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蠡为什么被商人称为商圣

范蠡为什么被商人称为商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05 更新时间:2023/12/14 12:33:17

范蠡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范蠡本来是勾践手下的一名谋士,他曾经协助勾践打败吴国收复失地。但是,在庆功的时候范蠡发现,勾践是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的人。传说他带着西施趁着月色逃离了越国,来到了当时的齐国。从此之后,他隐姓埋名,开始做生意,他很快就赚了一笔钱。

钱赚来之后,他没有用来过骄奢淫逸的生活,反而把这些钱全都散了出去,帮助那些穷亲戚、旧邻居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又开始从小本生意做起,又赚了一笔钱。他又像上次一样把钱又全都散了出去,之后又开始赚钱,如此往复做了三次。所以历史上有“三聚财三散财”之称。

财富三散三聚的魄力令人感到敬佩。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

一、利用规律性变化获利。

规律性变化指的是根据货物的供给与需求比例来进行进货销货囤货等决策,其中的大原则就是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意思就是当商品价格贵到极点,便会走下坡路,此时就应该当做粪土一样的出掉;当货物的价格走到极低的时候,便会重拾升势,此时就应该当做珠玉一样大量买入。

时间回到2009年,春节之后,大蒜的价格一路飙升,各个网络平台都发出了“蒜你狠”的标语,导致各位小宗农产品的农户们狠狠的捞上了一笔,这个时候就吸引了其他农作物的农民们纷纷转过头来种植大蒜,地方政府也大力宣传,引导各位蒜农扩大种植面积,最终的结果就是次年岁末临近,大蒜的价格一路走低,在山东金乡县具有蒜价风向标作用的地方,9月初以每公斤7.6元的价格屯了30吨的蒜芯,而到了12月,价格已经下跌到了4.8元,这一买一卖就亏了将10万元。

若这些农户们都掌握了范蠡的经商之道,就应该在蒜价最高点的时候次年换其他农作物来耕种,待来年蒜价最低的时候重新回来种植大蒜,这样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才是最高的。

二、充分利用在不同时间或空间商品的供需关系不一样,从而导致价格不一样,来获取利益。

简单来说就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旱的时候要去投资船,涝的时候要去投资车。这里他阐述的观点主要是货物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供需关系决定的,这和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观点不谋而合。旱的时候因为大家都需要车所以车比较贵而船比较便宜,这时要逆向思维,买船为涝的时候高价卖出做好准备。

同样涝的时候因为大家都需要船所以船比较贵而车比较便宜,同样要逆向思维,买车等待旱的时候高价卖出。换句话说投资要眼光长远,早早布好局,在某种资产受众人追捧而价格疯涨的时候卖给他们,而这种资产是早先在它价格便宜的时候就买入的。

现代商业环境中“提前布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往成功的人都需要有超前的眼光。美国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前期发家的例子就是运用了提前布局而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范例。

美国南美战争爆发前,洛克菲勒胸有成竹的去找银行借了一大笔钱,购进了大量南方的棉花,密西根的铁矿石,还有盐、火腿等各类农产品,在第一笔生意结账后仅仅两周,战争爆发了,紧接着就是各类商品货物的价格直线飙涨,洛克菲勒所有的商品储备给他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等到战争结束,他已不再是小小的商人,而是腰缠万贯的富翁。

三、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资累巨万。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范蠡父子约定好都要耕种畜牧,买进卖出时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资又积累到巨万。

就里我们学到的道理就是要尽可能的是薄利多销,把自己收益的目标定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价格便宜,从而提升了交易量,加快了库存的周转率,造成不了货物的积压也减少了储存成本。

世界第一大连锁超市“沃尔玛”始终贯彻的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它早早的就提出了“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口号,由于它价格的实惠,品种的丰富,消费者络绎不绝。单是1992年会计年度末,沃尔玛已经有了1880家折扣商店(包括30家超级中心店),分布在45个州。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在2002年美国企业500强中就坐上了头一把交椅,成为美国商业历史中第一个龙头老大。

