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曾听信谗言差点误杀长子,朱高炽是怎么躲过杀身之祸

朱棣曾听信谗言差点误杀长子,朱高炽是怎么躲过杀身之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868 更新时间:2024/1/21 13:30:02

朱高炽朱棣的长子,其早在洪武时期就被朱元璋立为燕世子,将来继承燕王位,这引起了两个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的不满与嫉妒,二人没少对朱棣说大哥的坏话,朱棣本就不喜欢“中看不中用”的又胖又跛的朱高炽,有了两个小儿子的恶意中伤,就更加嫌弃大儿子了。

特别是到了靖难战争时期,朱高炽是一介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被朱棣安排留守北平,而让喜武不喜文的老二朱高煦随着出征,于是朱高煦就利用这个机会竭力诋毁哥哥朱高炽,以便谋取继承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素有机灵鬼之称的老三朱高燧也没闲着,也想争取升一下职。朱高燧的开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时常在朱棣跟前跑腿的贴心宦官黄俨。

宦官本是在宫中干些洒扫粗活的贱役,地位低得不能再低了,于是生理不健全导致了身心的扭曲,为了改变自身的地位,在那个随时都充满杀机的绝对权力中心,他们必须得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明察秋毫,博得最高主子的欢心,这样才能将自己从人下人变成人上人。黄俨就是这么一个狡黠的宦官,他多次接受朱棣委派的秘密使命,并能很好地完成,因而很得燕王朱棣的喜欢。不过黄俨并没有至此停下脚步,他要谋求更为长远的利益,因为现在的燕王毕竟已经40岁了,即使夺到了皇位也干不了多长时间,因此自己必须要结交好现在主子的未来接班人。朱高炽早就是世子了,身边不乏有人;朱高煦虽是恶棍武夫,但在战争中也结识了一些战友将士,在这两个王子身上下工夫,将来他俩之中无论哪个登基了都不会首先感激自己的。而三王子朱高燧倒是个潜力股,他既是燕王朱棣的嫡子,有着继位的优势,又是家中排行老三,在朱棣的儿子中年龄最小,天下父母多偏爱最小的,朱棣也不例外。黄俨看准了,从朱棣喜爱之子朱高燧下手,他阴结朋党,千方百计地宣传三王子朱高燧的“美德”,并与二王子朱高煦一派达成了默契,建立起统一战线,想共同扳倒朱高炽。

看到朱棣出兵远征建文朝廷军,黄俨逮住机会让人散布谣言,说:“燕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有暗通建文朝廷之嫌,用不了多少时间他就会让父王回不了北平大本营!”谣言是可怕的,本来就对朱高炽不满意的朱棣开始犯嘀咕了:“会是真的吗?”他吃不准,就问身边的二儿子朱高煦:“人们在谣传,说你大哥暗通建文朝廷,共同对抗为父?”一直对大哥鸡蛋里挑骨头的朱高煦听到这般问话,知道父亲的疑心病又犯了,这可是整治大哥的好机会!于是他就在父王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你别看我大哥那憨厚的样子,其实呀早在皇爷爷(朱元璋)在世时,他就与皇太孙朱允炆关系很密切了。”朱棣听完后没吭声,但心里十分恼火,可惜分身无术,自己在外打仗,“老家”的那些迷惑事再多也只好忍忍了。

正好这时建文朝廷军队吃了败仗,皇帝朱允炆采纳了大臣方孝孺的建议,实施“离间计”,想让朱高炽背叛父亲朱棣,与建文朝廷合作,朝廷则许诺封他为燕王。计策定好后就修书一封,派上使臣前往北平,递交给朱高炽。朱高炽拿到建文朝廷的信件后认真地思虑了一番,从常理角度来讲,自己与朱允炆关系确实不错,堂兄弟之间书信来往纯属正常。但现在是战争时期,双方处于敌对的阵营,总不会堂兄弟之间送封书信嘘寒问暖吧?再说我那个多疑又暴躁的父亲本身就很鬼,他对我一向不满,我要是拆了建文皇帝的书信,即使内容为堂兄弟间传递友情和亲情的,也将会招来大祸。与其这样,倒不如不拆为好。想到这里,朱高炽下令,让人将朝廷使者押解起来,并原封不动地将书信一同送往父亲朱棣的兵营里去。《明仁宗实录》、《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再说此时的朱棣在兵营里刚刚会面了一个秘密使者,这使者便是宦官黄俨派来的,他告诉朱棣:“世子朱高炽与建文朝廷暗中密谋通好,并有书信往来。现在带着建文皇帝书信的朝廷使臣已经到了世子殿下留守的北平城里呐!”话音刚落,兵营外面有军士来奏报:“世子朱高炽派遣的使者到了军营。”朱棣立即吩咐,赶紧让他进来。

看到被绑住的建文朝廷使者,开了原封不动的信件,朱棣几乎一口气就将它读完了,随即惊呼道:“我差一点错杀了我儿高炽啊。父子之间,亲人至爱,尚且被人离间,更何况说君臣之间就没有小人的挑唆吗?”《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本纪》

