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鲧和大禹是什么关系?鲧是否也治过水

揭秘:鲧和大禹是什么关系?鲧是否也治过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79 更新时间:2023/12/13 15:01:40

说起大禹治水我们可能都知道,大禹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把洪水引进大海,为人民谋得了福利。他也因为治水的功劳继承了舜的位置,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大家知道这个人吗?他是大禹的父亲,也是一个治水能臣,但他没有成功,反而因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鲧治水的故事吧。或许有些人不认识这个字,不知道鲧的读音。鲧字读作“gǔn”。它的一个意思是一种大鱼,另一个意思是专指大禹的父亲。我们知道在大禹之前天下都是禅让制的,他父亲鲧是手下的大臣。有一年黄河流域发大水了,当时可以想象没有堤坝,没有水利设施,自然发生大水就会淹没流域内的庄稼和房屋,因此这边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尧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就像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么可以用土来挡住洪水。于是他就采用以土来筑造堤坝的方法,前后一共花了九年时间,才将堤坝筑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发大水就再次把堤坝冲毁了,水灾反而加剧了,当地百姓被洪水淹的更惨了,鲧治水也是以失败而告终。

等到舜继位之后,舜认为鲧没有尽力治水,责备他办事不力,于是便把他杀死了。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大禹用了清理河道,开挖河渠的方法才治水成功。当然有种说法是鲧消极治水,不能用好治水的员工,才导致了治水失败,因此在神话人物中,他成了少数被嘲笑的对象。当然鲧治水还是对大禹治水有借鉴作用。

当我们查过汉语字典就知道了,鲧这个字的读音是:gǔn,第一种意思是:一种古代书籍上记载的大鱼,形体非常庞大。当然具体是什么样子或者有什么奇怪的习性,我们都无法得知。第二种意思是专指古代人民,他是夏禹的父亲。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夏禹的父亲鲧的故事吧。相传鲧是黄帝的后代,人们称他为鲧伯,他生活在尧舜时代,在尧统治部落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大水灾,当时人们面临突如其来的大洪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往高出跑,但房子和庄稼都被淹没了,可谓是苦不堪言。于是众位大臣都推荐鲧去当地治理水灾,鲧来到灾区,查看灾情后决定用土修筑堤坝的方式治理洪水。鲧用了九年多的时间去修筑堤坝,但没遇到大雨,发大水,就再次把刚修筑起来的堤坝冲毁了。当时生产力落后,有没有什么科学技术,所以在堤坝冲毁之后,大水决堤,致使很多百姓在水利丧生,灾情反而更加严重了,所以鲧治水也就失败了。等到尧把帝位禅让给舜以后,舜觉得鲧的此次治水非但没有功劳,反而害了百姓,于是就下令杀死了鲧。这就是鲧治水的故事。

喜欢读中国上古神话的人想必都看过《山海经》这部著作。读过《山海经》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篇故事叫做:鲧禹治水,讲的就是鲧盗取天帝息壤去治理滔天的洪水,最后失败被杀的故事。当然历史中的鲧也确实去治水了,而且也是失败被杀了,只不过杀他的人不是天帝,而是舜。那么鲧的儿子是谁呢?没错,鲧的儿子就是有名的禹。“大禹治水”大家都知道吧,大禹就是鲧的儿子,就让我们来看看禹是个怎样的人。相传禹是黄帝的第七代孙子,他因为治水有功,成为舜的接班人,后来成为了部落的首领。

在父亲鲧治水失败后,禹也被派去治水了,但禹改变父亲堵的方法,改用疏浚河道,广挖沟渠的方式,终于治水成功,在禹治水的十几年里,他多次翻山越岭考察黄河地理情况,同时总结了父亲失败额原因和教训,兢兢业业,多次路过家门口都没有回去,于是便传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禹治水成功后,威望大增,最终接替舜的禅让,成为部落领袖。之后禹定都在安邑,并且确立国号为“夏”,自此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王,中国也出现了第一个王朝。禹在位期间,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伟大贡献。禹之所以被成为“大禹”,就是因为他做出的突出贡献,人们对他推崇备至,大也就是伟大的意思。在禹当上天子之后,立了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以前一直实行的禅让制度被终止了,替代的是长达几千年的世袭制。野蛮的原始社会也逐渐向文明过渡。

大家知道鲧这个人物吗?知道的人都会告诉你,他是禹的父亲,也叫鲧伯。他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人物,据说他是黄帝的曾孙,也是颛顼的儿子,当时人们心目中的治水能臣。那么他有什么主要事迹呢?鲧又是怎么死的呢?在这里我们看看鲧的传说吧,相传鲧原本是尧手下的大臣,因为当时的黄河一带发生很大的洪水,要知道在那个没有水利设施的年代,发了大水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人们虽然可以往高出跑,但房屋和庄稼是带不走的,没有和房子和粮食,百姓也只能冻死饿死,所以后果是很严重的,于是尧就派鲧去治水了。本来在许多人举荐鲧时,尧是不同意的,因为尧觉得鲧不听话,名声不好。但由于一时间找不出更加合适的人选,所以只能派他去了。

