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的民族政策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的民族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80 更新时间:2023/12/6 13:48:28

西藏

河州卫口外的边都沟(今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土司,是十世班禅大师所出身的文都千户家族。该家族原在西藏,与萨迦款氏家族同宗,先祖随八思巴到青海,定居在循化文都,成为当地的藏族首领。明朝初年该家族归附明朝,其首领赏思曾进京朝贡,受到朱棣的封赏。

朱棣还试图把当时宗教人物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请到明廷。到15世纪初,宗喀巴主张的一种新的和更严格的寺院生活很受人注意,所以在永乐五年(1407年),朱棣请他来朝廷。宗喀巴拒绝了,永乐十一年(1413年)朱棣再次发出邀请,宗喀巴派了他的主要弟子之一释迦也失代替他前往南京。释迦也失从永乐十二年(1414年)至永乐十四年(1416年)留在南京,随即获准带了丰厚的礼物回藏。格鲁派继续与明朝朝廷交换礼物并派去使团,直至15世纪30年代。

明太祖所创制的治藏政策特别是宗教政策到成祖朱棣在位时更趋完善。这一政策的核心被概括为“多封众建,因俗以治”。自明成祖开始,在藏区各教派中先后封了三大法、五个王及其他各级僧官若干,“俱给印诰,传以为信”,为朝廷效力。

加上又封了若干大国师、国师、禅师,它们分属于萨迦和噶举派的噶玛、帕竹、止贡等支派,所辖区域几乎覆盖了整个西藏地区。受封的诸王和国师等僧官,都得到皇帝颁赐的印鉴、宝物,并允以世袭延续,定期朝贡。

蒙古

朱棣通过搞瓦解、赏赐和军事平定蒙古不听命于他的诸部落,想方设法在北方边境取得和平。在朱棣征剿叛逆的阿鲁台和马哈木部落领袖的同时,他还派使团带着礼物邀请蒙古人在纳贡制度下进行贸易。明朝廷利用这一制度出于几个目的。它提高了朝廷的威信;它能不求助于武力而使游牧民安分;它为明朝骑兵提供马匹的来源。

为了控制蒙古纳贡使团的次数和规模,他们来华的路线和入境点、他们在朝廷呈献时的礼仪、朝贡品应付的价格、以及送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的礼品,明朝廷都制订了细致的规定。例如,兀良哈诸卫获准每年派使团两次,每次三百人,一次在皇帝生日时,一次在元旦。蒙古使团一般呈献马、家畜作为贡品,要求报酬、礼品、官职和贸易特权。朝廷以钱钞、白银、丝绸、纺织品、官品和官衔赏赐给部落领袖及其使者,以高价收取贡品,并准许蒙古人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贸易。

奴儿干都司

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指挥佥事。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统治范围,东南起日本海,并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今鄂嫩河),北抵外兴安岭。其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并非直接掌管,而仅是在重要地点设军事据点及发展交通路线,各族实质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统治,而除少数官员之外,大多数官军人员由当地部族人民担任,中央间或派遣人员加以巡视宣慰各族人民。明成祖之后,明朝对于东北的经营较不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撤销奴儿干都司。

女真族

朱棣在位时期把女真诸部落纳入纳贡体系之中。女真诸部落包括定居在鸭绿江西北和长白山之南的建州和怜部落;住在松花江和阿什河附近的半务农的海西女真;沿鸭绿江和乌苏里江靠渔猎为生的野人女真。明成祖有四大目标:保持辽东的安宁,以便他能集中精力对付蒙古的威胁;不让朝鲜成为在东北支配一切的力量;促进诸如马匹和裘皮等产品的交易;在较为发达的女真部落民中传布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朝廷在建立与女真人的关系方面采取了主动行动,其措施是派遣外交使团,送礼品给他们的部落领袖,邀请他们进行纳贡制度下的贸易。早在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开始派一个使团出使建州女真的统治者阿哈出以进行笼络;使团受到很好的接待。12月,朱棣在建州设一女真卫,并赐官印以及钱钞、丝绸、袍服和生活用品等礼物给建州使者。不到五年,另外五个卫在女真领土上建立。朱棣在位时期,在辽东设立179个卫和20个所,以确保女真人的臣服和纳贡贸易的顺利进行。许多在适当时机得到官衔、官品和贸易特权的女真部落领袖放弃了与朝鲜的联系,宣布他们效忠于明廷。

