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把刘邦推上神坛 司马迁让刘太公戴上一顶绿帽

为把刘邦推上神坛 司马迁让刘太公戴上一顶绿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192 更新时间:2023/12/22 6:02:33

古代开国皇帝在坐稳了江山后,大都鼓吹自己出生时的传奇色彩。《宋史》和《明史》中就分别记载了赵匡胤和朱元璋出生时都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证明自己做皇帝的合理性和权威性,向世人宣称自己不是“一般人儿”,是当之无愧的“真命天子”。

不过,这种为自己出生涂上一种传奇色彩,声称“皇权天授”的伎俩,比起司马迁把汉高祖刘邦塑造成天神、龙子的手法来,那真算得上是“小巫见大巫了”。

刘邦本是一介平民,干过泗水亭长,为人好酒好色懒惰无赖,而且不喜欢读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流氓的人,却能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不但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而且还夺取江山做了皇帝。刘邦的成就,不仅让熟知他的人感到疑惑,就连司马迁也觉得不可思议。

或许是得到了西汉当权者的授意,或许是出于对刘邦发自内心的崇拜,司马迁在写《史记·高祖本纪》的时候,自然不自然的就把刘邦神化了。把汉朝的缔造者刘邦塑造成神和真命天子,这既是当时统治者进一步加强统治的政治需要,也是当时老百姓对英雄传奇人生的渴望。

神化刘邦,第一步最好是从出生时就入手,哪怕是给他的父亲戴上一顶绿帽子。司马迁就是这么做的。“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司马迁不愧为大手笔,这么精彩的故事也能编得出来。刘邦可不像普通人那样是父母“爱的结晶”,而是母亲在睡梦中与蛟龙交合后的产物。换句话说,刘邦母亲怀的是“纯龙种”,出生后的刘邦不是普通人,而是神(蛟龙)的儿子。以神的名义来统治一个国家,当然众望所归。

刘邦既然是龙子,相貌肯定不凡。“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在古汉语中:准,鼻也;颜,额也。这说明刘邦有着高高的鼻梁,长着一副龙的额头,同时还是个洒脱飘逸的“美髯公”。仅长得帅,并不能说明刘邦的神奇。刘邦身上最奇特的地方是他的那“七十二黑子”,竟然与赤帝(即炎帝)的七十二日之数相吻合。赤帝是与黄帝并称的华夏祖先,是日神之子,即火神。相传赤帝的母亲游华山时,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斩白蛇后,刘邦又被老妪说成是赤帝的儿子。这样一来,刘邦是神龙后代似乎已成铁定的“事实”。

把刘邦塑造成神龙的后代,总要有些龙的气象和龙的影子来衬托和验证一下,才更有说服力。所以,司马迁写道:“所居上常有云气”,“其上常有龙”。刘邦在还没有得志的时候就已经异乎常人,不同凡响。住所上空经常出现象征富贵和龙相的云气,身上也经常出现龙的影子,这就强调了刘邦取得天下并非侥幸,而是上天安排和命中所定的。刘邦能得天下,能当皇帝,是受命于天,是天神对他的委托和青睐。这样一写,使刘邦“真命天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刘邦毕竟不是真正的天神,只是一个普通的血肉之躯,所以不能摆脱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可刘邦天神的形象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即使要死,也总会有独特的死法。司马迁在写刘邦生病临死的时候,也忘不了再次加上点传奇的作料,做到有始有终。“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自己九死一生打下来的江山,还没有坐够,就要说拜拜。我不相信刘邦面对死亡时,能有那份超然和洒脱。谁没有求生的欲望,相信当了皇帝的刘邦更甚,岂会拒绝医治?把刘邦的死说成是“天命”所为,是司马迁把刘邦由人塑造成神的又一神来之笔。

司马迁对刘邦的“真命天子”论,可以说是那一历史时期的一项“造神运动”。刘邦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推上“神坛”的皇帝。

继司马迁之后,汉代的儒者们为进一步发掘刘邦天神高贵血统的来源,经过二百多年的翻箱倒柜,终于在东汉初年,由贾逵好不容易在《左传》里找到了一个叫刘累的人。据说刘累是的后代,曾做过夏代的臣子。“尊信谶纬”近似发狂的汉明帝总算抓到了一根稻草,用来充分证明刘姓统治江山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所以毫不犹豫的把高祖刘邦定为刘累的后代。这样,刘邦就可以通过尧,上溯到黄帝,被认为是具有天神血统的人。

刘邦建立大汉帝国,成就了刘氏两汉四百年的基业,把汉族缔造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影响深远,无愧一代英雄。其实,真正的英雄即使死了,历史也会记录下他们的丰功伟绩,又何须这些无中生有的“噱头”呢?!

