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都城为何迁到北京 朱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明朝都城为何迁到北京 朱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576 更新时间:2024/1/28 4:38:09

还不知道:明朝都城为何迁到北京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元璋,元末天下大乱,参加起义军,最后成为一代豪杰,代替蒙古人坐了天下。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朱元璋在权衡之下,选择了自己的起家之地应天府(今南京)作为大明的国都。后来我们知道随着朱元璋的驾崩,他并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辈们,而是选择了已经早他之前去世的太子,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允炆继承了大统。

对于能力,魄力,胆识各方面都像他的朱棣却与皇位无缘。这本身就让朱棣这个皇叔心里不平衡,一直想找个机会代替自己的侄子。后来随着建文帝上台没多久,听身边的近臣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决定削藩。这个时候朱棣就以自己侄儿身边有小人奸臣在挑拨皇亲之间的关系。所以就以清君侧的名义,起了兵反了朝廷,史称靖难之役。

朱允炆

后来朱棣成了最后的大赢家,也就是后来我们所属知的明成祖朱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还有耗全国之力编著的《永乐大典》,也是在他手下完成的。功劳巨大,一点不比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差。我们知道后来在朱棣代替了建文帝朱允炆成为了皇帝以后,没过多久就把都城迁到了自己的大本营北京了。

朱元璋是一个生性多疑之人,总感觉把兵力放到外人手中,去保卫自己的江山,总让他感觉不靠谱。出于这种心态他把天下的兵权都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们,让他们戍守边疆。作为危险指数最高的北京方圆一代,朱元璋也是知人善用,把最像他的儿子,也就是最勇猛的朱棣派到了北京一代作为藩王,让他统领重兵,保卫山河。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朱棣能有兵力和朝廷对抗,并且最终取得胜利。

这和朱元璋给自己的孙子挖的坑有莫大的关系。就是这种原因,后来人认为朱棣迁都就是因为他在北京住惯了,喜欢北京。并且那是自己的大本营,心里更加舒坦。并且自己的皇位是抢夺来的,自己的父皇朱元璋的孝陵就在南京,这一点让他心里感觉怪怪的,所以才会选择迁都。

这些理由未免太过于牵强,首先迁都不是一件小事情。要耗费大量的国力、人力、物力。皇帝虽然权利大,但也不能如此任性!其实关于朱棣迁都一事,并不是朱棣本人首提的。朱元璋早就有迁都的打算,当年选择定都南京,也只是权宜之计。在朱元璋未死之前,就派了太子去重新挑选国都,当时太子朱标就去了西安等地考察。但谁知太子回来后不久就去世了,这一下子让朱元璋慌了神,再也没心思提迁都的事了。这件事就一直搁置到了明成祖朱棣这代人身上。

朱棣像

其实当初选择南京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南京因为经济发达,自古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可以保证帝国经济命脉的运转;二来南京作为朱元璋一开始的大本营,城池宫殿也已经修剪的差不多。再加上几十年来的战乱,朱元璋接手的已经是千疮百孔的帝国,经不起怎么大工程的折腾。并且朱元璋以及众多明朝开国将领都是淮西人,比邻家乡凤阳。出于内心的私心也想在家乡附近建都,这样可以在经济上辐射家乡,也方便以后给祖宗上坟磕头什么的。

其实朱元璋一开始就准备在自己的家乡凤阳建都,最后是在众臣的反对中才迫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的选择。但也是把凤阳立为中都了,它和大梁(今开封)为北京(也就是北方的首都),南京(南方的都城),凤阳为中都朱元璋在这三个地方大兴土木,这些被称为明初三都。

明朝南京

既然家乡选择不了了,只能从心底让一步,那就在南京建都吧。到随之而来有一个大问题,一直在牵动明朝统治者的心。那就是明朝的最大敌人,蒙古人虽然已经被打败,逃离中原。但是残余力量一直没有死心,准备死灰复燃,东山再起,他们在北方时侵扰这明朝政府。朱棣作为原来北京地区的藩王,又不得不亲自领兵去征讨。