标签: 明朝民族朱棣

更多文章

  • 马皇后为什么又被叫做大脚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马皇后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历经16年的戎马生涯以后,摆在他面前的大明天下,是经过长期的战争破坏,千创百孔,亟需竭尽全力,巩固统治,长治久安。他在成就大业的前后,在他身边,有一位贴心辅助他的贤内助,就是人称“大脚皇后”的马娘娘。在民间,曾经流传很多她的贤德懿行,有许多

  • 明成祖朱棣统治时间的文化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化,明朝,朱棣

    明成祖朱棣在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尊崇儒家、道教,限制佛家。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为标榜文治,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不厌浩繁。第二年冬便编成了一部大型类书,朱棣命名为《文献大成》。但朱棣仍嫌此书简略,又命姚广孝等人重修,自有书契以来,凡经、史、子、集、百家、天文

  • 明成祖朱棣爱好书画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沈度,朱棣,书画,明成祖

    朱棣爱好书法,据记载,其书法“甚奇崛”,时常以御笔书法赐给宠眷的大臣,闲暇时也喜欢练字自娱、援笔肆书,欣赏书法作品时,又为其匠心独运的精妙制作而赞叹,朱棣最欣赏大学士沈度,沈度的书法丰腴温润,被朱棣赞为“我朝王羲之”,凡是朝中的金简玉册,以及一切大制作,必命令沈度来书写。朱棣登基后,欲模仿宋代制度建

  • 明成祖朱棣在军事上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在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朱棣对北部边防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造,不仅使边防指挥系统和沿边兵力部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明成祖仁孝皇后的妹妹徐妙锦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仁孝皇后,朱棣,徐皇后

    徐妙锦(1380—1440),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第三女,母贾夫人。据明代陈琏《琴轩集》记载为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第三女(有野史记载为第四女),明成祖仁孝徐皇后、代王妃徐氏之妹,安王妃徐氏之姐,传闻明成祖朱棣在徐皇后去世后欲立其为后,真实性待考。徐妙锦,凤阳人。父中山武宁王徐达

  • 明成祖朱棣在法制建设上的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成祖,明朝,法律,朱棣

    明成祖在审判制度上的创举颇多,审慎用刑,复行死刑五复奏,并以“令”的形式将其确立为法律制度,且良好地落到实处;各省死囚百人以上者,派遣御史去地方决囚;外地死囚亦可以赴京师会官审录,扩大了会审的对象范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冤假错案。明代的热审始于始于永乐二年(1404年),即在夏季炎热时集中审理罪犯,除

  • 马皇后为什么被称为一代贤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皇后

    历史上的贤皇后屈指可数,马秀英要算一个。但是贤惠的马秀英挡不住朱皇帝杀戮功臣的屠刀。马秀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据史书记载:马氏,秀英,宿州(今安徽宿县)人,祖上曾是当地富豪。父亲马公,仗义好施,家业日贫。母亲郑媪,生下马氏不久即去世了。马公无子,视秀英为掌上明珠。秀英自幼聪明,能诗会画,尤善

  • 明成祖仁孝皇后有哪些著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成祖,内训,仁孝皇后

    辅佐君王之余,徐皇后还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叙述马皇后的教诲并加以扩充写成《内训》二十篇用以教导宫中后妃,又类编古人的嘉言善行,写成《劝善书》,颁行天下。因其佛教信仰和维护朱棣正统性的政治需要,编纂了《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佛说五十三佛大因缘经》《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等经书。此外,《千

  • 朱元璋与马皇后是怎样的模范夫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皇后,朱元璋

    朱元璋与马皇后感情怎么样?朱元璋与马皇后是一对模范夫妻:他和她共创大明天下,同甘共苦。他将她比喻为长孙后,而她也却如长孙后一样,用她的温柔贤德去平复他的猜忌与残暴,为他挽回了一定损失。她的帮助造就了他的成功。他终失去了她,而为追念爱妻,他不再立后。历史上有名的大脚女,便属马皇后了。马皇后(1331-

  • 朱棣的妻子徐皇后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棣,明成祖

    徐皇后在自己所出三子的教育问题上也很是费心。当初册立皇太子,封汉、赵二王,徐皇后便对朱棣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诸王承担着藩屏帝室的重任,要选择成熟稳重品行端正的官员辅佐教导他们,使之成为有道德修养与才识度量的人。”朱棣对她的话予以赞同,并表示“此朕所注意也”,又对徐皇后说:“从前父皇的制度,东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