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35 更新时间:2024/1/22 20:42:50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章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章纶(1413年—1483年4月28日),字大经,温州乐清(今乐清雁荡山北麓南阁村)人。明代名臣、藏书家。祖先原为乐清北阁吴氏,后出继南阁章氏,遂以章为姓。

正统四年(1439年)章纶登进士第,官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年间升任礼部仪制郎中。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在礼部侍郎位20年不得升迁。成化十二年(1476年)辞官回乡。成化十九年(1483年)去世,享年71岁。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赠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恭毅。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

人物生平

章纶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生在温州乐清。正统四年(1439年),章纶登进士第,获授南京礼部主事。

景泰初年,章纶被召回任礼部仪制郎中。章纶见国家多有变故,经常慷慨上书论事。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也先议和后,章纶请求全力修整武备,以待将来之变。宦官兴安请代宗修建大隆福寺,建成之后,代宗将临幸该寺,章纶与河东盐运判官杨浩均上疏劝谏,代宗便取消前往的计划。章纶又因发生灾异,请求寻找导致灾变的原因,用语非常恳切。

景泰五年(1454年)五月,钟同上奏请求复立储君(即明宪宗朱见深)。两天后,章纶也上疏陈述修德消灾等十四项建议。主要为:“宦官不可干预外朝政事,佞臣不可偷窃事权,后宫不可盛行声色。凡阴盛之类的事,请都禁止。”他又说:“孝悌是百行之本。愿陛下退朝之后朝见两宫皇太后,修问安视膳食之仪。上皇(明英宗)君临天下十四年,是天下之父。陛下曾亲受册封,是上皇之臣。陛下与上皇,形虽异体,实同一人。臣伏读奉迎上皇回宫的诏书说:‘礼惟有加尊而不能降低,义则以卑来奉尊。’望陛下履行这一诺言,或者在初一、十五,或者在节日元旦,率领群臣在延和门朝见上皇,以示兄弟之情,这实是天下的至愿。还要请恢复汪皇后中宫的地位,以正天下之母仪;恢复沂王储君的地位,以定天下之大本。这样则和气充盈,灾异自消。”

奏疏呈入后,代宗大怒。当时太阳落山、宫门已经关闭,代宗于是命将圣旨从门缝中传出,立即将章纶和钟同逮入诏狱。他们受到惨酷的拷打,逼迫他们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地)的情况。二人濒临死亡,但终无一语。正好刮起大风,飞扬的尘沙使白昼变暗,案情稍得缓解。代宗令禁锢他们。次年,杖打廖庄于宫门之下,并封杖到狱中杖打章纶、钟同各一百下。钟同竟被打死,章纶仍长期关押。

英宗复位后,郭登说章纶和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人都因直言而忤逆了时政,宜加以表彰和提拔。英宗于是立即释放章纶。英宗命内侍宦官寻找章纶先前的奏疏,但找不到。内侍从旁背诵了几句,英宗叹息再三,升章纶为礼部右侍郎。

章纶既因具备大节被英宗所重,但性格仍很刚直,不能随俗。石亨贵幸之后,召公卿去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多次与尚书杨善论事意见不合,石亨、杨善便一同贬低章纶。章纶于是被调到南京礼部,又在那里改调到吏部。

宪宗即位后,有关官员根据遗诏请求宪宗举行大婚。章纶说:“先帝山陵尚新,年号还没改,先帝逝世百日即改行吉礼,心中能自安吗?陛下登基之初,应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根源于此,请待来春之后再举行。”他的建议虽然不被采纳,但天下都很敬重他的话。

成化元年(1465年),两淮闹饥荒,章纶上奏救荒四条建议,都被批准了。

成化四年(1468年)秋,章纶的儿子玄应冒名考中会试。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人因此弹劾章纶,宪宗命侍郎叶盛调查。

成化五年(1469年),章纶与佥都御史高明考察百官,二人意见不合。奏疏呈上后,章纶又独自上奏说给事中王让不参加考察,并且说高明刚愎自用,自己的意见多不见赞同,请求将他与高明一同罢免。他的奏章都下到叶盛等人手中。于是王让以及参加考察的诸臣连着上书弹劾章纶。章纶也多次上疏请求罢免。宪宗不听。后来叶盛等人查出玄应确实是冒名。宪宗宽宥了章纶,而他所奏的其他事情,也都不问。不久,他又转调礼部。温州知府范奎被弹劾调官,章纶说:“温州是臣的故乡,范奎大得民心。他解官之日,士民三万人哭泣攀着车辕,留了十八天才得离去。请求让他回任,以安慰民望。”奏章下到有关部门,竟被搁置。

章纶性戆直,好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喜欢。他任侍郎二十年,不得升迁,以年老请求离去。

