敌、攻城掠地之汗马功劳,但却跟随朱元璋很久,后勤保障,输粮运饷,对保证战争胜利,立有最大的功绩,应当排名第一,封分大国。洪武二年常遇春率军自开平南归至柳河川

  • 建文帝要攻打朱棣是谁向朱棣泄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信,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

    张信,临淮(今属安徽凤阳)人,明成祖时期宠臣。早期奉朱允炆之命去攻取朱棣,但却偷偷把此事告予朱棣,朱棣十分感激张信,称帝后给了张信很多赏赐,虽然曾遭到朝中大臣弹劾,但都得以相安无事。正统七年(1442年)张信死于南京,时年八十一,追赠为郧国公,谥号“恭僖”。告密燕王张信承袭永宁卫指挥佥事,后移守普定

  • 明初名将李远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明成祖,靖难之役,李远

    李远,明初名将。在靖难之役中投降了燕王朱棣,之后为燕军战胜南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永乐七年(1409年),因与丘福出兵北伐鞑靼中伏而死,年四十六。追封莒国公,谥忠壮。李远,怀远人。袭父职为蔚州卫指挥佥事。靖难之役中燕军攻打蔚州,李远举城投降。南军统帅李景隆驻德州,运输粮饷的通道在徐、沛之间。李远以轻兵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