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伊尹是中医汤剂的创始人,他都有哪些传奇的经历?

伊尹是中医汤剂的创始人,他都有哪些传奇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92 更新时间:2023/12/10 3:03:27

伊尹,商初右丞相。名挚。今洛阳人,奴隶出身。因其母曾在伊水居住,以伊为姓。尹是他的官名,所以称为伊尹。

伊尹,在甲骨文中称“伊”,金文中称为“伊小臣”,金文中“小臣”的身份是奴隶,但又区别于一般的奴隶,是管理奴隶的小头目。小臣是指伊尹的身份和地位,不是名字。伊尹作了商汤的右相,执掌了商的大权,又称其为阿衡。伊尹的历史功绩,就是辅佐商汤灭夏,建立起了长达六百年商帝国。

伊尹出生在伊水边(在今河南伊川),成年后流落到有莘氏国(一说在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伊尹到了有莘氏国以后,虽然身处在田亩中,还时时关心着形势的变化。他想找到一个有作为的诸侯,推翻荒淫暴虐的夏。他听说有莘国君是一个比较好的诸侯,对平民和奴隶不像夏桀那样暴虐,就想去劝说有莘国君反夏。为了能接近有莘国君,伊尹自愿沦为奴隶,到有莘国君身边去当一个厨子。工作一段时间后,有莘国君发现他很有才干,就升他为管理膳食的小头目。他本想劝说有莘国君起来灭夏,但是一来有莘是个小国,兵微将寡,二来有莘氏是和夏桀同姓,都是夏禹之后,因而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伊尹在有莘国作管理膳食的小头目过程中,商汤与有莘氏经常往来。伊尹见汤是一个有德行、有作为的人,就想去投奔商。正在这时,商汤要娶有莘氏的姑娘为媳。伊尹看见机会来到,就向有莘国君请求,愿以陪嫁的奴隶身份陪嫁跟随至商。

伊尹随同有莘氏女来到商汤身边以后,就开始给汤作厨子。他就利用每天侍奉汤进餐的机会,分析天下的形势,数说夏桀的暴政,劝汤蓄积力量灭夏桀。汤发现伊尹的想法和自己的主张不谋而合,认定伊尹一定是一个有才干的人,就破格免去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为右相。左相仲虺也看出伊尹是一位贤才,两人的治国方略也相同,就一心一意和伊尹合作,共同辅佐汤蓄集力量,准备灭夏。

伊尹具有杰出的战略指挥才能。在汤灭掉葛国,杀了葛伯,取得了葛国的土地和人力的占有权后,夏桀反应不强烈。为了观察夏王朝的情况,伊尹向汤献策。由他亲自去夏王都城住一段时间,观察夏的动静。汤立即就准备了方物(土特产)、贡品,派伊尹为使臣去夏王都城朝贡。伊尹带着方物、贡品来到夏王都后,夏桀不在王都管理朝政,而是在河南的离宫——倾宫,寻欢作乐呢!伊尹便赶往倾宫来朝见夏桀。夏桀见了伊尹后,问商侯为甚么要灭掉葛国,伊尹回答说:“葛伯不举行祭祀,商侯送给他祭祀用的牛羊,他也不祭祀,还把牛羊都宰杀吃了;我们主动派人帮助他耕种,他不但不感激,反而杀害我们送饭的人。商侯见他身为大王麾下的诸侯,如此不仁,有损大王的威严,才将他诛杀。”夏桀听后点了点头,没有说甚么。伊尹又奏道:“商侯派臣下前来贡职,不知大王有何差遣。”夏桀不在意地说:“你先回王都住下吧,有事再传你。”就这样伊尹在夏王都一住就是三年。观察到的是,夏桀只知饮酒作乐,基本上不理朝政,国家的败像尽显。

伊尹将夏桀及朝庭的情况观察清楚之后,藉机回到了商。就何时发兵讨桀的问题,向汤禀报:“夏自禹建国以来,已经经历四百多年,虽桀暴虐无道,民有怨恨,但在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很快伐桀,只有等待时机再行动。”于是伊尹和仲虺商议后,与汤制定国策:不能急于出兵,还要蓄积更大的力量,等待时机。汤接受了伊尹的主张,加大力度屯兵屯粮,训练军卒。

那时的夏王朝,已经出现众叛亲离的现象。忠实于夏桀的只有东北地区的韦国(今河南清县东)、顾国(今山东鄄城东北)和昆吾国(今河南濮阳)。汤在灭葛国以后,先后又征服了十个不归顺商的诸侯小方国。已赢得“十一征而天下无敌”的美誉。但这三个方国不为所动,仍执意与商为敌,他们监视着商汤的活动,还经常向夏桀报告汤的动态。

