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景帝刘启对晁错十分重视,为什么要腰斩他?

汉景帝刘启对晁错十分重视,为什么要腰斩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83 更新时间:2023/12/4 18:23:04

汉景帝刘晁错十分重视,为什么要腰斩他?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西汉初年七国之乱的导火索——太子刘启击杀吴国太子刘贤中我讲述了发生在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导火索,也就是文帝时期太子刘启击杀吴国太子刘贤的这件事,说道七国之乱有个人就不得不提了,那就是‘清君侧,诛晁错’这句话的主人公晁错了。

晁错是颍川(今天的河南禹州)人。曾经在轵县(今天的河南济源市轵城镇)张恢先生门下学习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法家刑名学说,与洛阳的宋孟和刘带是同门师兄弟,后来,因为晁错精通文献典籍,所以,被朝廷任命为太常掌故。

晁错这个人,性格上严峻刚直,为人又十分的苛刻。在汉文帝刘恒主政时期,因为朝中没有人研究《尚书》,听说在齐国有一个名叫伏生的老头。这个老头可以说很长寿了,他在大秦帝国时代,是秦始皇嬴政宫廷之中的博士。

与那位被太史公司马迁尊称为汉家儒宗的叔孙通是同事,此人及其精通《尚书》,但是,此时已经九十多岁了,年纪太大了,不能征召入朝,于是,聪明的汉文帝刘恒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的,那就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去学习。

太常派出的人是谁呢?当然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晁错了。晁错在追随伏生学习《尚书》之后,回朝便趁机尚书报告学习情况,并在奏疏之中称赞解说《尚书》。汉文帝刘恒看过他的奏疏之后很高兴。

于是,便先后下诏任命晁错做了太子舍人,门大夫,后来,更是将其提升为博士。此后,晁错再次上书:“君王之所以地位尊贵显赫,能够将功名传播万代。就是因为懂得运用刑名之术。了解应该怎样控制臣下,治理众人。

群臣因此便会产生畏惧之心,也就顺从了;懂得怎样去听取各种言论,也就不会被欺骗蒙蔽了;懂得怎样安定社会,使百姓富裕,这样天下百姓便会服从;懂得如何去尊长尽忠尽孝,那么臣子的行为就具备了。

此四条,臣认为是太子的当务之急。如今,人臣们议论有人认为皇太子没有必要知道干什么事,臣不敢苟同,臣虽然愚笨,但也知道并非如此。看看前代君王们,不能供奉宗庙而被臣子们所杀害的原因,其根本就在于不懂得刑名之术这门学问。

皇太读的书很多了,但是之所以没有能够掌握刑名之术的原因,就在于不深究书中论说的义理,多读而不知其中的道理,这就是劳而无功。臣认为皇太子才智高绝。驾驭,骑射技艺超绝而出众,然而,却并没有掌握刑名之术,这与陛下您的心思有着很大的关系。

臣希望陛下能够选择一些圣人,又可用于今世的,用以赐教皇太子,然后,根据情况让太子陈述出来,希望陛下都能够对臣之言明察,裁决。“刘恒觉得晁错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便任命晁错做了太子家令。

晁错本人的能力也是十分的出众,通过自身能言善辩的才能,渐渐得到了皇太子刘启的宠爱,在当时,被称之为太子家中的”智囊“。也是从这一刻起,晁错与太子刘启也就是日后的汉景帝绑在了一起。

不过,这一时期的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刘恒,建议削减诸侯的势力,以及更改了许多的法令,晁错上的几十次奏疏,虽然,汉文帝刘恒并没有全部听从,但是,依旧是很器重他,赏识晁错的才能,将他提升为中大夫。

太子刘启对晁错也是十分重视,可以说得上是,言听计从了,不过,此时朝中以袁盎为首的许多大臣和功臣都是看不惯晁错的。曾经,有一次,丞相申屠嘉请袁盎入府,当时,正赶上晁错也在,晁错坐在一个地方,袁盎便起身离开,袁盎在一个地方就座,晁错同样是起身离开,二人从来没有在一个屋檐下说过话。