标签: 刘邦司马迁刘太公

更多文章

  • 司马迁是如何在受到宫刑后写出史记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为什么受宫刑汉武帝统治时期吏法非常的严酷,加之汉武帝生性残酷,因此在统治上也多用严刑惩罚犯错之人。严刑拷打必多冤狱,就连司马迁这样的清官也没能幸免。司马迁雕像司马迁之所以被处以宫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太耿直。当时李陵因为被单于围困而导致弹尽粮绝,无奈之下只好投降匈奴,成为了战俘。汉武帝为此大怒,

  • 司马迁著史记中鸿门宴史料来源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迁

    据日本就实大学学者李开元考证,司马谈、司马迁父子著《史记》,除了政府档案和文献资料而外,实地调查、访问查询也是重要的史料来源。《史记》列传的历史叙事,特别是在与司马迁父子时代相距较近的战国末年到西汉初年的历史叙事中,有不少直接取材于事件当事人及其子孙的口述传承。李开元认为,鸿门宴叙事的取材来源,司马

  • 汉朝司马迁遭受宫刑是自愿还是被逼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迁遭受宫刑

    宫,即“丈夫割其势,女子闭于宫”,就是对男性施以阉割,割除其外生殖器,有时候只割阴茎,有时候也破坏阴囊和睾丸。对男性施宫刑以后,因为伤口容易腐烂,所以通常在密不透风的“蚕室”中待百日,以保全性命。唐颜师古解释蚕室说:“凡养蚕者欲其温早成,故为蚕室,畜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须入密室,乃得以全

  • 解析司马迁退礼的故事为何能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出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个小康之家,从小司马迁就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之下学习读书写字,十岁的司马迁就能够阅读《尚书》、《左传》等。年长一些,司马迁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了父亲为官的京城,之后父亲就吩咐司马迁去游历天下,搜罗遗闻古事。司马迁游历了大江南北之后回到京城,因为父亲的关系,在京中做了郎中。司马迁

  • 《史记》真的是司马迁在狱中完成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迁

    导读:《史记》是一本著名的人物传记类史书,其作者司马迁更是让人敬佩。关于这本著作的完成,我们知道的版本是司马迁受了宫刑后,在狱中完成。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史记是司马迁同志在监狱写的,文中说有些锒铛入狱的官员们都开始写书,“连中国的《史记》都是司马迁同志在监狱中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并非司马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巷伯

    中国夏商时制定的“五刑”:墨(刺脸)、劓(割鼻)、宫(阉割)、膑(去膝盖骨)、大辟(斩首),以宫刑最让人接受不了,士可杀不可辱嘛!故太史公司马迁被汉武帝施以宫刑时,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但司马迁并非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汉书上记载司马迁冤如巷伯,如同巷伯一样的冤屈,这个巷伯表字孟子,他才是史上惨遭宫刑

  • 司马迁后裔改姓之谜:其后裔为何不姓司马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迁

    导读: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然而这样一位伟人,他的后裔却不姓司马,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一起来探究司马迁后裔改姓之谜吧!网络配图司马迁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原名《

  • 《史记》的独特之处:司马迁专门为寡妇著书立传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迁

    司马迁不仅反对一般的等级观念,还为妇女大唱赞歌——他甚至为巴寡妇清立传这个千古冤案,得从以下一段故事开始:“汉武帝时候,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但皇帝不准她们见面。于是尹夫人就主动请求皇帝,说希望见一见邢夫人。皇帝终于答应了她,但却叫另外的夫人装扮成邢夫人的模样,又派了几十个随从跟着“邢夫人”。那

  • 司马迁神化刘邦:先给他父亲刘太公戴“绿帽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迁

    前201年,刘邦已经登基做了皇帝。皇帝是天子,除了上天,没人再能高过他去,可父亲刘太公在,这就有些麻烦了。刘太公:做刘邦的爹也蛮尴尬的高祖刘邦的父亲这一辈子,是享福了还是遭罪了?这个只有刘太公自己心里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做梦也没想到儿子能把事情干到那么大,尤其想不到的是,干成坐天下这件大事

  • 揭秘司马迁为什么在史记中称英布为“黥布”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英布

    英布是较早反秦起义的豪杰之一,后跟随项羽,在与秦军作战中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破秦后被封为九江王。楚汉相争时,英布叛楚归汉,被立为淮南王,共同攻击项羽。打败项羽,刘邦当了皇帝,英布正式到封地上任,并持有皇帝颁发的印信。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的老婆吕后杀了韩信,刘邦亲自出征诛杀了梁王彭越,英布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