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汤见伊尹》讲述了什么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商汤见伊尹》讲述了什么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173 更新时间:2024/1/15 19:49:21

伊尹生于公元前1649年,名挚,“尹”是官职名,等同丞相,也就是他后来担任的职位。伊尹是生于夏朝晚期,后辅佐商汤讨伐夏朝,建立商朝,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据记载,伊尹在商朝为相长达五十余年,死时正好100岁高龄。

伊尹画像(网络图)

伊尹出生于有莘国,是一个奴隶。从小聪颖好学的他,一边田间劳作,一边学习舜的治国之道,是贵族子弟的老师。商汤听说伊尹后,求贤若渴多次带着厚礼前来聘请,可惜有莘王一直不答应。直到商汤娶了有莘王的女儿,伊尹才得以成为商汤的臣子。

伊尹来到商汤身边后,成为了他的老师继续着自己的教育事业。伊尹教商汤的主要就是尧舜之道,就是仁德的治国执政理念,此外为他策划了之后讨伐夏朝拯救黎民百姓的战略。等到夏的暴政使他众叛亲离成为独夫后,伊尹便辅佐商汤开始伐夏,最后建立了商朝。伊尹建下大功,被封为尹,就是右丞相。从此以后,伊尹在商朝为相五十余年,经历了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这五代君王,不但辅佐他们,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老师。

伊尹在担任商朝的尹的期间,他主张以“调和五味”等烹饪方面的方法来治国,把商朝治理得很好,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可谓国力强盛。因此,伊尹被后来的老子评价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贤相。伊尹100岁时逝世,被以天子之礼安葬在商汤的陵墓旁边。

商汤见伊尹

《商汤见伊尹》是一篇短文,讲述的是商汤听到伊尹之名后想要前去拜访,主要是商汤与他的一个手下之间为此事产生一段对话。虽然短短不过百来个字,却很好地体现出商汤求贤若渴的明君形象,此外也衬托出伊尹的才能。

商汤见伊尹(网络图)

全篇主要讲,商汤想要前往拜访伊尹,让彭家的儿子为自己驾车。在半路上的时候,彭家的儿子向商汤抱怨,说伊尹只是一个平凡人甚至还是一个奴隶,你想要见他下命令叫他来就可以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光荣了。商汤回答道,如今有一种药,吃了可以耳聪目明,我一定会很开心地去吃,而商汤对于国家而言就一服良药,你不让我去见他就是不想让我身体恢复变好。于是,商汤很生气就让彭家儿子下车,不让他给自己驾车了。

这篇短文所讲的故事发生前,伊尹只是有莘国的一介奴隶,以烹饪和研究尧舜等上古君王而出名,而商汤已经继承商国,是一个大诸侯国的国王。可当时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荒淫无道,对各诸侯国采取残忍的统治,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夏朝国运即将走到尽头。因此,颇有野心的商汤才如此求贤若渴地希望得到伊尹的辅佐。

之后,商汤多次前往聘请伊尹,但被有莘王反对而事不成,最后通过迎娶他的女儿才得到他的同意,成功得到了伊尹。正是伊尹的辅政下,商汤最后得以讨伐夏朝建立商朝。因此,商汤见伊尹的故事,可以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相媲美。

伊尹霍光

伊尹是夏朝末年生人,商朝的开国功臣,而霍光则是西汉的政治家。两人从时间上相差有1500年左右,但在后世常常被相提并论,称之为伊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两人都历经多任君王;二是都废立过君王。

霍光辅政(网络图)

伊尹和霍光在各自的朝代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伊尹先后历经了五位商朝的皇帝,第一个是开国的商汤。伊尹是丞相,也是君王的老师,在太甲放逐期间还摄政过三年。而霍光则先后历经了四位西汉的皇帝,第一个是武帝刘彻。霍光在武帝临终前就被封为了大将军大司马,之后更是独揽大权,权倾朝野。而在他们的辅政下,皇帝都还算贤明,国家也基本繁荣,因此都被后世评价为贤相或者忠臣。

