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敢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样的

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敢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35 更新时间:2024/2/15 20:02:59

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霍去病在打猎时候,射杀李敢,这是《史记》中明确记载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追溯到李广最后一次带兵出击匈奴之时。那时候,李广已经到了垂暮之年,但依然希望通过军功来获得荣耀和地位,最好可以封侯。

但事与愿违,大将军卫青给李广安排了一个策应的任务,带一支偏师从侧翼包抄匈奴主力。可惜,李广的军事才能实在有限,他没有遇到匈奴主力,而是迷了路。茫茫大漠迷了路,导致失期,最终含恨自杀。

在文人的世界里,都对李广倾注同情的话语,以至于后世以为李广是一个能力很强却没有找到伯乐的悲剧人物。从史料记载的细节来看,李广的死和任何人都无关,卫青是一个宽厚之人,有长者之风,他身为大将军,自己的手下因为各种原因迷路,以至于失期。于情于理,都必须问清楚情况,这是没有问题的。

李广的死,更多在于他太顾及自己的名声,而又对这次失误耿耿于怀,他根本不想去见那些文书,只能以死维护自己的尊严。如果他没有自杀,按照汉律,按照卫青的性格,或许只是被贬官而已。

李广的死,让他的儿子很是愤怒,虽然他的死和任何人无关,更和大将军卫青无关,但李家的后人李敢却固执的以为是卫青逼死自己的父亲,因此找到了一次机会,打伤了卫青。

这是一次毫不讲理的恶性报复事件,而卫青的做法也表现出一个老实宽容的人应该有的涵养,据历史记载:卫青自己把这件事压了下来。不然,单凭恶意击伤大将军,李敢就可能被干掉。

卫青的宽容,一方面是因为他性格上的温和,另一方面,他的确觉得李广的死很是可惜。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李广虽然迷路,但军队并无损失,如果说明情况,事情不会到了如此地步。可见,李广之死,卫青也没有预料到。

虽然李敢的恶性报复行为,被卫青压了下来,却惹恼另一个猛人,那就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这舅甥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卫青出身贫贱,所以为人低调、性格温和,极善于为人处世,他身为大将军,又是皇亲国戚,却依然保持着自己温和的本色。除了打仗以外,卫青始终保持低调。

霍去病则不然,他是皇亲国戚,享受着荣华富贵,又战功赫赫。这样一个贵公子,一向眼高于顶,却唯独敬重两个人,一个是汉武帝刘彻,一个是他的舅舅,大将军卫青。

霍去病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更何况这种行为本身就十分恶劣。于是,霍去病开始自己的报复行动,打算在猎场之上射杀李敢。

李敢伤大将军卫青事件发生后,卫青选择原谅,因此这件事并没有闹大。但如此大的事情,不可能封锁消息,霍去病知道了,汉武帝想必也知道了。

所以,李敢之死,已经不是霍去病个人行为。好脾气的卫青不想把这件事闹大,所以,没有人可以把这件事闹大,就连霍去病也不敢违逆舅舅的想法。可以霍去病的性格,又不能容忍这件事。只能选择一种让人抓不到太多把柄的做法。打猎然后误伤,最终导致李敢死亡,这是一个十分完美的逻辑,也是所有人都无法怀疑,也不敢怀疑的逻辑。

除了这些,汉武帝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汉武帝器重霍去病,甚至高于卫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武帝很欣赏霍去病为人,除了军功外,汉武帝从霍去病身上可以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更何况,汉武帝本身也是一个恩怨分明之人,同样也不是一个喜欢宽容的人。

李广死了以后,李家根本不值一提,李广没死,李家依然不值一提。死一个李敢,让霍去病出口恶气,让所有对大将军有非分之想的人,不敢乱动,也让所有人都知道,卫青霍去病背后是皇帝在撑腰。我想,按照汉武帝的逻辑和思维方式,他很乐意看到霍去病报仇,更不会对霍去病进行任何处罚。

李敢事件中,最无辜的就是卫青,因为他自始至终都保持宽容,一直不想让事情向着失控的方向发展,对待李广是这样,对待李敢也是这样。但事情又远不是他所希望的那样,偏执的李广死了,偏执的李敢把他当成了仇人,而他外甥又是心高气傲的人物,汉武帝也毫无保留地站在霍去病身边。于是,卫青想要大事化小的构想,一步一步走向破灭,事情很快变得无法收场。

