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李适之

李适之--唐朝宗室、宰相

李适之

李适之的资料

本 名:李适之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时间:694年

去世时间:747年

主要成就:名列酒中八仙

官 职:左相兼兵部尚书

爵 位:清和县公

原 名:李昌

籍 贯:陇西成纪

李适之的介绍

李适之在神龙年间入仕,被授为左卫郎将,后历任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他治政宽和,深受属下爱戴。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鉴于谷水、洛水年年泛滥,耗费民力,遂命李适之修筑堤防。李适之花费内库钱财,修筑上阳、积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御谷洛水患。唐玄宗为李适之勒石记功,并让永王李璘书写碑文,皇太子李瑛题写碑额,又进李适之为御史大夫。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李适之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并代理节度使事务。他上疏皇帝,请求将祖父李承乾与父亲李象改葬于昭陵。唐玄宗遂追赠李承乾为恒山愍王,李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又追赠他的伯父、兄长等人。不久,李适之被拜为刑部尚书。

天宝元年(742年),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适之接任左相,并兼任兵部尚书,封清和县公。

李适之拜相后,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但因性情粗疏,常中李林甫的圈套。李林甫曾对李适之道:“华山有金矿,开采可以富国,皇帝还不知道。”李适之便在一日上朝时,将华山金矿奏知唐玄宗,唐玄宗又询问李林甫。李林甫道:“臣早就知道,但是华山是陛下本命山,乃王气所在,不宜开凿,臣便没有提及。”唐玄宗便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对他道:“你以后奏事时,要先与李林甫商议。”李适之从此逐渐被疏远。

当时,与李适之交好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人先后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被贬官流放。李适之惊惧不安,便上疏请求改任散职。天宝五年(746年),李适之被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

此后,李适之欣然不已,自以为可以避免灾祸。他宴请亲朋,于席间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同年七月,李林甫上疏朝廷,诬称李适之与韦坚等人结成朋党。韦坚因此被长期流放临封(在今广州),李适之则被贬为宜春太守。

天宝六年(747年),御史罗希奭奉李林甫之命,将韦坚、裴敦复、李邕等人杀害于贬所。各地官员闻听罗希奭之名,无不恐惶惊骇。不久,罗希奭前往宜春郡。李适之惊惧之下,服毒自尽。

有关“李适之”的历史故事

  • 唐朝李适之简介-唐朝李适之

    李适之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唐朝历史人物:唐朝李适之,历史上评为李适之,唐朝历史李适之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李适之,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李适之(694年-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宰相,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李适之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

  • 唐朝魏国宪穆公主简介-唐朝魏国宪穆公主(唐德宗李适之女)

    魏国宪穆公主简介:唐德宗李适之女小编今天讲一位唐朝历史人物:唐朝魏国宪穆公主,历史上评为唐德宗李适之女魏国宪穆公主,唐朝历史魏国宪穆公主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魏国宪穆公主,唐德宗李适次女。母不详。初封义阳公主,贞元二年(786年)许嫁成德节度使王武俊子王士

  • 李适之为什么要自杀?他是如何败给李林甫的?(李适之的儿子叫什么)

    李是唐太宗的曾孙,也是的宗室。唐玄宗年间,李任左相兼兵部尚书。他以宽容的态度行事,赢得了民心。但此后,他在与左膀右臂李的斗争中逐渐失势,失宠。此后,李弹劾李,说他和结党营私。结果李被贬为宜春太守,从此再也不能翻身。李可能知道李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所以在得知被杀后,他选择了服毒自杀。李的政治生涯为什么会

  • 李适之

    李适之(694~747年),原名李昌,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神龙政变后,进入仕途,历任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职。治政宽和,深得人心。天宝元年(742年),代牛仙客为左相,并兼任兵部

  • 李林甫放饵,李适之上钩

    [摘要]:李林甫放饵,李适之上钩是一段唐朝历史的历史,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是如何把自家逼上绝路的?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李林甫历来被各代史家认为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也是唐朝头一号的奸臣。为相十九年,是玄宗一朝任期最长的宰相,主持朝政,大权在...李林甫和李辅国都是权臣奸佞,这两人谁更奸诈凶狠?李

  • 李适之为什么要自杀?他是如何败给李林甫的?

    李适之是唐太宗曾孙,李唐宗室。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李适之任左相兼兵部尚书,他行事宽和,因此深得人心。不过此后他却在和右相李林甫的斗争中,逐渐败下阵来,并且失宠。此后李林甫弹劾李适之,说他和韦坚结党营私,结果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守,此后再也没办法翻身。李适之可能知道李林甫不会轻易放过自己,所以在得知韦坚

  • 李适之简介:唐朝宗室、宰相之一,恒山王李承乾之孙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适之(694年

  • 有哪些与李适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适之(694 ~747年),原名李昌,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神龙政变后,进入仕途,历任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职。治政宽和,深得人心。天宝元年(742

  • 李适之:唐朝宗室宰相,性情粗疏,时常落入李林甫的圈套

    李适之(694 ~747年),原名李昌,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神龙政变后,进入仕途,历任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职。治政宽和,深得人心。天宝元年(742

  • 身为李唐宗室的李适之为何主动罢相?最后又为何服毒自尽?

