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武牧羊”为何能千古流传?苏武为何坚决不吃羊?

“苏武牧羊”为何能千古流传?苏武为何坚决不吃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6 更新时间:2024/1/13 0:29:0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苏武牧羊”为能千古流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长久以来,人们都非敬佩身在匈奴,但是却从来不肯投降匈奴,宁可在草原上牧羊,也绝不投降,最终终于回到汉朝的苏武。的确,苏武的气节非常令人敬佩,但是毕竟生存是人的本能,苏武在牧羊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艰苦的,也没有什么粮食可以吃,他为什么不选择吃掉那些羊呢?是因为他的气节使然,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想必在现在是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它充分地表现了汉朝当时的使节,即便是被人所俘虏,也并没有因此背弃国家的伟大民族气节。而故事的主人公苏武,更是在历史当中享有盛名,他作为汉朝使节前往匈奴,被匈奴俘虏后拒绝投降。

那么,苏武饿得吃野菜,为何却不吃羊活命呢?

因此被匈奴放逐在北海牧羊,没有任何的粮食补给。许多人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疑问,为什么苏武就是饿到,却只能找野菜和老鼠来吃呢?苏武从来都没有碰过自己养的羊。

这便是为何这个故事能够流传千古,苏武能被后世人称为坚韧不屈的爱国者,被后人传颂和学习的榜样的原因。也正因为他在被流放的时间里,保持自己内心中的那片爱国之心,他才是苏武本人。我们从他的具体经历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2.受匈奴扣押,拒不投降,被流放于北海牧羊

在公元前一百年,匈奴的单于想要通过和解的方式。来结束多年来与汉朝的战争,于是派出使节前往大汉求和。而当时汉朝的皇帝汉武帝刘彻听闻此事,也决定派出自己本国的使节前往匈奴。而苏武便在此次行动中被任命为正使,胜被任命为副使,两人一同带着大汉的使团前往匈奴。

按道理来讲,这是一个达成和平的最好机会,但问题就出来在随同的副使张胜身上。当时的匈奴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变数,有人企图劫持现任单于的母亲来进行造反,而张胜也参与其中。随着这一谋反事件的失败,由于张胜也参与了这起事件,最终连累了整个来匈奴的大汉使团,苏武更是因为此时被匈奴囚禁。

苏武被囚禁之后,并没有因为畏惧而投降。即便是匈奴的单于,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逼迫苏武投降,都遭到了苏武一一回绝。见苏武如此硬气,单于更是想让他到自己的麾下效力。于是便下令把苏武流放到最荒凉的北海,让他放牧公羊,直到公羊能产奶才可以回去,希望能借此来让苏武放弃抵抗。

在当时,北海是匈奴作为流放犯人之地,可想而知生活条件有多恶劣:常年冰天雪地,吃饭更是上顿不接下顿,只能在被流放的地方寻找老鼠的洞穴。通过挖老鼠洞抓老鼠烤着吃来充饥,有时候找不到老鼠,更是只能拔野菜来吃。

苏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硬生生地撑过了长达十九年,也没有动过投降的念头。

3.苏武作为使节,代表着汉朝的形象

苏武即便是被匈奴囚禁流放于北海,他依然背负着一个身份,那便是汉朝的使节。而使节的作用众所周知,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使节的所作所为,意味着你在他国时,你的所作所为就代表着整个国家。

在那起谋反的事件当中,苏武毫不知情,更别说参与其中。但是作为出使匈奴的大汉使团的主要负责人,即便是你毫不知情,但你的部下参与里匈奴造反的话,作为汉朝的主要负责人的苏武,必然牵扯其中。因为这与原本的求和背道而驰了,自然而然,单于会将主要的责任归于苏武。

再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苏武饿得吃野菜,为何却不吃羊活命呢?对此,匈奴人表示:你吃一个试试。

苏武在流放时期,不吃羊的原因是,羊是匈奴人给他的。而单于让他放的羊群并不是普通的羊,而是一群公羊。公羊并不会产仔,自然而然数量并不会随着生出小羊之后增加。假若苏武因为肚子饿杀了公羊来吃,对单于来说就代表着苏武本人已经承受不住折磨,倘若再继续对苏武施压。已经失去气节的苏武,没有了争辩的可能性,自然而然他就会投降。

如果苏武知道吃了自己放的羊以后,倘若单于过来再次劝降发现羊的数量减少了,他说话的口气便不会像之前那样硬气。毕竟你吃了不属于你的东西,这满满的都是“套路”。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苏武并不是普通人,他是被汉武帝亲自任命的汉朝使节。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整个汉朝的形象,尤其他还是前往匈奴的大汉使团的领队。自然不能做事随心所欲,更别说做这种有辱于国家形象的事情。

