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肃宗当太子时为什么斗不过李林甫

唐肃宗当太子时为什么斗不过李林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27 更新时间:2024/1/22 7:28:14

唐肃宗李亨,当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明明地位很高,但是却处处都斗不过身为宰相的李林甫,反而被李林甫压在头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李林甫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传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贬义的,比如指责他口蜜腹剑,蔽塞言路,排挤贤才,败坏纲纪等等。甚至有人认为唐朝之所以险些在唐玄宗时期亡国,就是因为李林甫重用胡将所致。关于这些负面评价,有些确有其事,有些则是言过其实。

历史上的李林甫确实是一个善于搞阴谋权术的人,但如果说他毫无能力,仅靠口蜜腹剑而身居高位,那就很不客观了。事实上,李林甫的工作能力非常强,唐玄宗统治时期许多重大而有价值的制度设计与改革,都是在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完成的。当时唐玄宗已越来越疏于政务,大部分国家大事都是在李林甫的主持下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林甫才是当时大唐帝国的真正操盘者。

当时唐朝除了皇帝外,李林甫无疑就是最有权势的人。不过他这个“二把手”却与另一位“二把手”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人便是皇太子李亨。从李亨被册封为皇太子之日起,李林甫与他的明争暗斗都没有停止过。按理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未来的皇帝,李林甫出于长远利益考虑,即便不投靠到太子门下,至少也要与之和平共处,他为什么偏偏要选择与太子死磕到底呢?其实李林甫与太子的矛盾,正是从李亨被钦定为皇位继承人开始的。

众所周知,唐玄宗晚年最宠爱的女人是杨贵妃。但在杨贵妃之前,唐玄宗还有个挚爱的女人,她便是武惠妃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形容唐玄宗对杨贵妃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如果把这句话套在武惠妃身上,其实也同样适用。

和当时唐朝宫廷的许多宠妃一样,武惠妃背后也有一群朝廷上的支持者,其中最显赫的当属李林甫。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太子,于是她绞尽脑汁,机关算尽,终于成功唆使唐玄宗废黜掉了太子李瑛。然而武惠妃的野心却最终没有得逞,就在废太子李瑛被赐死后不久,武惠妃自己也因病去世。作为武惠妃的支持者,李林甫极力向皇帝建议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皇太子。但此时的李林甫对皇帝的影响力还没有后期那么大,唐玄宗最后采纳了宦官高力士的意见,立皇三子、忠王李亨为太子。因此,在经历过储位之争后,李林甫和李亨就已经站到个彼此的对立面了。

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年正月-756年七月)前期,朝廷大权基本都掌握在李林甫和他的追随者牛仙客手中,朝局基本还算稳定。太子李亨在这一时期非常低调,因为他虽身为储君,但从实力而言,与李林甫相差太远,没法与之抗衡。而李林甫也没能抓住太子的什么把柄,所以两人虽然立场对立,但也都没爆发矛盾。

有人认为李林甫和太子李亨同为唐朝的“二把手”,两人就必须要保持对立面。假如他们两人关系走得很近,反而会引起皇帝的担忧。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从后来李林甫和太子你死我活的斗争看来,两人之间的矛盾就不仅仅像是在“演戏”,而是真刀真枪的对决了。

742年,宰相牛仙客去世,皇帝任命李适之接任宰相之职,与李林甫搭班,朝局很快就因这一人事变动发生了剧烈变化。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若论血缘关系,远比李林甫这个皇室远亲要近得多。更重要的是,李适之还是太子李亨的支持者。而且太子这个新形成的集团还有一些重要人物,比如掌管朝廷财政和运输大权的韦坚(太子的内兄),户部尚书裴宽,刑部尚书裴敦复,陇右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太子的密友)。

这个令人生畏的新集团很快就让李林甫感受到了威胁和挑战,于是李林甫就开始用自己娴熟的权谋之术来打击政治对手。746年,李林甫安排自己的亲信杨慎矜向皇帝打小报告,说太子与韦坚、皇甫惟明等人正在一起策划发动政变。关于这次事件的真相现在是无据可查了,但唐玄宗对此事的处理却颇耐人寻味。在没有找出政变实证的情况下,皇帝仍把韦坚、皇甫惟明外放到地方担任刺史。李适之则主动请求辞去宰相之职,改授太子少保的闲职。太子李亨本人没有受到事件的影响,但他的集团却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人物,李林甫深谙权谋之道。他明白“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于是就继续指控韦坚、李适之等人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后来他又指控太子涉及一场所谓的阴谋之中。这次李林甫的指控没有完全得逞,但皇帝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处决了支持太子的一批重要人物,其中就包括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则在惶恐不安中服毒自尽了。李林甫与李亨的这场权力对决,最终以李林甫全面胜出告终。