但是偶尔一次两次就可以,这样长久以往。朱棣的身体肯定也吃不消,并且蒙古人也是看准了明朝国都在南京,奈何不了他们。所以总是有事没事的侵扰北京边境,就是在这种外患下,才逼迫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本文参考文献:《明史》

标签: 明朝北京

更多文章

  • 顺治对崇祯到底是什么情感?为他修坟立碑还经常在坟前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顺治,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顺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顺治和崇祯,一个是率兵入关定鼎中原,被子孙们尊称为世祖,一个则刚愎自用,亲手把大明王朝送进了棺材。双方功绩相差悬殊,评价更是不同。更何况要不是满请人在大明边疆搞事情,明朝也未必会灭亡。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顺治和失败者的崇祯,这样的开国之主

  • 噶尔丹是怎么崛起的?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噶尔丹,清朝

    还不知道准噶尔汗国的缔造者,噶尔丹是如何崛起的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1644年,是中国极为关键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势力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在闯王李自成的率领下攻破北京城,并逼迫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李自成在北京城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大

  • 哥哥将他赶出家门,他衣锦还乡还培养两个侄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陈希亮,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希亮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016年,即北宋大中祥符九年,眉州青神陈家发生了一段纠纷。陈家的父母早早就去世了,但因为是世代官宦之家,生活富足,田产也很多,是当地的大地主。家中主事的是长兄,弟弟陈希亮则在家读书,准备科举考试,光耀门楣。本来这样的安排不错,

  • 包拯吐宋仁宗口水宋仁宗为什么不办他?宋仁宗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宋仁宗

    包拯吐宋仁宗口水宋仁宗为什么不办他?宋仁宗是个怎么样的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吐口水这种行为,其实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如果不是有特殊的规定,这种行为都是很不合适也非常不礼貌的,尤其是在古代,一个臣子面对皇帝的时候,如果吐了口水,恐怕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吧。但是历史上就有这

  • 韩滔为的什么被称为百胜将军?他从没打过胜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滔,宋朝

    韩滔没有打过胜仗,为何号称百胜将军,还排在四十二位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水泊梁山可谓是人才济济,一百零八条好汉的绰号那是五花八门,满是奇葩,但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写照,而有些人的绰号就并非如此,甚至是相差万里,离谱的骇人。今天就来韶韶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排名第42位

  • 汉景帝册封刘荣为太子 为什么最后他会被废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刘荣

    还不知道:太子刘荣为何被废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道汉武帝刘彻,他的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西汉的第七个皇帝,刘彻在历史上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虽然刘彻是太子之位坐上皇帝的位置,但是汉景帝刚开始的时候立的太子并不是刘彻,汉景帝刚开

  • 慈禧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她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后宫

    还不知道:慈禧最后一天是怎么度过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

  • 薛刚哪里来的胆子敢把当朝宰相打个鼻青脸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薛刚,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丞相过街人人让路,薛刚不但不让,还把丞相拽出轿,打个鼻青脸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当官的经过闹市,场面都很气派,凡是够得上品级的都坐轿子,前呼后拥,如果是出公差,前面有人鸣锣开道,后面有衙役保护,还有人打着肃静、回避的牌子。这些场面,我们在电视、电

  • 孙膑几乎被庞涓断了生路,他又是怎么复仇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膑,战国

    毁了容貌断了双腿,孙膑几乎被庞涓断了生路,他是如何复仇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孙子兵法》相信已是家喻户晓,其作者孙武被誉为“兵圣”而受世人尊崇。孙武是兵法领域的翘楚,他的后代中自然有人延续了他的资质。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出生于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北一带,是孙武的

  • 公孙胜:一百零八好汉唯有他结局最好,借探亲为由,一去不复返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公孙胜,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百零八好汉唯有他结局最好,看透宋江,借探亲为由,一去不复返,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说到水浒传,很多人都会想起一百零八好汉,想起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鼓上蚤时迁等等。但是这些英雄好汉的结局都是死的死,伤的伤。结局和其他名著不同,这样悲痛的结局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