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达为了对付元军发明了什么武器

徐达为了对付元军发明了什么武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61 更新时间:2024/1/19 21:36:21

136朱元璋派大将达带兵直插漠北腹地,目的是将北元彻底击溃。可是元军的打法却让徐达有些措手不及,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元军虽然人数处于劣势,可是单兵素质要比明军高很多。元军经常用游击战术来钳制明军主力,远距离用弓箭,近距离靠弯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让讲究大规模作战的明军吃尽了苦头。

此时的徐达才明白,自己这次是劳师远征,元军却是在自己的主场,纵马驰骋是他们的“本能”和“长处”。为了能够克制这些漂浮如风的元军,徐达苦思冥想,终于研究出了三件对抗元军骑兵的“秘密武器”。与其说是“秘密武器”,倒不如说是暗器,徐达不愧是军事天才,排兵布阵是行家,连设计暗器也是极为擅长,小编这就带您看看徐达三种堪称伟大的发明。

一、流星困马索

针对于元军“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策略,徐达给他们准备好了“控制技能”。“流星困马索”为两端绑着铅坠的短绳,每个明军士兵腰间都缠一条。平时可以当腰带使用,在作战时只要将“流星困马索”敌方马腿掷出去,就能让极速奔跑的骏马被捆缚绊倒,很容易对元军进行活捉,称得上是远距离作战,克制敌方骑兵的利器。

二、毒刺乾坤圈“毒刺乾坤圈”为直径七寸多的浑圆铁环,除握手处浑圆外,其部分都是扁平圆弧,圆弧上向外辐射一排二寸长的毒刺。这种造型完全就是为近身马战设计的,元军在马上来去如风刀法轻盈,明军的武器笨重根本不是对手。“毒刺乾坤圈”的毒刺就能派上用场了,密布的毒刺可以在武器碰撞时,紧紧缠住对方的弯刀,明军可以用另一只手上的刀剑等武器,对元军士兵进行砍杀。

三、日月乾坤刀“日月乾坤刀”专门用在近身步战方面,该武器可谓是360度无死角攻击,其造型为一条短棍把手,两端镶嵌利刃,中间处还有两弯月牙钺作为护手,可以完全将手护在刀刃中。挥舞起来不但不必担心误伤另一只手,而且武器的任一处接触到敌人,都能造成不小的伤害,元军的单手弯刀在这种武器面前,显得极为苍白无力。

自从这三种“秘密武器”被运用到战场上之后,明军战斗力大增,北元士兵无法再发挥轻弓快马的优势,从此陷入了“打不过,跑不了”的被动局面。在这种有利的局面下,明军士兵势如破竹,直捣“黄龙府”,把北元的残余势力再次驱逐,元军也不得不拔起帐篷,赶着自己的牛羊匆匆北逃,再也无心南顾中原了。

明代以后,这三种武器依然各自有着传承,如今,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传统的兵器已经退出了战场,这三种“非主流”武器也渐渐的没落下来。虽然在公园中还有一些老人时常用之练习,也不过是为了健身壮体舒展筋骨而已,招式也变得相对柔和了许多……

标签:

更多文章

  • 徐达的墓碑为什么高于朱元璋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徐达

    徐达一生给人留下的最大谜题,就是他的死了,但是他死后的墓葬更是给人带来了许多的迷惑,比如其墓碑竟高于皇帝。徐达墓位于板仓,现存神道碑一块、石马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将一对、文臣一对。最引人好奇的现象发生在徐达的神道碑上。碑文共28行,有两千余字,记载了徐达的生平功绩。《明史·徐达传》说:“御制

  • 徐达是什么时候跟随朱元璋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

    徐达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郭子兴举义,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

  • 明朝开国六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

    明朝开国六王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和常茂。第一是李善长,定远人。在明太祖朱元璋夺取天下过程中,有汉朝萧何之功绩。李善长虽无上阵杀敌、攻城掠地之汗马功劳,但却跟随朱元璋很久,后勤保障,输粮运饷,对保证战争胜利,立有最大的功绩,应当排名第一,封分大国。洪武二年常遇春率军自开平南归至柳河川

  • 建文帝要攻打朱棣是谁向朱棣泄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信,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

    张信,临淮(今属安徽凤阳)人,明成祖时期宠臣。早期奉朱允炆之命去攻取朱棣,但却偷偷把此事告予朱棣,朱棣十分感激张信,称帝后给了张信很多赏赐,虽然曾遭到朝中大臣弹劾,但都得以相安无事。正统七年(1442年)张信死于南京,时年八十一,追赠为郧国公,谥号“恭僖”。告密燕王张信承袭永宁卫指挥佥事,后移守普定

  • 明初名将李远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明成祖,靖难之役,李远

    李远,明初名将。在靖难之役中投降了燕王朱棣,之后为燕军战胜南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永乐七年(1409年),因与丘福出兵北伐鞑靼中伏而死,年四十六。追封莒国公,谥忠壮。李远,怀远人。袭父职为蔚州卫指挥佥事。靖难之役中燕军攻打蔚州,李远举城投降。南军统帅李景隆驻德州,运输粮饷的通道在徐、沛之间。李远以轻兵六

  • 亚历山大二世什么时候开始参与政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尼古拉一世开始逐渐地扶植亚历山大参加国务活动,1842年在尼古拉一世休假期间,亚历山大代替父亲,主持了一个月的军国大政。1845年,尼古拉一世出国访问,亚历山大再次临时主持政务。到数年后,亚历山大已经获得了任命个别部长的权利,也开始逐渐地处理一些日常政务。起初尼古拉一世委托亚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封蒙古人火真为同庆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靖难之役,火里火真,明成祖,火真

    火真(1349年-1409年),原名火里火真,蒙古人,明朝将领,同庆侯。洪武年间,火真归顺明朝,任燕山中护卫千户。靖难之役时,跟随燕王朱棣起兵,攻打真定,并以先驰突耿炳文阵营,获大胜。之后袭击大宁,战郑村坝。此后累任都督佥事,封同安侯,禄千五石。永乐年间,跟随丘福北征出塞,后兵败战死。皇帝因恼怒火真

  • 亚历山大二世早年时期经历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亚历山大于1818年4月29日生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尼古拉·巴甫洛维奇大公(即后来的尼古拉一世)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长女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的长子。由于亚历山大的两位伯父亚历山大一世和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大公都没有子嗣,故而整个宫廷上下很早就意识到亚历山大是未来俄罗斯帝国的继承人,

  • 明初将领陈珪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

    陈珪,泰州人。明朝初年名将。陈珪自少入行伍,以马军总旗随明太祖开国。洪武元年,随大将军徐达平中原,授龙虎卫百户。后改燕山中护卫,跟从燕王朱棣出塞,累升至龙虎卫千户。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参与靖难之役,位列功臣第四,以功升任后军都督同知,加号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获封泰宁侯,予世券。之后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封徐忠为永康侯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明成祖,靖难之役,徐忠

    徐忠(1362年-1413年),字仲达,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明朝靖难名将。徐忠早年历任河南卫副千户、济阳卫指挥佥事,镇守开平。成祖靖难时,徐忠率部投降,屡立战功,累升至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永康侯。永乐年间,徐忠留守南京,辅佐太子监国。永乐十一年(1413年),病逝,追封蔡国公,谥号“忠烈”。早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