汤和伊尹、仲虺决心除掉这三个夏桀的羽翼。就在正准备进攻韦国时,夏桀得知汤还在继续征伐诸侯,商的势力也在不断扩大。于是派使臣至商召汤入朝。汤无法直接抗命,无奈来到夏都。夏桀得知汤已来到,就下令将汤囚禁在夏台监狱。

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将汤囚禁起来以后,就蒐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汤。桀见商送来的珍宝、玩器和美女,非常高兴。就下令将汤释放了。夏桀囚汤之事在诸侯、方国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原来都是夏王朝的属国,现在因惧夏桀的暴虐,纷纷投奔商,愿助汤灭夏,或乾脆就到商都供职。有一天,各诸侯国的官员们到汤来要求供职的人达到五百多人。所以夏桀囚汤不但没有达到以儆傚尤的目地,反倒加速了其统治基础的瓦解步伐。

汤回商以后,叛夏归商的诸侯愈来愈多。伊尹、仲虺建议汤应该征伐韦国和顾国了。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之后,汤和伊尹就率领了助商各方的联合军队,先对韦国发动进攻。汤率领大兵压境,韦连求援都来不及,很快就被商联军灭亡。韦被灭,顾国势单,汤接着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灭了。韦、顾二国的土地、财产、人民尽归商所有。

在这个时候,伊尹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夏桀的政情民情,不顾个人安危向汤请缨,再探夏桀的动静。伊尹到夏王都后,一面了解情况,一面利用所掌握的情报,联络夏臣和当时已失宠于桀的妹嬉。扩大夏王朝内部的矛盾,削弱其实力,掌握桀的核心机密和重大国策,为即将到来的灭夏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商汤经“十一征”后,歼灭了亲夏的方国,扩大了统治区域,实力明显增强。而这时夏王朝的内部矛盾更趋尖锐,已现四分五裂之态。在此形势下,向夏发起最后总攻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但伊尹为确保战争的胜利,考虑到夏虽然已近末日,然而它为中原之主已历时四百余年,其余威未泯,不可忽视;再者商为夏之方国,商伐夏有以下犯上之嫌,没有十分的把握不可轻动,因此认为一定要等大多数方国都不支持夏桀时方可进攻。怎样试探各方国、诸侯的人心向背?伊尹建议:我们停止向夏进贡,以观反应。果然,桀怒而“起九夷之师”,准备大举伐商。伊尹见九夷等方国仍心向夏桀,并听从桀的调遣。因此认为决战时机没有完全成熟,遂与汤恢复向桀朝贡谢罪,假意忠诚以伺时机。第二年伊尹建议再次绝贡,桀又召诸侯在有仍(山东济宁南)会盟,准备伐商。此次九夷之师不再遵从夏桀之命(《说苑权谋》),而且有缗氏(山东金乡南)首先叛反(《左传昭公四年》)。伊尹看到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夏桀已完全陷入孤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马上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向夏发起总攻,结果大获全胜,一举灭夏。开国皇帝汤王死后,伊尹继续辅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太甲即位。汤孙太甲为帝时,因不遵国家法规,恣意妄为,横行无道,被伊尹流放到桐宫(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另说河南省-虞城东北),令其悔过和重新学习国家的法令。三年后,伊尹亲迎太甲复位。伊尹为商朝理政安民五十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世称贤相,三代元老。

除军事才能外,伊尹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被人誉为“中华厨坛始祖”。

伊尹由厨入宰的经历,从史料记述中可知,他幼年的时候寄养于厨师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成年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用伊尹来比喻技艺高超的厨师的词语也不少。如“伊尹煎熬”、“伊公调和”、“伊尹负鼎”等等。

从《吕氏春秋本味篇》来看,他的烹饪理论水平绝对是一流的。虽然他是借烹饪之事而言治国之道,但若无对烹饪理论的研究和烹饪实践的体会,是不可能说得那么在行、那么精辟的。伊尹说,烹调美味,首先要认识原料的自然性质:“在三类动物中,住在水里的腥,食肉的有臊味,吃草的有膻味。”伊尹说:“调味的根本,水是第一重要的。”他还说,烹调的用火要适度:“甜、酸、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种材料,多次煮沸多次变化,掌握火候是关键。时而用猛火,时而用微火,以火灭腥去臊除膻,但火候要适中”伊尹说:“调和味道,一定要用甘酸苦辛咸五味,先放后放,放多放少,混合用还是分开用,这些都有一定的分寸。”伊尹说,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精妙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像射箭驾驭一样微妙和阴阳变化一样复杂,跟四时交替一样有规律,应悉心去领悟。伊尹说,经过精心烹调而成的美味佳品,应该达到这样的水平:“久煮而不焦,熟而不烂,甘而不过分甜,酸而不过分咂舌,咸而不减鲜味,辛而不浓烈,清淡而不过薄,肥而不腻。”如今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华人烹饪的同行也都奉伊尹为中国的“厨圣”、“烹调之圣”。