正因为自身拥有常人不察的大智慧,朱高炽才及时化解了一场可能会致命的危机。事后有人十分好奇地问他:“你料想到了别人要离间你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吗?”朱高炽说:“我不知。”左右又有人问:“这个节骨眼上你能不知吗?”朱高炽智慧地回答:“我所应该知道的是,恭恭敬敬地尽到一个做儿子的应尽之责”。《明仁宗实录》

与两个弟弟的锋芒毕露相比,朱高炽的憨厚为人和智慧处事及时正确地应对了随时都可能降临的杀机,坐稳了世子的宝座。

标签: 朱棣,朱高炽

更多文章

  • 他二十四岁成为状元,嘉靖登基没多久,发生件事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伯虎

    说到明朝大才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唐伯虎。“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确实吟的一首好诗。只不过唐同学更多的是因为《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而被人熟知,明朝大才子的名号还轮不到他。明朝公认的三大才子分别为:解缙、徐渭以及杨慎。解缙大家应该都知道,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

  • 乾隆留给他儿子的一份礼物,打开后,发财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嘉庆,乾隆,

    今天说的这位名人,可是乾隆爷面前的大红人和珅,接下来详细聊聊和珅的情况。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清朝中期权臣、商人。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无依无

  • 中国三大奸臣,声名狼藉不堪但是作品却价值千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蔡京

    在中国古代,选拔人才时,通常要求“德才兼备”。在东汉末年的三国乱世,曹操为了选拔人才,首次提出“唯才是举”!可以说,盛世要求“德才兼备”,乱世追求“唯才是举”!如今,在文艺圈里,大家都听过一个词,评价老一辈艺术家通常会说“德艺双馨”,其实就是“德才兼备”!当然,现实情况大家都知道,德艺双馨之人何其稀

  • 将云贵高原纳入中国版图的将军,为何下场最后落到如此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傅友德,云贵高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即位,建立明朝。建国之后,为了统一天下,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师北伐,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洪武元年八月,大军攻破元大都,元顺帝仓惶北窜,元朝灭亡。明军随即挥师西进,攻取山西,略定甘陕。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明朝兵分两路,水陆并进,分别从陕西

  • 明朝一人把岳飞的梦想变成现实,却是后人眼中的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叶梦熊

    岳飞的《满江红》传唱千古,其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更让人慷慨拔剑长叹息!明朝就有一位人物,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平朔方勒石贺兰山》:“尽道将军意气豪,朔方战罢解征袍。功成自古皆天幸,却笑人间说六韬。”在贺兰山上立了块石碑:老夫我功成身退,但求痛快,杀伐已尽,千里不留名。这人是谁?他叫叶梦熊,少年

  • 盘点中国古代五大巾帼英雄,你最佩服哪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花木兰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外出打仗都是男人的事情,很少有女人掺和,即使掺和了影响力也被男子所压制,所以在我国古代战场上即使有女性将军大多也被埋没,能够留存下来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在我国古代有五大巾帼英雄,最后一个被世人称赞了上千年。第五名:梁红玉梁红玉出生于江苏淮安,关于她的名字有很多说法,因为在所有的

  • 战国七雄里,为何只有秦国能依靠外来人才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战国,秦始皇,商鞅,

    众所周知,战国七雄中最终统一天下的是秦国。但秦国并不只是依靠自己人统一的天下,在历史上对秦国统一天下做出巨大贡献的名臣有很多都是外来人,比如商鞅(卫国)、张仪(魏国)、范雎(魏国)、李斯(楚国)等等。这些外来人才在秦国被称为“客卿”,而学界也公认“客卿”是秦国最后能够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战国

  • 这才是宋朝最厉害的名将世家,跟他们比杨家将只能算小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以武将出身,谋夺了后周柴家天下。其吸取唐朝、五代时期藩镇作乱的历史教训,极力抑制武人势力。故有宋一朝,武将始终处于文人的压抑之下,很少能走到政治权力的顶峰。这一方面保持了政局的相对稳定,却也造成了宋王朝军事上的积弱,始终没有摆脱外族的侵扰,最终亡于蒙古人之手。所谓乱世出英雄,大宋朝虽然在军事上

  • 宋真宗为何要封禅,为了封禅,他捏造了哪些事件,做出了何种妥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真宗

    宋真宗年号年号,是指我国古代皇权下的产物,用来记录封建王朝存活时期的代号。它最初由汉武帝刘彻开始实行,元狩成为了他的第一个年号。一位皇帝大多数只有一个年号,用来记录他的在位年数,比如康熙、乾隆等。那么宋真宗的年号是什么?他是不是只有一个年号,宋真宗年号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宋真宗赵恒的一生,有一件

  • 他是希特勒最忠实的小弟,鞠躬尽瘁,最后死在了指挥岗位上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希特勒

    如果要问一名军人最好的归宿在哪里,无疑就是沙场了。如若能鞠躬尽瘁、马革裹尸,亦算得上军人之殊荣了。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可谓良将辈出,然而帝国没落之际,或降或反,惟独一人因过度操劳而累死在岗位上。他就是被誉为天才元帅的瓦尔特·冯·赖歇瑙。一看到名字中间有个“冯”字,您肯定知道,这又是一个贵族出身的普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