李亨身为太子,为什么会斗不过李林甫这个当朝宰相呢?除了李林甫本身位高权重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玄宗在里面拉偏架。因为从当时的权力结构来看,李林甫已经位极人臣,他要想维持住自己的地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皇帝死心塌地。可太子李亨却仍有上升空间,那就是登上皇帝宝座。所以,这场宰相与太子的权力对决背后是唐玄宗借李林甫之手来打压李亨,因此李亨处处落败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标签: 李亨唐肃宗

更多文章

  • 张皇后被杀唐肃宗为什么不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亨,唐肃宗,李辅国

    唐肃宗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又耳闻目睹了皇宫内院的纷争与倾轧;成年之后,他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他7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

  • 唐肃宗李亨为什么一登基就改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肃宗

    公元756年7月12日,太子李亨在杜建鸿等人的陪同下在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灵武登基称帝,这就是唐朝历史上争议颇大的唐肃宗。然而,令后来的历史学界感到有些疑惑不解的是,唐肃宗李亨刚刚登基,就迫不及待的将天宝十五年这一年号改为至德元年。李亨的这一举动从表面上看确实匪夷所思!为何匪夷所思呢?按照中国古代皇

  • 唐肃宗如何平定安史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史之乱,唐肃宗

    安史叛军起义后一年,李亨继位,成为唐朝的皇帝。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他对自己的登基仪式毫不在乎。随便就上了皇位。之后,他火速派将军率军征召起义军。为了早日收复叛乱,唐肃宗想方设法。为了得到回纥的协助,唐肃宗答应以土地金银相回报。正是在回纥的支持下,李毅率军成功地打败了起叛军。此时,回纥希望马上能得到唐

  • 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真的让自己儿子做人质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平原郡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

  • 唐肃宗为什么让太监鱼朝恩担任观军容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监,李亨,唐肃宗

    唐肃宗李亨是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也是大唐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在繁荣而富庶的开元盛世中,无忧无虑。开元二十六年(738)被立为太子后,李亨的安乐日子算了到了头,整日与李林甫、杨国忠这些奸相勾心斗角,还好他保持低调,一再隐忍,没被抓住太大的把柄。更为不幸的是,在他当太子的第十七个年头,爆

  • 唐肃宗李亨为什么重用太监李辅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太监,唐肃宗,李辅国

    唐朝是历史上有名的繁荣朝代,皇帝们也大都比较给力。但是唐肃宗李亨继位以后,谁都不怕,唯独害怕一个太监,对他的话言听计从,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要提到的,是肃宗的登基过程。早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身边有一位叫做李辅国的太监,光这个名字,看起来就像忠臣。事实的确如此,他对太子相当忠心,可以说用命来守护主子。

  • 唐肃宗李亨第五女郯国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公主,唐肃宗,公主,李亨

    郯国公主(728年—785年),唐肃宗李亨第五女,母不详。始封大宁郡主。嫁肃宗张皇后的弟弟张清,张清拜太常卿,赠光禄卿。贞元元年(785年),改封郯国公主。贞元二年(785年)十月七日死于长安宣阳坊家中,时年五十八岁。丈夫还死在她之前,贞元三年(786年)八月四日,夫妻合葬。其元子张怙娶唐代宗女乐安

  • 唐肃宗李亨之女永穆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公主,唐肃宗,李亨,唐朝公主

    唐肃宗李亨女,母韦妃。永穆公主(—),永穆公主在《新唐书·列传第八·诸帝公主》中没有记载,记载于《旧唐书》。她嫁中宗女定安公主与韦濯的儿子韦会。韦会是个大嘴巴。玄宗时期有个大臣叫王鉷,一度很有势力,曾召术士任海川问命相,后又杀其灭口。这事不知怎么被韦会知道了,就在自己家里议论,结果被下人泄露出去。王

  • 公孙大娘为什么能一舞剑器动四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但大多都是集中在文学诗词、笔墨丹青这一方面,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位使得唐朝的开元盛世更加惊艳世人的舞蹈家公孙大娘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公孙大娘真名、身世不详,只知道复兴公孙,因其为女子,又在唐朝开元盛世中有着宫廷第一舞人之称,所以尊称其为“公孙大娘”。她在剑舞的原有基础上

  • 唐肃宗李亨次女宁国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肃宗,公主,李亨,唐朝公主

    宁国公主,李氏,名字不详,唐朝时期公主,唐肃宗李亨次女。她先后嫁给荥阳郑巽、河东薛康衡,很快做了寡妇。乾元元年(758年),嫁给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回纥英武可汗,成为可敦(王后)。第二年,可汗去世,她返回长安。唐德宗即位后,改封萧国公主,卒于家中。宁国公主初嫁郑巽,再嫁薛康衡。她的父亲唐肃宗在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