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绍当初如果听取了田丰的建议没有开战 袁绍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

袁绍当初如果听取了田丰的建议没有开战 袁绍的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31 更新时间:2023/12/28 15:58:11

田丰的建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说起三国总让人热血沸腾,名将良臣汇聚,谋士智谋百出,战火纷纷。而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评价其得失。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第一场两大军阀之间的生死对决,经过多番激烈鏖战最终曹操以火烧乌巢,不仅打垮了袁绍的兵马,而且也打垮了他的自信心,袁绍回家后又急又气,不到两年就死了。从此袁家四分五裂,再无力量与曹操抗衡。这一战坚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步伐,官渡之战也就成了中国历史战役中以弱胜强的典范。

人嘛,总是喜欢事后诸葛亮,有人就提出,如果袁绍当时听取田丰建议,养精蓄锐不发动官渡之战,结局会怎样?

要分析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田丰是谁。

田丰是袁绍帐下第一谋士,在界桥之战曾与袁绍出生入死。《先贤行状》称赞他:“丰天姿朅杰,权略多奇。”袁绍能平定公孙瓒,田丰有很大功劳。

在战争前夕,即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上旬,袁绍数次召集他手下的八大谋臣,有田丰、沮授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辛毗、辛评等,一起商议如何打败曹操。审配、郭图等人力主速战速决,一战打垮曹操,理由是现在兵多将广,随时可以集结十万大军进攻曹操,曹操肯定应付不来,如果等到曹操从战乱中强大起来就麻烦了。

沮授反对说:“现在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我们没有合适攻打他的理由。这就不是仁义之兵。另外曹操精明过人,手下谋臣武将都是一流,士兵久经战阵,远不是公孙瓒可比。”

郭图抢着说:“现在打曹操还要找理由吗?我们的兵马正摩拳擦掌,准备建功立业。如果不抓住机会,会受上天的惩罚。以前春秋吴越争霸就是个好例子。”

郭图的一番话得到袁绍的支持,但老成持重的田丰跳出来反对。

田丰对袁绍说:“曹操老奸巨猾,擅长带兵,不可轻敌,我们应该和他打持久战,我们地广人多,对外可以联合各路诸侯对付曹操,内部屯田积聚粮草备战,并派多股精兵骚扰河南,以声东击西的方法使曹军疲于奔命,他们的百姓肯定四处流失,无法耕种。不出两年,我们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拖垮他。而不用现在开会讨论计策,以一战之力决定成败,万一战败,后悔就来不及了。”

那接下来就可以分析一下田丰的建议,其实凡是人一看这条建议就知道是条好计策,曹操四面环敌,南边有孙策,西边的马腾韩遂,东南方的刘表,那么曹操的大方针只有两个,一是对外征伐,先易后难,从张鲁入手,再打马腾、韩遂。所以曹操是没法安心发展经济的,袁绍只要不停地派精兵骚扰,那就事半功倍。二是曹操积极防守,发展内政,并派人四处讲和停战。这样虽然有效将兵力阻止袁绍的奇袭,但周边的军阀可能会更强大,例如南方的孙家,孙策孙权。西边的马腾、韩遂。这样曹操再难发展,会永远困于两州之地。

此图为官渡之战前夕(公元199年)各路军阀地盘

说完曹操,接着说袁绍。除了田丰上述所说之外,袁绍也可以把乌桓、公孙度吞并。这样一来,整个北方都是袁绍的养马场,用不了几年他就有十万精骑,整体的实力将会增强数倍,然后逐渐蚕食曹操的地盘,曹操肯定毫无还手之力。

田丰作为袁绍手下第一谋士,已经不局限于如何在某场战役用计谋战胜对手,而是深谋远虑地顾全大局,实现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避免优柔寡断的袁绍硬碰背水一战的曹操,田丰心里也明白,曹操统帅比袁绍强,加上袁绍集团内部不和,这场战役不好打,所以他才会出来劝谏。可以说,田丰超越了一般的谋士,他更像是一名战略家。

而后面大家都清楚,袁绍不听劝,把田丰关了,发动了官渡之战。而且前期功夫做得极差。

1. 不是倾巢而出全力进攻曹操,据不完全统计曹操总共有7万,参加官渡之战有四万多,袁绍的十万兵力顶多就是曹操的两倍多,不是绝对的兵力优势;

2.刘备跳出来反曹操,袁绍却因幼子错失良机,导致曹操分兵先灭刘备;

3.准备联合刘表,一起夹攻曹操,但是没有给刘表好处,刘表口头答应,其实是坐山观虎斗,结果曹操抽回防守的曹洪军。

官渡之战打响后,前期颜良、文丑两大将纷纷阴沟翻船。兵力的损失使得袁绍分兵袭击曹操后方,却因实力不够,而被曹仁击败。袁绍又以为曹仁分兵后,曹操兵力会不足(兵不满万),于是全面发动战役,但其实袁绍的兵也分散得很,况且死伤还不少。中期的进入持久战,内部不和,结果许攸投敌。后期乌巢之战,使得袁军直接崩盘。