后来,刘恒驾崩,汉景帝刘启即位之后,任命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便派人追查袁盎接受吴王刘濞财物的罪名,将其按律定罪,后来,汉景帝刘启下诏,赦免了袁盎,但也将其削职为民。晁错自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但是,对于晁错来说他的人生巅峰,便是生命末路的开端了,再升任御史大夫之后,晁错便开始实施他削减藩王封地的政策,与汉文帝刘恒不同,汉景帝刘启采纳了晁错的建议,最终,导致了七国之乱的爆发。晁错也因此被汉景帝刘启给斩杀了。

标签: 汉朝晁错

更多文章

  • 刘启在太子时期为什么要杀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启,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直言敢谏的袁盎因何重提“人彘”之事及去藩国任职的原因中我讲述了袁盎在长安城期间对汉文帝刘恒的几次劝谏,此后,袁盎便外放去了地方,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吴王刘濞,那么,这位吴王究竟是个什么人呢?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刘仲的儿子,

  • 刘邦预言刘濞会反!孙子刘启杀死吴王太子点燃导火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刘濞,刘启

    刘邦预言刘濞会反!孙子刘启杀死吴王太子点燃导火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直言敢谏的袁盎因何重提“人彘”之事及去藩国任职的原因中我讲述了袁盎在长安城期间对汉文帝刘恒的几次劝谏,此后,袁盎便外放去了地方,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吴王刘濞,那么,这位吴王究竟是个什么人呢?吴王刘濞是

  • 西汉汉景帝是个怎么样的人?刘启刻薄寡恩为什么被后世称为仁君?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刘启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西汉汉景帝是个怎么样的人?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里,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几乎掌握了天下所有人的生杀大权,而缺乏制约的君权在古代一直都十分任性,酿成无数惨祸。然而即使是这样,古代依然出现了许多以仁慈著称的君主,例如宋仁宗、明仁宗等等。仔细

  • 那些辅佐康熙的汉臣,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康熙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朋友,对于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这三人并不陌生。周培公,手握康熙“老师”伍次友的推荐信,却流落在京城街头,机缘巧合下被康熙皇帝发现并给予了重用。而周培公也不负众望,在国家最为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康熙

  • 夏启是谁?一个天才级的权谋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启,夏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夏启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被大舜禅让成为了部族联盟的老大。大禹这个人不仅治水能力一流,当老大的水平也非常高,走一步看三步。大禹接掌部落联盟老大的位置之后,立即就悄悄部署了一件事:如何将位置传给儿子启。因为当时流行的是禅让制,如果强

  • 夏朝皇帝姒启是如何稳定统治的?他为何又要迁都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朝,启

    夏朝皇帝姒启,在位年不详,姒禹之子。姒禹病死后,姒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继位后,姒启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姒启在位晚期,发生武观之乱,政局动荡。姒启骄奢淫逸,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姒启的母亲是涂山

  • 同样都是窦太后的儿子 窦太后为何不喜欢刘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窦太后,刘启

    很多人都不了解窦太后和刘启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自古以来,从不缺少励志女性登上后位,获得专宠。在西汉时候,一共有四位传奇女性出身卑微,但却凭着本身就有的资历在君王的后宫中掌权。她们的故事本身就赋有不一样的色彩,今天主要说一下窦太后。《汉史》记载中,窦氏是个很贫寒的女子,自入宫

  • 程学启是什么人?一战杀九将的他到底有多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程学启,清朝

    程学启是什么人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提起晚清的军队,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湘军的骁勇剽悍,闻名天下。湘军的名将鲍超、江忠源、李续宾、曾国华等,给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鲍超,身上足足有108处伤疤,可以说战功赫赫;江忠源曾经击毙过太平天国的“南王”冯云山;李续宾

  • 揭秘:“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高启笔下的大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启,明朝

    明太祖洪武二年,也就是公元1369年,当时的高启被招到当时新王朝的首都参与《元史》的学习,这一年也是御史中丞汪广洋上任陕西参政的时候,高启的好朋友左司郎中也是跟随者沈某随行,高启也因此创作了这首送别诗。在这一年中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也发生了太多的好事,这种喜悦之情我们在诗人的诗中也可以很容易便可以看出

  • 汉景帝执政期间的汉朝是什么样的?为大汉王朝开"启"了盛世之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景帝,汉朝

    汉景帝刘启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历史上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合称为"文景之治",即他爹在位时就干的很不错,但我认为如果不是因为有刘启的雄才伟略,我估计整个西汉的历史将会被改写。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来看看汉文帝刘恒在位时的几大施政措施。汉文帝的一些政绩汉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