不过相比身份和地位,两人被并称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都废立过皇帝的经历。伊尹曾经因为太甲不行德政、不遵法制而将其废黜,在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见其改过自新而把他迎接回来并重新扶立为王。

霍光则是因为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又无子嗣,在与群臣以及太后商议后,拥立刘贺继承皇位。可惜刘贺即位后荒淫无道,还不听劝阻,霍光只好又将其废黜。刘贺在位只有27天,史称汉废帝。之后,霍光又请来刘彻的曾孙刘询,拥立他登上皇位,史称汉宣帝。

伊尹和霍光两人的废立之事,都可以说是废无道而立有道的典范,所以后世往往把权臣废立皇帝称为伊霍之事。

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伊尹,名挚,是商汤的右相,伊尹帮助商汤消灭了夏,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是商汤到太甲时期商朝的元老。消灭夏建立了商朝以后,将伊尹立为卿士,处理朝中政务。商汤死后,伊尹深感任重而道远,于是伊尹立太丁长子太甲为王并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太甲的身上。这也是伊尹放太甲的典故由来的开始。

伊尹画像(网络图)

但是太甲继位后不修德政,破坏了商汤的法制,是个暴虐的昏君。伊尹对商汤的未来很担忧,多次劝说无效后便在商汤的墓地所在地建了一座桐宫,气氛十分庄严肃穆。伊尹还为太甲写了《伊训》、《肆命》、《殂后》,《伊训》的内容是伊尹对他的告诫教导,《肆命》是教导他如何当政,而《殂后》则是当朝的政治制度。而太甲面对自己父王的陵墓,终于意识到伊尹放逐他的原因,从迷茫中醒悟过来,开始奋发图强,认真阅读体会着每本书的含义,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心思缜密,思想沉稳,勤劳爱民的人。

而在他被放逐的时期,伊尹一直代太甲管理政务;三年以后,太甲已经改变成了另一个人,伊尹便恢复其王位。第二次登位的太甲以身作则,百姓臣服,一片安宁。伊尹放太甲的典故也便从人们的口中传了开来。后来,伊尹为了褒奖太甲,特意为他写了《太甲训》,太甲还为后来的中兴打下了的基础。这便是伊尹放太甲的典故。

伊尹故里

不仅伊尹之死在历史上是一个千古之迷,他的出生其实现在也并不清楚,这导致全中国各地有好几个伊尹墓的同时,也有好几处伊尹故里,当地人都对自己的真实性深信不疑,而且常常能讲出点历史依据,说得头头是道。

伊尹故里(网络图)

就已有历史文献来看,伊尹出生在有莘国,具体说是空桑。有一个传说,里面空桑是指伊尹的生母肉身化成的空心的桑树。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地名,具体如何现在无从所知。

现在一般认为,伊尹故里是在河南,不过只河南省就有三个地方有伊尹故里,都在争抢这个名头,其中洛阳有两处。洛阳嵩县认为自己是伊尹故里的证据是,那里的伊尹祠一个尹姑冢,此外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史料文献提到当地与伊尹的关系。洛阳伊川县则是根据伊尹母亲生活在伊水的故事为判断,而伊河全流域都在洛阳境内。

相比上面两个,开封杞县的伊尹故里被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最具有可信度。当地有一个空桑村,有关这个村是伊尹出生地的历史记载有不少,还记载当地原来有一座伊尹庙可惜早就被毁坏。此外,据说当地有一条河流古时候就叫做伊水。杞县还有一个别人无法比较的证据,那就是伊尹的后裔以及他们的家谱。后代至今已经传了有140代,每一代都在家谱上有清楚的记载。

标签: 伊尹

更多文章

  • 本是乡野布衣的伊尹两度为奴终成历史第一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伊尹,伊尹为相

