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为什么要隐瞒霍去病杀害李敢的真相?

汉武帝为什么要隐瞒霍去病杀害李敢的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54 更新时间:2024/2/15 20:00:48

每当一提起汉武帝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岂无霍去病,能不以家为。胡来闭城守,胡去扬兵追。

霍去病是著名的西汉名将,他不拘古法善于奇袭的作战方略让他多次在大漠作战立功受封,而问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却只度过了短短的23年时光,最终死于奔袭的途中。

可年轻气盛的他也做出过出格的事情,他在一众大臣面前杀死李广仅存的独子,而汉武帝却帮他隐瞒成“鹿触杀之”,难道说真的是纵容他吗?之中其实隐藏着不少玄机。李广自尽

要说到霍家与李家的恩怨,其实要从李广这老一辈说起。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出兵漠北,要一举拿下匈奴。本来只派了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大将,不过李广也主动请缨,成为了前将军。

要说为什么“李广难封”,其实这中也有所体现,他一直由于站队的问题,没有好的机遇,直到汉武帝上台才稍有了出头之日。不过他的报国热情其实一直都没衰减,精忠报国的他也被后人追封为“飞将军”。

不过在这次漠北之战中,本来是卫青布局自己亲自率精兵追击单于,让李广和赵食其从东路出击包抄。可没想到李广这样的一位大将,竟然在大漠之中迷了路,没能和卫青准时汇合。

这让卫青的军队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虽然最后还是打败了单于,但也损失惨重,而且让单于趁空溜走了,可以说是让这次突袭行动功亏一篑。

回朝之后,卫青就询问李广迷路的原因,毕竟也算他的指挥和领导,肯定是要批评职责他的。不过李广相当自负,就不愿跟他解释。

于是卫青就想着派人找他的幕府参谋问话,李广得知过后,则更是怒火中烧。本来这在茫茫大漠中迷路就一肚子气,这卫青还来变相地侮辱他,一气之下,竟然就自杀了。

其实他一部分原因也是怕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不过尽管如此,他也还是被司马迁评价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死于他之前,他仅剩一名幼子李敢

李敢本身其实也是霍去病手下功绩显赫的一名将士,还曾因战功被封为关内侯。不过他听说父亲的惨死,自然就联想到了卫青处处刁难李广,故意让他无功而返,最终逼死了他。

他便找了机会,痛打了卫青一顿。卫青心中也有愧于他,毕竟确实自己可能对李广多有影响,才酿成惨祸。便把这事按下不表,没有上书汇报。霍去病复仇

其实这事本来就可以完结了,你逼死我的父亲,我把你揍一顿出出气,两家以后不再往来。可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是可忍孰不可忍?”,血气方刚的他便怀恨在心。

一次朝廷组织众臣一齐去狩猎,李敢也在其列。霍去病弯弓射箭,直接把狩猎中的李敢一击必杀。众大臣连着汉武帝惊吓之余,也并没有出声。

回朝后,汉武帝亲自说,李敢“鹿触杀之”,意思是自己捕猎不小心被鹿撞死了,尽管理由荒唐可笑,不过反响平平,没有人再站出来为李家父子说话,这件事就这么平息过去了。

其实李广本身是个非常好的将军,他的身先士卒、武艺超群其实都被人看在眼里,但他的不善言辞以及时运不济使他令后人喟叹“李广难封”。

他年轻的时候正是汉文帝执政,尽管一开始他立下汗马功劳,屡战屡胜,但后来的“文景之治”政治方略是调养民息。在汉武帝时期,虽然崇尚开疆辟土,但新的将领如卫青、霍去病又登上了历史舞台。

可见他的一生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也不怪他抱怨时运不济。他最终一次战役主动请缨出击,便是为了能在自己年衰力竭之前最后立一场功。

但卫青让他这样一个勇成名的大将军去边路包抄,实在是让他力不从心,也不怪他迷路于大漠。最后他念及自己已经年老,下次再出师的机会渺茫,才自尽身亡。

而他的儿子李敢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局势,虽然自己父亲是享有盛名,但在朝廷里还是缺乏自己的党羽。

而霍去病就是恰恰相反,一部分是他本身立下赫赫战功,在朝廷树有威信,很受皇帝喜爱;而李广在汉武帝打的几场仗都输了,虽然一部分是时运的原因,但肯定没有霍去病“封狼居胥”受宠。而且霍去病是卫皇后的外甥,帮舅舅卫青报的仇,要是对霍去病惩罚,便是得罪了自己的两员大将。

且在朝廷上,李广经常“倚老卖老”,口出狂言而不顾,得罪了不少大臣;但霍去病劳苦功高,多次征战匈奴,保家卫国,且作为小辈很尊敬他们。

于是李家父子二人的身亡都没有在朝廷上引起波澜,汉武帝一见既然众人都没有意见,那便是这件事摆平了,不再对霍去病过多追究。初战封侯

其实霍去病这么得汉武帝亲信,也跟他自身的努力是脱不了干系的。他自身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本来算出身卑微。

可他母亲的妹妹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竟然当上了皇后,他母亲的弟弟卫青本身也是抗匈奴有功的大将。卫家一下子就平步青云,他的身世也有了变化。

不过他并没有沉溺于这些不属于他的“荣华富贵”,他自幼习武,善骑马射箭,从小立下了精忠报国的鸿鹄之志。他的武艺超群被尚武的汉武帝看见,得到了宠信,任命他为宫廷侍卫。