在财富的道理上我们不仅需要勤劳的双手,也要需要有恰当的手段方法。商圣范蠡这些经典的致富理念值得我们不断的去消化,体会然后用于实际。

范蠡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多面手,能经商、养鱼、饲养牲畜,尤为可贵的是他有个善良愿望,愿意别人和他共同致富,而且致富之后,能分散财产济困扶贫,故司马迁赞颂范蠡是“富好行其德者也”。生财有道,富而能仁,获得“商圣”的尊称,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俗话说,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标签: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后朱榑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王,靖难之役

    朱榑(1364年12月23日-1428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子,母达定妃。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齐王。洪武十五年(1382年),就藩青州,后命出镇开平。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以军功自傲。建文年间,因罪而被建文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城四年。靖难之

  •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1864年的地方自治改革,是根据亚历山大二世批准的《省、县自治机关条列》进行的。条例规定,省、县自治局是地方管理机关,负责处理与农村居民有关的地方性事务:修筑道路和桥梁、设立医院和学校等。地方管理机关由两级选举产生,自治局代表的选举资格以拥有土地的多寡为基础,因而自治局就完全处于贵族地主控制之下,并

  • 方孝孺在靖难之役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靖难之役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封茹瑺为忠诚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靖难之役,明朝

    茹瑺(1358年12月1日—1409年2月14日),字良玉,号恕庵,衡山藻江(今湖南省衡东县石湾乡枣山村)人。明朝大臣。少怀大志,聪颖好学,进入国子监学习。起家承敕郎,迁右通政,累迁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加位太子少保。明惠帝即位,迁吏部尚书。不睦于太常卿黄子澄,外放河南布政使,迁兵部尚书。燕王朱棣攻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封房胜为富昌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房胜,明朝,朱棣,明成祖,靖难之役

    房胜,景陵人。初从陈友谅。来归,累功至通州卫指挥佥事。燕兵起北平,胜首以通州降。成祖即位,以守城功,封富昌伯,禄千石,世指挥使。永乐四年卒。房胜:富昌伯,孙:房陵,锦衣卫指挥佥事,锦衣卫指挥同知,锦衣卫指挥使,子:房通达,指挥使,孙:房阮旭嗣官,为会州卫指挥同知,举城降燕。从徇滦河,功多。力战真定。

  • 亚历山大二世有哪些社会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社会领域,亚历山大二世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19世纪60年代初,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法令,如1860年的《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1863年的《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1864年的《初等国民教育章程》和《文科中学和中学预备学校章程》,这一系列法案带有明显的进步性和民主性。自186

  • 颜真卿的后人颜伯玮为何不归顺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山河月明

    燕王朱棣反叛朝廷,打着“靖难”旗号相号召,希望天下群起响应,但是许多人并不买账,因为你朱棣虽说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这天下还是建文帝的。建文帝才是正统,才是明王朝的象征。所以,天下人心还是向着建文帝的,在此讲述一下颜真卿后人据守一个小县城,却坚决反对燕王叛军招降的事儿。当时光的长河流淌到建文四年(公元

  • 朱棣为什么封孙岩为应城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孙岩,靖难之役,明成祖

    孙岩(1339年-1418年),凤阳(今安徽凤阳县)人,明朝武将。早年跟随朱元璋,后跟随朱棣。最终因私杀人,夺爵安置交阯。永乐十六年去世,赠侯爵,谥威武。孙岩(1339年-1418年),凤阳(今安徽凤阳县)人,明朝武将。孙岩早年跟从朱元璋渡江,官至燕山中护卫千户,后致仕。建文元年,朱棣起兵靖难,通州

  •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哪些司法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由司法大臣德米特里·扎米亚特宁及其助手谢尔盖·扎鲁德尼等人的推动下,俄国的司法于1864年11月进行了改革。新的司法条例是根据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原则制定的。根据新的司法条例规定,开始在全俄推行陪审团制度;法院开庭必须公开进行;开庭审理结果必须在报纸上公布;诉讼当事人双方均可聘请律师,在法庭上为自己辩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封徐理为武康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靖难之役,朱棣,徐理,明成祖

    徐理,河南西平人,明朝将领,靖难之役有功,武康伯。洪武年间,徐理担任永清中护卫指挥佥事,改营州卫。靖难之役时,投降燕军,并任右军副将,每战争先,屡立战功。朱棣袭击沧州的时候,徐理与陈旭在直沽造浮桥,以援助燕军。之后累任都指挥佥事。永乐年间,封武康伯,守卫北平。永乐六年(1408)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