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柳永墓址之争

柳永墓址之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31 更新时间:2023/12/26 22:16:31

由于官方正史《宋史》中没有柳永的传记,当时人学士的诗文集里也没有关于柳永的记载,所以连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没有定论。传闻各异,要下一个定论,就更难了。这也是词人的悲哀!但换一种想法:这也是词人的一种荣幸,让更多地方的人记住他、关心他!幸与不幸竟在一念之间!

据明万历《镇江府志》卷三六附记,直到安礼知润州时,才将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但查了一下资料历来文学史家均语焉不详。宋代以后各家记载,也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一、卒葬湖北襄阳说

宋祝穆持此说,祝在《方舆胜览》中记载:柳永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资葬于南门外。每春日上冢,谓之“吊柳七”,也叫“上风流冢”。渐渐形成一种风俗,没有入“吊柳会”、上“风流冢”者,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二、葬湖北枣阳花山说

宋曾达臣(敏行)、元陈元靓持此说。曾在《独醒杂志》中记载:“耆卿墓在枣阳县花山,每岁清明词人集其下,为吊柳”。陈在《岁时广记》中亦载: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鸠钱葬于县花山,其后遇清明日,游人多狎饮坟墓之侧,谓之吊柳七”。《枣阳县志》记载:“宋词人柳耆卿(即柳永)墓在兴隆镇花山”。据说柳永晚年游历到枣阳,与教坊乐工和歌妓为伴,靠作曲填词度日,后来死在枣阳兴隆一带,还是歌妓们凑钱将他安葬在兴隆镇西北3公里外的花山上。

三、葬北固山或银山说

叶梦得(少蕴)持此说。叶在《避暑录话》中记载:柳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不得,乃为出钱葬之。”王和甫究竟葬柳永于何处?叶梦得未提及。据传北固山下有已湮没的柳永墓。但明代正德《丹徒县志》有“屯田郎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万历《镇江府志》不但有同样记载,而且记载了在土山下发现的柳永墓志铭残碑的部分内容。元代镇江籍学者俞希鲁所撰《至顺镇江志》卷七说:“土山,在县西江口,俗呼竖土山(唐刘禹锡诗:‘土山京口峻’)。旧与蒜山相属,今改名银山。”

而北固山,东晋以来就很出名,人们并没有称它为“土山”的。可见,柳永墓所在的“土山”,就是“银山”(今天镇江五十三坡下仍有叫银山门的地方),就是云台山北面的那一部分,并不是北固山。

清代镇江籍词人赵彦俞有一首凭吊柳永墓的《琵琶引》词,上段开头就说:“芳草西津,那堪问,故里清明时节。”中间又有“春去也,荒坟一掬”等语;下段更有“惟有土山深处,记王郎碑碣”(指柳永墓残碑)等语。从中可以看出,柳永墓所在的“土山”,是紧靠“西津”(即西津渡)。

这首词,既是柳永墓“在土山下”的旁证,更是“土山”就是“银山”的明证。清代考据家叶名沣在《桥西杂志》中也支持葬镇江说。柳永的故乡是福建崇安也支持葬镇江说。柳永纪念馆一块与柳永铜像齐肩的长方形石头,上面刻写着:“柳永墓冢抔土还乡记”几个大字,下面还有几行碑文写着:“公元二〇〇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纪念馆新馆落成之际,柳永仙冢抔土自镇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载游子今朝还乡,一代词宗魂归故里”。

四、葬仪征说

王士祯在《分甘余话》中却提到了:“相传柳耆卿卒于京口,王和甫葬之,今仪征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则是葬于真州,非润州也”。仪征古名真州,柳墓在仪征仙人掌。

王士祯在《真州绝句》中还又一次提到:“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诗文相互印证,当不致有误。但有一点存疑,仪征四郊无仙人掌这个地方,不知王士祯以柳墓在仙人掌何据?