中医汤剂的创始人就是伊尹。

伊尹博学广识,用草药为人治病也是他的专长。《史记殷本记》中有“伊尹以滋味说汤”的记载。《甲乙经序》亦谓“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草本,以为汤液。”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到伊尹对中药汤剂的研究很有深度。

关于伊尹创汤液的说法,最早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就已流传,栾川民间都知道煎中药源于伊尹。伊尹出身平民,在为百姓治病过程中,嚐遍百草,得出经验生食草药不如煮熟的好。他从做饭的道理摸索,生米生菜做成美味佳肴,营养丰富,口感上乘,何不将草药混合煎成药水用之!实践和时间的流逝创造了草药汤液。

汤液就是将各种生药加水煎煮而成,方法与烹调食物十分近似,但在古时只有伊尹才能有所发现和实践。伊尹既精烹饪,又兼通医学,在三千五百年前,能把自己加工食物的经验转而用来加工药物,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伟哉,伊尹!

伊尹约于西元前1550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标签: 商朝伊尹

更多文章

  • 伊尹对商朝贡献有哪些?为何死后以天子之礼葬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朝,伊尹

    伊尹名挚,是有莘氏在桑树林拾到的弃儿,因其养母住在伊水边上,所以以水为氏。虽然伊尹身材短小,面庞不出众,但足智多谋,聪明异常,志向远大,当时夏王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鱼肉百姓,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于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劝他高举义旗取夏桀之位而代之。商汤和伊尹相谈后,

  • 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伊尹,商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伊尹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遗世仰高风,乘舟梦日边历史愈久远,很多的事实便模糊不清了,几近神话,即使是专家也头疼,比如这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现在也是因为缺乏出土物的证明而被置疑。这个也没办法,那个时候毕竟还没文字,从口口相传到有文字记载,那也

  • 历史上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季历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姬昌

    姬昌之父季历励精图治,对周国周边的戎狄部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网络配图周国势力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商王的猜忌。网络配图商王文丁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为西方诸侯之长,实则软禁了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周人葬季历于楚山。网

  • “文丁杀季历”事件是什么?季历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朝,季历,文丁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周王季的故事。商王武乙死于河渭之间后,即位的是他与妣戊的儿子文丁。文丁在《史记殷本纪》作“太丁”,但古本《竹书纪年》与殷墟卜辞都作“文丁”,此外卜辞还作“文武丁”,是第一位用双谥的君王。武乙之死虽然疑点重重,但没有什么确凿证据,而且文丁上台伊始,还不清楚周人的

  • 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姬昌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朝,姬昌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制定军国大

  • 崇侯虎是怎么死的?姜子牙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崇侯虎,商朝

    姜子牙成为大周丞相之后,为何一定要杀了崇侯虎?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姜子牙离开昆仑山之后,不是直接去了西岐,反倒是来到了朝歌。靠着自己能掐会算,能看透妖怪,姜子牙杀了玉石琵琶精,得到纣王赏识,成为了商朝下大夫。但杀了琵琶精,姜子牙却得罪了妲己。在妲己的算计下,

  • 典韦为何被称为古之恶来?“古之恶来”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典韦

    典韦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对于典韦咱们应该都不是太陌生,三国超级猛将,外号“古之恶来”。其乃是曹操贴身猛将,许诸的前辈,曾以肉身为曹操挡箭,用自己命救得曹操性命。是古代忠仆的典范。至于他这个“古之恶来”的称号,主要来源于一个古称。古代

  • 曹操最喜欢的猛将,恶来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恶来,商朝

    你们知道恶来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有忠臣就有奸臣,也同样,奸臣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作为会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这里,说到奸臣,大多数人脑子里浮现的,估计都是赵高之类进献谗言的大臣,然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估计少有人听闻,这位奸臣名为“恶来”。据《逸周书·世俘》称“太公望命御方来

  • 恶来是谁?他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恶来,商朝

    说到恶来,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恶来,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是商朝时期著名的“奸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商朝的亡国之君纣王亲小人,远贤臣,这里的“小人”指的便是费仲、飞廉、恶来,而贤臣则指的是微子、箕子、比干。历史上第一位说恶来是坏人的,是推翻商朝的周朝史官,毕竟历史

  • 古之恶来有什么特点?典韦为什么能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典韦,曹魏

    典韦,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恶来是商纣王手下一位大臣,以武力闻名,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的祖先。而曹操手下有一员大将,被他称为“古之恶来”,此人就是典韦。但是,曹操帐下能人无数,那么多人都没有得到曹操这般称赞,典韦到底又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过人之处,为何能够得到曹操另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