成化十三年(1477年),在家乡南阁建祖先祠及学校,筑藏书楼。

成化十九年(1483年)三月二十三日(4月28日),章纶逝世,年七十一。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章纶的妻子张氏呈上他的奏稿,并请加恩,宪宗嘉奖叹息。七月,宪宗赠章纶为南京礼部尚书,谥号“恭毅”,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为鸿胪寺典簿。朝廷为表彰其德行,特立“会魁”、“尚书”牌坊。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同样是对待功臣,朱元璋为何不像赵匡胤一样杯酒释兵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赵匡胤,文史百科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朝建立后不久就开始进行北伐,元顺帝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明朝统一之后,在朱元璋的领导下,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过朱元璋却做了件很残忍的事情,就是诛杀功臣。借着胡蓝之狱,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所有的功臣基本上被朱元璋杀光了。

  • 阔亦田之战中成吉思汗处于弱势,他是如何转败为胜的?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阔亦田之战,蒙古,战史风云

    阔亦田之战大家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阔亦田之战意义非凡,是成吉思汗取得蒙古部落最高领导权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此次战役,以参战人数最多、较量的回合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而闻名于世,因成吉思汗用兵变化无常而被《世界战争史》等历史书籍收录。此次战役,也让成吉思汗的军事谋略文化正式形成,其中的

  • 齐襄公去世以后,皇位是谁来继承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襄公,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大家好,从古至今人们为了所谓的权利争个你死我活,古代所谓的皇位更是受到很多人的觊觎,为了能够坐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位,不惜兄弟相残,父子相残。咱们今天要讲的就是齐国皇位的争夺。庄王十一年,郕国在齐国和鲁国的联军攻击下投降。至此,齐襄公的霸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要他能够会盟诸侯,就足以被称为一方

  • 赵树理小说中的“小二黑”以谁为原型而创作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野史秘闻

    “小二黑”是谁?这个要从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说起。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里面“小二黑”原型是山西省左权县横岭村人,名叫岳冬至,也确实是该村民兵小队长。但是,原型人物并没有如愿和自由恋爱的“小芹”结婚,而是在和&ldquo

  • 夏侯徽是怎么死的?司马师为什么要毒死自己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夏侯徽,三国,风云人物

    夏侯徽非常聪明,“后雅有识度,帝每有所为,必豫筹画”(《晋书》)。就连司马师想要做什么都要妻子夏侯徽来筹谋,但是司马氏一族野心熏天,而夏侯一家与曹家“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魏书》),所以夏侯徽的聪慧加上娘家与皇帝的关系使得司马师忌惮不已,史书中记载:“后知帝非魏之纯臣,帝深

  • 朱常洛即位以后,为什么却没有报复害过她的郑贵妃?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孝端显皇后王喜姐,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原配。当初朱元璋留下祖训:“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可想而知,在这种制度下被选出来的王喜姐,一定是个端庄贤德的女子,史书记载其:“性端谨,以慈孝著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开始,明神宗与王皇后的感情很好,两人在宫中同

  • 季杼江东之战的经过如何?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朝,季杼,战史风云

    杼是中国夏朝第七任君主,名字另作予、宁、伫、宇、相曼、舆或作季杼。少康之子,槐的父亲。在位17年。少康中兴时奉命在戈诱杀寒豷,夏朝至此复国。予在位期间发明一种用兽皮做的甲,是中国战甲的创始。有了战甲之后,士兵战斗力大增,夏朝便积极对外扩张,彻底征服了东夷各国,夏朝国势也进入鼎盛期。《竹书纪年》记载予

  • 邺都兵变的发生背景是什么?有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五代,李存勖,历史解密

    五代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二至四月,蕃汉总管李嗣源乘出讨邺都(今河北省大名县)赵在礼兵变,回师攻取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入洛阳称帝的作战,史称邺都兵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发生背景同光元年(923年),后唐灭后梁后,庄宗李存勖嫉贤害能,冷遇、猜忌宿将功臣,致上下离心。四年二月,魏

  • 孝章宋皇后温婉贤良,赵匡胤死后却被赵光义无情苛待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光义,宋朝,野史秘闻

    出身显赫、年轻貌美的宋氏,成了赵匡胤的继室据《宋史·后妃传》所载,孝章宋皇后温柔嘉善、温婉贤良,独具慧心,照顾赵匡胤体贴入微,深得赵匡胤的宠爱;她出身名门,生母乃是后汉永宁公主,父亲宋偓官至节度使,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外孙,其生母也是公主,她的母族可谓是三朝国戚;《宋史·宋偓传》记载到“近代贵盛,鲜有

  • 在经济与军事方面,中唐贤相陆贽有哪些想法与主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陆贽,字敬舆,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宰相,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他是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西汉谋臣张良。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陆贽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