明《隆庆仪真县志·免谈考》载:“柳耆卿墓在县西七里近胥浦”。清《嘉庆扬州府志·冢墓》亦载:“屯田员外郎柳耆卿墓在仪征县西七里近胥浦”。据此,柳永墓在仪征胥浦较为可信。

标签:

更多文章

  • 柳永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早年经历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柳永出生于其父柳宜任所费县。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东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淳

  • 清朝的铁帽子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

    铁帽子王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是一种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甚至无需降等!清朝历史上一共分封了12位铁帽子王,其中八位“因开而封”即在清国开国之初立下显著战功。四位“因固而封”指在清朝中后期因稳固大清江山而收到恩封。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前八位王,他们分别是:一,睿亲王多尔

  • 清朝会败在慈禧手里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

    慈禧这个女人在历史上虽然没有什么好名声,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却是清朝不可抹去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爱面子,慈禧宁愿花大价钱来办自己晚年的生日宴会,也不愿多花一分一厘在自己国家的海洋军舰上,这样的行为又怎么不导致军队打败仗,中国在国际上受其他国家打压呢。而且慈禧思想狭隘,见识不足,总认为外国人只是想要

  • 柳永仕途不顺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柳永本名柳三变,是福建人,家里排行老七,所以又有人管他叫柳七。他是北宋时期婉约派的词人,为中国古典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文学素养非常好的他,却一生仕途不顺,这在“重文”的宋代是很罕见的。今天笔者带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一代文豪柳永始一生仕途不顺的原因。1、柳永不得志与他的词人性格和文风有关。柳永年

  • 李白崇拜谢灵运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

    如果说李白开放了豪放派,那么谢灵运就是开创了山水诗派,对于李白而言,谢灵运简直就是他不可多得的偶像.李白之所以崇拜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的才能非常高超,李白自己觉得不如,还有李白和谢灵运有着相同的政治抱负,而且还喜欢游山玩水,刚好非常符合李白的情趣,这样的谢灵运李白不爱谁爱呢?这让他们两个完美地走到了

  • 谢道韫瞧不起王凝之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谢道韫

    魏晋时期王谢两大家族的联姻算是绝配,也满足了门当户对的要求。但王凝之与谢道韫夫妻之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和谐。当然,谢道韫既不是妒妇,也不是毒妇,王凝之也不是骂妻打妾的主子,怪就怪在谢道韫太“强”。她的强就强在她太有才气,又有胆识,才气堪比李清照,胆识堪比花木兰。俨然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王凝之在谢道韫

  • 谢道韫被称为咏絮之才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谢道韫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才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宰相谢安的侄女,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齐名,颇有文采,世称咏絮之才。那么谢道韫为什么被称为咏絮之才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世家大族的谢道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

  • 长孙皇后父亲死后是谁把她赶出家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安业,字安业,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名将长孙晟第三子,长孙皇后异母兄。嗜酒如命,不务正业。唐朝建立后,授右监门率,迁右监门将军。贞观元年(627年),跟随义安王李孝常谋反,免死流配巂州,不知所终。父亲长孙晟死后,将长孙无忌兄妹赶回舅舅高士廉家。唐太宗即位后,将长孙安业由右监门率升职为右监门将军

  • 长孙皇后为什么被舅舅养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和哥哥长孙无忌的父亲早亡,被异母兄赶出家门,后来被舅舅高士廉收养,下面一起看看高士廉其人。高士廉(576年~647年2月14日),本名高俭,字士廉,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唐朝初年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出身渤海高氏。少有器量,涉猎经史

  • 谢道韫嫁给王凝之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谢道韫

    谢安在雪夜见识了亲侄女谢道韫的才华后,寻思着一定要为谢道韫找到一个才华相配的如意郎君。然而,虽然晋朝名士辈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假风流之辈。当时王谢两家的名声和地位在当时首屈一指,而他两大家族之间的联姻自然是门当户对、顺理成章。刚开始,谢安本来颇中意的是王羲之的长子王徽之,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