鲧到了黄河一带,采取了用土筑堤坝的方式堵住洪水,这可谓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先后用了九年时间,才把堤坝修筑好。但之后又遇到了大水,堤坝被冲垮了。可想而知,洪水决堤之后是多么凶猛,这一代的灾情变得更加严重了,百姓流离失所,庄稼全部毁于洪水,更甚至大多数人都被洪水吞噬而失去了性命。鲧治水也就这样以失败而宣告结束了。当然我们今天可以想到,治水只用土来堵,当然是不行的,洪水决堤也是早晚的事情,所以鲧治水失败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等到舜继位之后,追究了鲧的责任,认为鲧治水不尽力,用人也不适当才导致失败,使得洪水之患更加严重,百姓受到的灾难更加严重了,于是便下令杀死了鲧。以上就是鲧治水的大概故事,以及他死的原因。当然在后代谈到神话人物时,也不免有些人为他叹息,有些人则对他有嘲笑之语。

标签: 大禹

更多文章

  • 少康与大禹有什么关系?少康灭国哪些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少康,大禹,夏朝

    在说姒少康之前咱们先理一理这些人的关系:曾曾爷爷:姒禹(后世俗称大禹);曾爷爷:姒启(后世俗称夏启),夏朝实际开国皇帝;大爷爷:姒太康,启的大儿子,夏朝第三任皇帝,被后羿废黜;爷爷:姒仲康,启的二儿子,夏朝第四任皇帝,后羿立的傀儡皇帝;父:姒相,姒仲康之子,夏朝第五任皇帝被寒浞的儿子浇攻破都城后自刎

  • 夏朝皇帝:能够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位名王 杼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禹,杼

    杼,又名季杼。生卒年不详。少康子。少康病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网络配图杼精明干练,曾协助父亲少康攻灭寒氏势力,中兴夏朝。在位期间,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他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

  • 大禹治水的方法:一个新颖而伟大的创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禹治水的方法

    在世界诸多民族的古老传说中,都有取材于大洪水的故事背景,而中国的洪水传说版本就是大禹治水,而有人为追溯该传说的真实性,特此对尧舜时期的气候地理进行了资料考证。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到前22世纪,华夏民族孕育地所处的北半球气候大幅度降温,在公元前22世纪之后,气候突变,半球气温普遍转暖,经历了几个世纪低

  • 揭夏朝诞生之谜:揭秘真实的大禹治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禹治水

    导读:禹凭借他特殊的身份协调了上下游的关系,使各部落拆除了黄河支流上阻碍洪水排泄的各堤坝。正是在治水的过程中,诞生了第一个能够控制黄河中下游的国家政权——夏王朝。上古时期中原国家政权与霸主的交替大多与黄河中下游各势力集团的争斗有关。现在大家几乎一致认为,流播于全球的洪水神话渊源于真实发生过的水灾的记

  • 帝王九鼎的下落之谜:大禹铸造的九鼎哪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禹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铸造了象征王权的九鼎。尽管王朝在不断更迭,九鼎却始终从一个国王的手上传到下一个国王的手上。没有九鼎,就不能算是个真正的国王。然而,到了秦汉之间,九鼎却不见了踪影,由此人们怀疑九鼎到底真的存在吗?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又铸九鼎。这不仅表明我国青铜铸造技术是十分高超的,而且还可以看到大

  • 上古大禹治水的方法:一个新颖而伟大的创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禹治水

    在世界诸多民族的古老传说中,都有取材于大洪水的故事背景,而中国的洪水传说版本就是大禹治水,而有人为追溯该传说的真实性,特此对尧舜时期的气候地理进行了资料考证。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到前22世纪,华夏民族孕育地所处的北半球气候大幅度降温,在公元前22世纪之后,气候突变,半球气温普遍转暖,经历了几个世纪低

  • 大禹治水防风氏前来帮忙,为什么最后却被大禹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夏朝,大禹

    大禹治水防风氏前来帮忙,为什么最后却被大禹斩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世界各地的上古神话中,都有一场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在面对这场大洪水时,不同文明做出了不同反应。《圣经》中有“诺亚方舟”的神话传说,咱们的上古神话中则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创世纪》记载,在洪水到来之前,神指示诺亚

  • 大禹九鼎真的是虚构有的吗 有什么证据证明九鼎的故事是假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禹,九鼎

    还不知道:大禹九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禹”一直是华夏儿女心中最崇拜的祖先,他的故事广为流传。流传下来的有大禹治水和大禹铸九鼎的传说。尤其是“大禹九鼎”,后世多人帝王想到得到,以证明自己得天下的合法性,可是无论他们多么的绞尽脑汁还是费尽心机,始终找不到

  • 大禹治水有功,但他也并非是“完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禹,夏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大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禹治水”是非常有名的一句成语,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治理黄河有功,经过13年不懈努力,终于将困扰天下百姓苍生的洪水之祸彻底根治。并且在其父亲鲧的基础上,采用了“疏导”的方法重新,让江河湖海汇为一处,百姓从此得以安居乐业。大

  • 大禹的身世如何?有哪些关于他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上古,大禹

    夏禹大禹夏代开国的君主。颛顼之孙,姓姒氏,号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禅让为天子,世称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传位于子启,而开君主世袭之制。亦称为夏后氏。禹是中国人所知的一位治水英雄,他为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贵为天子,保持本色,亲近百姓,为民谋利。是帝国君主制度下的君主典范。禹, 西周文献《诗》、《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