标签: 汉朝霍去病

更多文章

  • 霍去病为何要在元狩五年时,射杀自己的部下李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霍去病,汉朝

    你们知道天才战神霍去病,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对自己的部下痛下杀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根据《史记》记载,元狩五年,霍去病在一次皇家打猎中,寻机射杀部下李敢。虽然两家之前有纠纷,不过霍去病为报私怨,毫不遮掩的谋发之举,引发群情哗然。霍去病为何坚持杀李敢,两家恩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漠北战役

  • 霍去病为什么一定要杀李敢?他真的是为了卫青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霍去病,汉朝

    对霍去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时期疆域汉武帝时期涌现了几个震烁古今的英雄人物,其中首推卫青、霍去病、李广,但他们三人却有着很多的恩怨瓜葛。简单来说,李广当年自杀,卫青要负很大的责任,后来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心中不平而击伤卫青,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又替舅报仇,

  • 汉武帝为什么要隐瞒霍去病杀害李敢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汉朝

    每当一提起汉武帝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岂无霍去病,能不以家为。胡来闭城守,胡去扬兵追。霍去病是著名的西汉名将,他不拘古法善于奇袭的作战方略让他多次在大漠作战立功受封,而问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却只度过了短短的23年时光,最终死于奔袭的途中。可年轻气盛的他也

  • 孔融和祢衡之间交情有多好 孔融和祢衡为啥关系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融,祢衡

    孔融和祢衡在中国的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祢衡,字正平,是平原郡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东德州这块地方。祢衡性格比较孤傲,算得上是孤芳自赏的那一类人吧,但是才华横溢。他和我们所熟知的孔融是忘年之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祢衡十五岁的时候拜孔融为师,当时孔融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岁了,不过却与祢衡相处得十分融洽

  • 揭秘祢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祢衡,三国演义

    说到祢衡,应该很多人不认识他。其实他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只是没有周瑜、曹操等那么有名而已。但是,他的性格在三国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有个性。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祢衡是个怎样的人。祢衡画像祢衡的性格非常刚直也非常高傲,但是他的这种性格也造就了他容易轻视其他人,包括比他大的长辈们。因此,祢衡也得罪了很

  • 辱祢衡诛孔融杀崔琰 曹操为何对名士下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时局混乱、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曹操之所以能够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最终脱颖而出,统一中原,纵横朝野,把持政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实行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是曹操在用人机制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哪怕这个人曾经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陈

  • 祢衡是个什么样的人?自诩才子,惹怒三任主公,连温厚刘表也难容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祢衡,汉朝

    祢衡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曹操晚年,军事上渐渐开始有所放松,但是对政权的把控上却是越来越重视。曹魏集团人才很多,有不少的名士才子。这些名士才子中,许多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忠于的是正统汉室,而非曹操;他们恃才傲物,往往祸从口出。前文笔者讲到荀彧之

  • 此人随意辱骂曹操等大佬,祢衡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祢衡,东汉

    傲慢是自古有学问的人的通病,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人家有学问嘛。但是这种傲慢延伸到对他人的人身攻击就不好了,可能会导致和朋友、上司的关系决裂,严重的会造成自己丢掉工作,当然要是在古代可能还会丢掉脑袋的哟。比如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说的这位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说到祢衡,对三国历史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

  • 祢衡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什么汉末没有诸侯愿意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祢衡,东汉

    你知道祢衡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祢衡这个人非常有才,连孔融都是交口称赞,说他文章看一遍就能诵读,言语听一遍就再也不会忘记。据传他的《鹦鹉赋》一气呵成,一字未改,其辩才更是当时拔尖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在三国那样一个争夺人才如同抢夺宝物一样的年代,诸侯们却把他扔来

  • 为什么陶谦三让徐州给刘备?为何刘备都不肯接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陶谦,三国

    徐州陶恭祖去世之前并没有像袁绍、刘表那样将自己的地盘传给自己的子女,而是成就了《三国演义》中大肆渲染的“陶恭祖三让徐州”的千古美事,史官有诗赞颂他说:徐州刺史陶恭祖,圣德巍巍栋梁才。拄国有心扶汉日,爱民秉政立尧阶。知人知己勤三让,盛德芳名播九垓。奸党未除身已丧,忠良闻说痛伤怀。所以刘备凭借自己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