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马援一生忠心为国,战死沙场,后世流传的马革裹尸的典故是什么?

马援一生忠心为国,战死沙场,后世流传的马革裹尸的典故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20 更新时间:2024/1/30 2:43:11

马援是东汉时期的大功臣,平生致力于安定国家的疆域,对于东汉的边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马援英勇善战、忠心爱国,为了国家勇于牺牲的精神被后世广为传颂,令后人的钦佩,如今有不少成语的典故出自于马援的事迹。

马援的典故有哪些

马援平生都在为国征战,涌现出了不少有关他的典故,包括善鉴名马、马伏波射潮、虮虱无依、画虎不成反类犬以及比较出名的马革裹尸、老当益壮、马援铜柱,其中很多都体现了马援尽忠报国的精神。

老当益壮出自范晔所写的《后汉书·马援传》,形容一个人却拥有壮志。马援自小志高远,到边郡去放牧,长大后当过郡督邮,丢官后依然从事放牧,却把积累的财富慷慨地送给好友与亲人。马援说:“大丈夫,越是贫穷,就越要坚定志向,年纪越老,就越要有壮志豪情。”他实现了自己的抱负,成为东汉的元勋。

马援铜柱是比较出名的典故,关乎到我国古代与越南的国界问题。公元40年,征侧、征贰在交趾叛乱,“二征起义”爆发,攻陷交趾郡,跟周边的合浦、九真等郡的俚人一起打败朝廷的军队,占领了六十座城。马援成功平叛,在交趾设立了铜柱作为汉朝南边的国界,刻上了“铜柱折,交趾灭”。越人每次经过此柱都会扔石头,于是成为了山丘。

马援马革裹尸的典故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马援,同样出自《马援传》,是他在南征胜利归来与亲友聚会时说的话,表达了他志在边疆、舍身为国的气概,不拘泥于儿女情长。马援最终的结局也兑现了自己的期望。

马援经带兵出战,有一次,他南征回到洛阳,亲友们都出来迎接和祝贺,当中有个叫孟冀的人,善于谋划,让大家共同祝贺他。马援面有不悦,就说:“我希望您能说些劝教的话,怎么也跟着起哄,跟大家一样只说好话你呢?我只是立了一点小功,就享受到大封地和重赏,这样下去怎么会长久呢?您怎么不教导我呢?”孟冀说:“我才疏学浅,不知道怎么作答。”

马援进一步说道:“现在乌桓和匈奴屡屡在北疆进犯,我要去平定。身为大丈夫,就要战死在边关,以马皮包括尸体送回来下葬,怎能躺于床上在儿女的围绕下死去呢?”孟冀感叹:“将军是真烈士。”

马援晚年在平定岭南时,被困在壶头山,炎热的天气加上真正疲惫让很多士兵都得了病,他自己也染上重病,仍坚持督战,最终死在南征中,也算是圆了他当初许下的“马革裹尸”的心愿。

马援是东汉功勋卓著的大将,为了安定边关南征北战,是稳定东汉初期疆域的功臣。他忠于国家,一生戎马,功绩和精神为所后人敬仰。后世的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等成语出自马援的典故,体现了他可贵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世崇敬和学习。

标签: 马援

更多文章

  • 曾经评定西羌和越南叛乱的马援,是如何被苗人打败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东汉

    建武二十四年秋,刘秀任命马援为南征军总司令,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四副将,募中原十二郡之甲士及罪囚共四万余人,南下平定武陵之乱。马援自不必说,我们来看看他这几个副将,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杨虚侯马武,绿林好汉出身,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名将中南七宿之首,一生南征北讨,屡建奇功,后因坐杀军吏免职,

  • 马援铜柱是真的吗?铜柱现在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援铜柱,马援,汉朝

    东汉时,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反汉,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平定了交趾,并在其地立铜柱,作为汉朝最南方的边界。历代文人的诗赋中常提到这一历史古迹。庾信《哀江南赋》云:“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宋之问《韶州诗》:“珠崖天外郡,铜柱海南标。”张籍《送南客》:“夜市连铜柱,巢居独象州。

  • 匈奴为何要囚禁苏武与张骞?为什么不杀了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匈奴,苏武,张骞,汉朝

    张骞,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作为东西方文化的纽带,匈奴曾经扣押他很久。扣押期间他曾出逃,但是逮到他之后匈奴单于并没有杀他,原因一起来揭秘:为瓦解张骞斗志

  • 汉朝历史解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是为了旅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张骞,西域,

    张骞第一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称这次出使为“凿空”。张骞因此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在汉代以前,西域对几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秘地方。西汉初年的时候,人们逐渐从东西往来的行商的描述中了解到西域的一些情况,仍很有限。公元前138年,终于有一位中原勇士,率

  •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骞,汉代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

  •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简介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知道,在汉代之前,我们的国家相对封闭,西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不过在西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于西域的情况逐渐了解起来,但是十分狭隘。之后,终于有一件事使得中原和西域沟通起来,这件事就是张骞出使西域。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出使

  • 张骞出使西域曾到哈萨克斯坦:汉公主远嫁阿拉木图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骞,丝绸之路,西域,

    丝路南路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亚地区,再往西,经今伊朗等国到达大秦(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境内。汉代多走南路,唐代多走北路。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于主要与南亚交流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沿海路行进的海上丝绸之路。因为由这条路西运

  • 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是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骞,丝绸之路,汉朝

    在汉代以前,西域对几乎所有中原人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神秘地方。西汉初年的时候,人们逐渐从东西往来的行商的描述中了解到西域的一些情况,仍很有限。公元前138年,终于有一位中原勇士,率先向这块未知的地方发出挑战,他就是张骞(公元前195-114年)。 张骞出使西域,不是他个人的愿望,而是当时西汉王朝政治上

  • 张骞丝绸之路的故事:外交家张骞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骞

    众所周知,张骞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冒险家。他所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为大汉与西域之间的往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没有张骞的丝绸之路,就不会那么快促使中西文化交流。陆上丝绸之路最先形成于西汉,张骞则是其道路形成的鼻祖。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商业贸易渠道,是后来中国连接欧洲各国进行往来贸易的重要交通道路。这条

  • 张骞出使西域将汉朝文明传播到了西方诸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西汉时期的著名外交家,探险家,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公元前114年,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对古代中亚西亚进行实地勘察的人,他对当时西域地理,人文,风俗,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为攻打匈奴,计划联合受匈奴奴役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