假若他吃了自己放的羊,不用想汉朝本国人民和朝廷怎么说自己。单单是在匈奴的单于和当地的人都会觉得:原来从汉朝过来的大使就是这个样子,监守自盗,只是随随便便折磨一下就放弃抵抗了。

在北海那个地方,苏武艰难地度过了十九年之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也因为自己的坚韧不屈而被世人所传颂。

标签: 汉朝苏武

更多文章

  • 苏武牧羊因忠义被人们铭记,苏武归汉时却隐瞒了一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苏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苏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提到苏武,相信很多人都很熟知他的故事。他被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在北海边牧羊,期间经历了匈奴人的无数次威逼利诱,他都没有屈服。一直在匈奴呆了十九年才回国。如此毅力,自然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苏武也因此事被后人铭记。但你可知

  • 苏武被匈奴抓住之后为何没被杀呢?他是如何回到汉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苏武

    苏武年轻时凭着父苏建的庇荫,与兄苏嘉、弟苏贤皆为郎中,后升为栘中厩监。出使匈奴汉武帝时期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天汉元年(前100年),且鞮侯单于即位,害怕受到汉朝攻击,于是说:“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送还了之前扣

  • 苏武的一生是怎样的?宁愿牧羊二十年也不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武,西汉

    苏武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前100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计划出兵去攻打匈奴,结果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就派中郎将苏武拿着使节,带领团队出使匈奴。苏武本来计划着到了匈奴,送回匈奴的使者就完事了。没想到这时,发生了一件倒

  • 唐诗苏武庙如何鉴赏,温庭筠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诗,苏武庙

    苏武庙,唐代温庭筠,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两句分点“苏武”与“庙”。第一句着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

  • 为何有张良、陈平之谋略的谋士田丰一事无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田丰,三国

    田丰在汉末历史中,在智谋型人物中,是排得上号的人,也是袁营中出类拔萃者,东晋史学家孙盛曾评论说,田丰有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可见田丰的能力。《后汉书·卷七十四》记有,田丰是巨鹿人(今河北宁晋西南)原在冀州牧韩馥麾下,初平二年(191年)被袁绍委以别驾(州牧属官),田丰博览多识,对形势变化,善于因势利

  • 揭秘:为何有张良、陈平之谋略的田丰一事无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良,陈平,田丰,汉朝

    田丰在汉末历史中,在智谋型人物中,是排得上号的人,也是袁营中出类拔萃者,东晋史学家孙盛曾评论说,田丰有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可见田丰的能力。《后汉书·卷七十四》记有,田丰是巨鹿人(今河北宁晋西南)原在冀州牧韩馥麾下,初平二年(191年)被袁绍委以别驾(州牧属官),田丰博览多识,对形势变化,善于因势利

  • 陈平献计刘邦败项羽!伴君如伴虎却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平,刘邦,项羽

    陈平屡出奇计,救主危难,立下汗马功劳。他的计策神鬼莫测,让人匪夷所思,但总能解决疑难问题,改变不利局面。他机智过人,历经风险,而能游刃有余,总能化险为夷,虽伴君如伴虎,而终得善终,实属难得。一、屡出奇计,救主危难 陈平出身贫寒,家里只有三十亩地,在人少地多的秦代,以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推算,也就只能勉

  • 周勃和陈平是什么关系 周勃陈平是如何干掉吕氏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勃

    陈平与周勃均是西汉开国的功臣。《笠翁对韵》上说:“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这里说的是陈平过人的才智;“虽非周勃安刘手,不愧当年产禄诛。”而周勃则是另一位汉初大功臣。此二人,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为刘邦安天下出奇计,世人都对此二人为大汉的江山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周勃出生年月不详,西汉

  • 解析汉朝历史上周勃是不是真的不如陈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勃,陈平

    说起周勃,很多的人都知道他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但是关于周勃的具体故事,人们却不是很了解,如果想要更深刻了解周勃,很多人会选择去读周勃传,这个传记让人们了解更加真实的周勃。周勃画像周勃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迁居到了沛县,周勃主要是以编织竹器作为生存的手段,有些时候,他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在丧事上帮助他

  • 大将陈平贡献良多为何无法入选汉初三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初三杰

    刘邦的手下能臣良将颇多,最著名的就有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有一句名言,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汉高祖刘邦的这句名言,就是“汉初三杰”称谓的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