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685 更新时间:2024/1/17 8:43:48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内容简介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一、本纪

“本纪”是全书提纲,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和汉武帝刘彻。

二、表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三、书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四、世家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五、列传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确凿无疑。

今本《史记》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标签: 司马迁《史记》

更多文章

  • 司马迁的《史记》是由谁命名的?《史记》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迁,《史记》

    《史记》的成书过程是怎样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书过程名称来由《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

  • 司马迁是怎么知道赵高三人篡位之事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迁,汉朝

    司马迁是怎么知道赵高三人篡位之事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秦始皇去世,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合谋,篡改秦始皇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秦朝的天下走势,便也因为这一场惊天的宫廷政变发生了改变,秦朝悲催的二世而亡了。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这件事是三人合谋的

  • 司马迁笔下的聂政是怎样的?历史上真实的聂政真的是这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聂政,战国

    聂政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前言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人,发生了很多事,也经历了无数次朝代的变迁,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而在这个过程中,时间是不断流逝的,而人们的记忆又是有限的,因此便出现了一些记录历史的人,他们用自己

  • 霍去病正直壮年却突然暴毙 司马迁对此为何只字不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霍去病

    很多人都不了解霍去病之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霍去病,这是一个神秘的名字。一个骁勇善战的天才武将,一代军神,却在最壮年的时候突然暴毙,是巧合?是天意?还是另有说法?就连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的死亡都只用了一个“卒”字就交代了,而过程一字未提,也许冥冥中真相被某种原因掩盖了!也

  • 王维-诗词《李陵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陵咏,王维

    古诗《李陵咏》年代:唐作者王维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 王维《李陵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陵咏,王维

    古诗《李陵咏》年代:唐作者王维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 李陵才是真正的战神 曾率五千步兵对阵八万骑兵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汉朝

    在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的要数骑兵。成吉思汗当年率领蒙古铁骑,打遍亚欧大陆无敌手,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蒙古帝国,被欧美历史学家称为黄祸。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北边的游牧民族。他们骑着战马,快如闪电,忽然奔袭而至,烧杀抢掠一阵,又一阵风地不见了踪影。从春秋战国开始,当时地处今河北、山

  • 汉朝名将李陵为何最终不肯回归汉朝?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汉朝

    李陵为何最终不肯回归汉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死于五柞宫,时年八岁的幼子刘弗陵即位,由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等人辅政。霍光、上官桀与李陵原是故交挚友,两人立即派出使者任立政去匈奴招李陵重归汉朝。但是李陵却说“丈夫不能再辱”,最终没有选择回来,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他真不的不愿意回来了

  • 李陵的悲剧:本想诈降却意外成真至死未归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

    李陵出生时间不详,只是知道他出生于陇西成纪,就是如今的甘肃省天水市。年纪轻轻的李陵就担任了侍中建章监一职位,他擅长于骑射,对待别人都是有礼有貌,对待下属都很谦虚,因此,他的名声特别的好。甚得汉武帝满意,认为他具有李广大将军的风范,就让他率领八百骑兵。李陵为人勇敢,有一次还深入到匈奴境内2千余里,他

  • 真相探索:李陵为何会选择投降匈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陵

    李陵(?~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年轻时为侍中建章监。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求攻打匈奴,收复国土。汉武帝很欣赏他这种勇气,就准奏了这次军事行动。李陵于这年九月率五千人从居延出发,经过了三十天的长途跋涉,到达浚稽山(约在阿尔泰山脉中段),在山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