随后匈奴入侵,他跟随舅舅卫青出兵,大杀四方。他在此役中斩获敌人两千余人,以及单于的祖父,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这两次的功绩使他一鸣惊人,功冠全军,受封为冠军侯。

他便以此开了军旅生涯,他出兵灵活,注重方略,并不像李广这样的勇将。反而,他更善精锐行动,迂回穿插和长途奔袭,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他的骁勇善战也一直被后人所称赞,如李白就写下过《胡无人》来感怀他“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骠姚。”

不过他一生只短暂的收了场,他在第二次战争动员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在途中去世。汉武帝也因此暂停了对匈奴的作战,他把霍去病埋葬于茂陵。

并谥“景桓侯”,意指“武与广地”,彰显他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他甚至调遣了河西五郡的所有铁甲军,排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汉武帝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由此可见,汉武帝对于霍去病这样的大将是十分喜爱的,所以当他冲动之下杀死李广儿子李敢时,才选择了包庇他。

其实背后反应出的道理是,要让自身变得强大,得到领导的喜爱,才有“胡作非为”的资本。不然像李敢这样意气用事打了皇室亲信,只会被安插“鹿触杀之”这样可笑的死因。

标签: 汉武帝汉朝

更多文章

  • 孔融和祢衡之间交情有多好 孔融和祢衡为啥关系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融,祢衡

    孔融和祢衡在中国的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祢衡,字正平,是平原郡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山东德州这块地方。祢衡性格比较孤傲,算得上是孤芳自赏的那一类人吧,但是才华横溢。他和我们所熟知的孔融是忘年之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祢衡十五岁的时候拜孔融为师,当时孔融虽然已经年近四十岁了,不过却与祢衡相处得十分融洽

  • 揭秘祢衡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祢衡,三国演义

    说到祢衡,应该很多人不认识他。其实他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只是没有周瑜、曹操等那么有名而已。但是,他的性格在三国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有个性。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祢衡是个怎样的人。祢衡画像祢衡的性格非常刚直也非常高傲,但是他的这种性格也造就了他容易轻视其他人,包括比他大的长辈们。因此,祢衡也得罪了很

  • 辱祢衡诛孔融杀崔琰 曹操为何对名士下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时局混乱、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曹操之所以能够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最终脱颖而出,统一中原,纵横朝野,把持政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实行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是曹操在用人机制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哪怕这个人曾经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陈

  • 祢衡是个什么样的人?自诩才子,惹怒三任主公,连温厚刘表也难容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祢衡,汉朝

    祢衡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曹操晚年,军事上渐渐开始有所放松,但是对政权的把控上却是越来越重视。曹魏集团人才很多,有不少的名士才子。这些名士才子中,许多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忠于的是正统汉室,而非曹操;他们恃才傲物,往往祸从口出。前文笔者讲到荀彧之

  • 此人随意辱骂曹操等大佬,祢衡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祢衡,东汉

    傲慢是自古有学问的人的通病,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人家有学问嘛。但是这种傲慢延伸到对他人的人身攻击就不好了,可能会导致和朋友、上司的关系决裂,严重的会造成自己丢掉工作,当然要是在古代可能还会丢掉脑袋的哟。比如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说的这位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说到祢衡,对三国历史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

  • 祢衡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什么汉末没有诸侯愿意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祢衡,东汉

    你知道祢衡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祢衡这个人非常有才,连孔融都是交口称赞,说他文章看一遍就能诵读,言语听一遍就再也不会忘记。据传他的《鹦鹉赋》一气呵成,一字未改,其辩才更是当时拔尖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在三国那样一个争夺人才如同抢夺宝物一样的年代,诸侯们却把他扔来

  • 为什么陶谦三让徐州给刘备?为何刘备都不肯接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陶谦,三国

    徐州陶恭祖去世之前并没有像袁绍、刘表那样将自己的地盘传给自己的子女,而是成就了《三国演义》中大肆渲染的“陶恭祖三让徐州”的千古美事,史官有诗赞颂他说:徐州刺史陶恭祖,圣德巍巍栋梁才。拄国有心扶汉日,爱民秉政立尧阶。知人知己勤三让,盛德芳名播九垓。奸党未除身已丧,忠良闻说痛伤怀。所以刘备凭借自己的名声

  • 陶谦的儿子是谁?陶谦有几个儿子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陶谦,三国

    陶谦的儿子是谁?陶谦有几个儿子结局如何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城)人。汉末群雄之一。最初为诸生,在州郡任职,被举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剌史、议郎,性格刚直,有大志。后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之后又随张温征韩遂、边章。188年,徐州黄巾起,陶谦被

  • 陶谦三让徐州时已经多少岁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陶谦,三国,三让徐州,刘备

    陶谦三让徐州时已经多少岁了?陶谦三让徐州时候,已经63岁了。公元194年,第三次让徐州后陶谦病逝,享年六十三岁。《三让徐州》根据《三国演义》第12回改编的历史故事。叙述三国时期,曹操围攻徐州,徐州府君陶谦将刘、关、张三兄弟请来解围,痛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恶行,并待为上宾,诚恳邀请刘备主持徐州政务,

  • 陶谦实力这么强为何最后会是一事无成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陶谦

    陶谦实力这么强为何最后会是一事无成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我们谈到东汉末年的各路诸侯时,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董卓、袁绍、袁术、曹操这些大枭雄。其实,在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外,还有一个毫不逊色于他们的人物:陶谦。很多人都惧怕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