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柳永的生平简介

柳永的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31 更新时间:2023/12/18 10:29:49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柳永出生于其父柳宜任所费县。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东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迁任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流寓江淮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8-9]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词;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词,追忆旧游。

科举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迷金醉。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宋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迹天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词《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东,过湖南、抵鄂州。

释褐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转官辞世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朝的铁帽子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

    铁帽子王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是一种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甚至无需降等!清朝历史上一共分封了12位铁帽子王,其中八位“因开而封”即在清国开国之初立下显著战功。四位“因固而封”指在清朝中后期因稳固大清江山而收到恩封。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前八位王,他们分别是:一,睿亲王多尔

  • 清朝会败在慈禧手里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

    慈禧这个女人在历史上虽然没有什么好名声,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却是清朝不可抹去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爱面子,慈禧宁愿花大价钱来办自己晚年的生日宴会,也不愿多花一分一厘在自己国家的海洋军舰上,这样的行为又怎么不导致军队打败仗,中国在国际上受其他国家打压呢。而且慈禧思想狭隘,见识不足,总认为外国人只是想要

  • 柳永仕途不顺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柳永本名柳三变,是福建人,家里排行老七,所以又有人管他叫柳七。他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词人,为中国古典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文学素养非常好的他,却一生仕途不顺,这在“重文”的宋代是很罕见的。今天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一代文豪柳永始一生仕途不顺的原因。1、柳永不得志与他的词人性格和文风有关。柳永年

  • 李白崇拜谢灵运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

    如果说李白开放了豪放派,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创了山水诗派,对于李白而言,谢灵运简直就是他不可多得的偶像.李白之所以崇拜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的才能非常高超,李白自己觉得不如,还有李白和谢灵运有着相同的政治抱负,而且还喜欢游山玩水,刚好非常符合李白的情趣,这样的谢灵运李白不爱谁爱呢?这让他们两个完美地走到了

  • 谢道韫瞧不起王凝之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谢道韫

    魏晋时期王谢两大家族的联姻算是绝配,也满足了门当户对的要求。但王凝之与谢道韫夫妻之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和谐。当然,谢道韫既不是妒妇,也不是毒妇,王凝之也不是骂妻打妾的主子,怪就怪在谢道韫太“强”。她的强就强在她太有才气,又有胆识,才气堪比李清照,胆识堪比花木兰。俨然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王凝之在谢道韫

  • 谢道韫被称为咏絮之才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谢道韫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才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宰相谢安的侄女,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齐名,颇有文采,世称咏絮之才。那么谢道韫为什么被称为咏絮之才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世家大族的谢道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

  • 长孙皇后父亲死后是谁把她赶出家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安业,字安业,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名将长孙晟第三子,长孙皇后异母兄。嗜酒如命,不务正业。唐朝建立后,授右监门率,迁右监门将军。贞观元年(627年),跟随义安王李孝常谋反,免死流配巂州,不知所终。父亲长孙晟死后,将长孙无忌兄妹赶回舅舅高士廉家。唐太宗即位后,将长孙安业由右监门率升职为右监门将军

  • 长孙皇后为什么被舅舅养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和哥哥长孙无忌的父亲早亡,被异母兄赶出家门,后来被舅舅高士廉收养,下面一起看看高士廉其人。高士廉(576年~647年2月14日),本名高俭,字士廉,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唐朝初年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出身渤海高氏。少有器量,涉猎经史

  • 谢道韫嫁给王凝之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谢道韫

    谢安在雪夜见识了亲侄女谢道韫的才华后,寻思着一定要为谢道韫找到一个才华相配的如意郎君。然而,虽然晋朝名士辈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假风流之辈。当时王谢两家的名声和地位在当时首屈一指,而他两大家族之间的联姻自然是门当户对、顺理成章。刚开始,谢安本来颇中意的是王羲之的长子王徽之,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

  • 长孙皇后的父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的父亲是长孙晟。河南洛阳人,北周、隋朝时期的武臣,著名外交家,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长孙晟生性聪慧,略涉书史,擅长弹丸和射箭,“一箭双雕”的成语即出自他的事迹。在北周时期,任司卫上士、奉车都尉。隋朝建立后,历任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