其实官渡之战打得曹操心惊肉跳,好几次都想撤回许都,关键节点,王佐之才的荀彧劝谏他,曹操才恢又有信心战斗下去,最终赢得了胜利。而袁绍则因决断力不够,彻底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资本。

标签: 田丰袁绍

更多文章

  • 袁绍部下的谋臣,揭秘历史上真正的田丰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田丰,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田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田丰,字元浩,出生在古时钜鹿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巨鹿一带,在袁绍手下做事,为人刚正不阿,性格十分的直,就连曹操的部下荀彧也曾说过他性格他过于刚硬,后来,因为他多次极力劝阻袁绍攻打曹操而被囚禁起来,在官渡之战后,被杀害。

  • 桑弘羊的平准法究竟是什么样的 为何会在刘晏手里得到发展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桑弘羊,刘晏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桑弘羊的平准法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桑弘羊的平准法,在刘晏手里是有了很大的发展的。血可叫常平也好,平准也好,这种官营商业活动并非以单纯营利为首要的、唯一的目的,而有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的任务在肩没有忘记前代常平制度建立的初意。刘晏理财,大量的经济收入是来自食盐

  • 桑弘羊:西汉著名的理财专家,如何评价他的经济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桑弘羊,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桑弘羊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桑弘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理财专家和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四十年之久。桑弘羊为汉武帝竭尽全力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败匈

  • 西汉理财专家桑弘羊,最后却被牵扯导致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桑弘羊,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桑弘羊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提起桑弘羊,他绝对是一个影响非常大的历史人物了。但是此人的名声却并不是很大,以至于并没有太多的人认识他。可以说,如果不是他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一心为汉朝的经济发展做打算,那么汉武帝的成就会黯淡很多。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能

  • 瓦格纳的歌剧是什么样?他是如何进行歌剧改革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瓦格纳,歌剧,德国

    我们喜爱的戏剧里面有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就是歌剧。它在戏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音乐的重要性,它把原来的诵读形式改成了演唱的方式。它历史悠久,受到文艺复兴的巨大影响,表现形式也在不再是一层不变。瓦格纳的歌剧便是歌剧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德国因为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歌剧一直保持着一种严肃、庄严的精神

  • 解密:阿兹特克族是如何进入墨西哥平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阿兹特克,墨西哥,文明,

    关于阿兹特克族的定居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受他们的保护神维洛波切特利(战神)的启示,他们去寻找一只鹰,它栖身在一株仙人掌上,口中还衔着一条蛇,找到之后就应该在那里建造城市。而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谷地的特斯科科湖中的一个小岛上找到了这只鹰,于是他们就在这里建立了以后成为印第安著名古都的“特诺奇蒂特兰”,意即

  • 穆罕默德二世为何进行改革?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穆罕默德二世,改革

    穆罕默德二世很早就登上王位,是在他的父亲想要放松一下的时候,就在那个阶段,还年轻的他就遭遇了周边国家的攻打以及身边人的背叛,这对于年轻的他来讲是一种打击,但是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军事实力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他登上王位后十分注重军事整修的原因。后来他的父亲回来之后,他回到自己的土地跟着老师学习了众

  • 诅咒是迷信?为何进入这座古墓的人都有进无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墓

    古墓是一个非常阴森的地方,正常人都不太敢靠近,甚至传说有些古墓还被下了咒语。世界上有一座古墓就非常奇怪,百年来但凡进入古墓的人都有进无出。那其中有何乾坤呢?虽然现在是新世纪,思想已经十分开放,封建迷信正在一步步远离我们。但是在这些王陵中应验的咒语使得人们不得不再重新思考这些遗留下来的古老咒语是否真的

  • 古墓迷云:为何进入这座古墓的人都有进无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墓

    古墓是一个非常阴森的地方,正常人都不太敢靠近,甚至传说有些古墓还被下了咒语。世界上有一座古墓就非常奇怪,百年来但凡进入古墓的人都有进无出。那其中有何乾坤呢?虽然现在是新世纪,思想已经十分开放,封建迷信正在一步步远离我们。但是在这些王陵中应验的咒语使得人们不得不再重新思考这些遗留下来的古老咒语是否真的

  • 东汉权臣何进身为将军为什么被太监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汉权臣何进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纷争不断,英雄豪杰辈出,说到这个时期,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曹操、孔明、赵云等人,提到何进这个名字,或许不少人会困惑,这人是谁啊?但是其实何进在三国开端也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何进是谁呢?何进是东汉末年的大将军,是何皇后的哥哥,可以说是当时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在汉朝时期,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