    最初的时候,他只是乡野田间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农夫。生于伊水,长于伊水,也得名于伊水。只因有仁人志士之心,建功立业之大志。他三易其主,心甘情愿两度为奴。卧薪尝胆的事儿他干,破釜沉舟的事儿他也干,然而苦心人天不负,他尽其一生终成大业,为后世敬仰千年。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汤名相——伊尹。在夏朝末年,氏

  • 历史真相究竟是伊尹放太甲还是太甲杀伊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伊尹

    伊尹是商朝开国功臣,先后辅佐多位君王,更与他放逐太甲又重新扶立他为王的故事颇有关系。但是在史书《竹书纪年》中最后却发展成了太甲杀伊尹。究竟事情的真相如何?我伊尹放太甲《伊尹放太甲》是西汉司马迁对伊尹放逐太甲后又重新扶立他的故事的记载,收录于《史记》的第三卷殷本纪中。虽然《史记》对这个故事的描述只有寥

  • 伊尹是中医汤剂的创始人,他都有哪些传奇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朝,伊尹

    伊尹,商初右丞相。名挚。今洛阳人,奴隶出身。因其母曾在伊水居住,以伊为姓。尹是他的官名,所以称为伊尹。伊尹,在甲骨文中称“伊”,金文中称为“伊小臣”,金文中“小臣”的身份是奴隶,但又区别于一般的奴隶,是管理奴隶的小头目。小臣是指伊尹的身份和地位,不是名字。伊尹作了商汤的右相,执掌了商的大权,又称其为

  • 伊尹对商朝贡献有哪些?为何死后以天子之礼葬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朝,伊尹

    伊尹名挚,是有莘氏在桑树林拾到的弃儿,因其养母住在伊水边上,所以以水为氏。虽然伊尹身材短小,面庞不出众,但足智多谋,聪明异常,志向远大,当时夏王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鱼肉百姓,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于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劝他高举义旗取夏桀之位而代之。商汤和伊尹相谈后,

  • 历史上唯一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伊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伊尹,商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伊尹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遗世仰高风,乘舟梦日边历史愈久远,很多的事实便模糊不清了,几近神话,即使是专家也头疼,比如这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现在也是因为缺乏出土物的证明而被置疑。这个也没办法,那个时候毕竟还没文字,从口口相传到有文字记载,那也

  • 历史上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季历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姬昌

    姬昌之父季历励精图治,对周国周边的戎狄部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网络配图周国势力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商王的猜忌。网络配图商王文丁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为西方诸侯之长,实则软禁了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周人葬季历于楚山。网

  • “文丁杀季历”事件是什么?季历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朝,季历,文丁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周王季的故事。商王武乙死于河渭之间后,即位的是他与妣戊的儿子文丁。文丁在《史记殷本纪》作“太丁”,但古本《竹书纪年》与殷墟卜辞都作“文丁”,此外卜辞还作“文武丁”,是第一位用双谥的君王。武乙之死虽然疑点重重,但没有什么确凿证据,而且文丁上台伊始,还不清楚周人的

  • 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姬昌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朝,姬昌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制定军国大

  • 崇侯虎是怎么死的?姜子牙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崇侯虎,商朝

    姜子牙成为大周丞相之后,为何一定要杀了崇侯虎?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姜子牙离开昆仑山之后,不是直接去了西岐,反倒是来到了朝歌。靠着自己能掐会算,能看透妖怪,姜子牙杀了玉石琵琶精,得到纣王赏识,成为了商朝下大夫。但杀了琵琶精,姜子牙却得罪了妲己。在妲己的算计下,

  • 典韦为何被称为古之恶来?“古之恶来”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典韦

    典韦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对于典韦咱们应该都不是太陌生,三国超级猛将,外号“古之恶来”。其乃是曹操贴身猛将,许诸的前辈,曾以肉身为曹操挡箭,用自己命救得曹操性命。是古代忠仆的典范。至于他这个“古之恶来”的称号,主要来源于一个古称。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