    自古以来升职提干都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很多人会因为升职而举行庆祝酒会,虽然有点奢侈、张扬,但也无可厚非、符合人之常情。但历史上曾有一人反其道而行之,他高调宴请亲朋好友饮酒作乐,以庆祝自己被撤职,这人就是“饮中八仙”之一的李适之。饮中八仙,亦称醉八仙、酒中八仙,指的是唐朝嗜酒的八位学者名人,分别是李白

  • 李适之乱中李倧做了什么

    李适之乱中李倧做了什么李倧本来是光海君庶出弟弟的儿子,但是当光海君成为国王之后却开展了废除王后并且幽禁起来,同时还杀害了原来的世子的行为,这些事情让朝廷上下无人不感到震怒,于是在大臣的拥护之下李倧登上王位,原本的光海君被废除并流放。图为光熙门,李适之乱后,李适从此门逃出但是事情到了这里纷争并没有结束

  • 唐朝宗室诗人李适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但这些龙子龙孙们运气不佳,有的早殇夭折,有的犯罪被贬黜,有的在激烈的皇太子储位斗争中落难,有的在武则天篡位期间遭到屠戮清洗,只有唐高宗李治支脉后裔继承皇位,其他幸存下来的寥寥无几。他的大儿子李承乾的人生最有代表性。李承乾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子,公元619年(武德二年

  • 唐朝宰相之:李适之生平介绍及评价

    李适之(694年 -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宰相,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李适之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拜相,担任左相,封清和县公。他与李林甫争权,但却不敌落败,被罢为太子少保,后贬宜春太守。

  • 有哪些与李适之相关的轶事典故?李适之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适之(694 ~747年),原名李昌,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神龙政变后,进入仕途,历任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职。治政宽和,深得人心。天宝元年(742年),代

  • 唐朝宗室宰相左相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渭源县开国公:李适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李适之(694 ~747年),原名李昌,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神龙政变后,进入仕途,历任右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等职。治政宽和,深得人心。天宝元年(742年),代

  • 唐朝宰相李适之简介 李适之怎么死的

    李适之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与奸相李林甫同朝为官,期间两人互相争斗,李适之因为性情粗疏,斗不过李林甫,被皇帝贬过官,还被流放后,最后还不逃不了去世的命运。李适之见其他伙伴没人能逃脱魔掌,最后选择服毒自杀。唐朝宰相李适之简介李适之生活于唐朝时期,出生于694年,去世于747年,享年53岁,陇西成纪人氏,

  • 李适之为相的故事 罢相作李适之赏析

    李适之是唐朝的宰相,为相5年,这段期间与奸臣李林甫争权不协,眼看着朝廷中李林甫这种奸臣当道,为了避免祸端辞去官职,并创作了一首罢相作,深刻的讽刺奸臣弄权的官场状况。下面来看看李适之的资料。李适之为相的故事李适之是唐朝时期的官员,早年当任左卫郎将,还任过通州,陕州刺史,河南尹,一直到后面的御史大夫,刑

  • 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可他的孙子李适之还成了宰相,可谓是因祸得福

    李世民对老爹李渊的儿子们够狠,对兄弟的儿子们也够狠,采取了赶尽杀绝的方式。可是对自己的儿子,他却下不去手。太子李承乾脑子发昏,居然发动了叛乱,最终被李世民镇压。按照罪责,李承乾必死无疑。可是李世民舍不得啊!他含着泪把那帮支持李承乾叛乱的大臣都给杀了,唯独放过了李承乾。别以为李承乾有啥好日子过,死罪可

  • 《千家诗》159《罢相作》李适之 |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罢相作【唐】李适之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译文我刚刚让贤辞掉了左相,爱酒如命正好畅饮举杯。想问问昔日盈门的宾客,今天会有几个还肯前来?注释⑴罢相:罢免宰相官职。⑵避贤:避位让贤,辞去相位给贤者担任。李适之天宝元年任左相,后遭李林甫算计,失去相位。⑶乐圣:指爱好喝酒。《三国志·

  • 李适之为相 李适之的罢相作有何深意

    李适之是唐朝的宗室,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或许是因为宗室的关系,他进入仕途不需要经过科举。年纪轻轻就被任职为左卫郎将。日后平步青云,一直做到河南府尹。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黄河的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朝廷屡次派人治水,收效甚微,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于是,朝廷下诏,令李适之担任治水要职。李适之修筑了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