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病逝前,接连遭受了哪些打击?

刘备病逝前,接连遭受了哪些打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7 更新时间:2024/1/17 11:12:2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病逝白帝城前,接连遭受了哪些异于常人的打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蜀汉昭烈帝刘备在章武三年(223年)驾崩于白帝城,享年63岁。

史书上说刘备是得病去世的,病得还挺严重,那么具体是什么病把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一代枭雄彻底“撂倒”的呢?

一、史籍关于刘备临终前病情的记载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闰6月,刘备在夷陵被孙吴将领陆逊打败,之后退往白帝城,当时手下人都劝他回成都,但刘备执意不肯,下令将白帝城所在的鱼复县改名为永安,在此坚守。《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从时间上看,刘备于章武二年(222年)“秋八月,收兵还巫”,在白帝城最少已经住了5个月,到次年春天前后发现自己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说明这场病与之前的夷陵大战关系不大,是后来得的。《三国志》先主传也记载说刘备“病笃”,但具体什么病没说。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后来把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编辑成《诸葛亮集》,《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了这部文集的目录,根据该目录可知陈寿编纂的《诸葛亮集》共24篇,10.4万字,里面保留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可以弥补《三国志》在某些历史细节上的不足。关于刘备最后的病情,《三国志》等史书虽然没有具体的记载,《诸葛亮集》中却有,在该书里保留着一份刘备临终前给后主刘禅的遗诏,其中说道: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这份遗诏很有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已经成为一句名言。

刘备病逝白帝城前,接连遭受了哪些异于常人的打击?

根据这份遗诏,刘备开始得的是“下痢”,后来又引发了其他并发症,以至于没能挺过来。

“下痢”就是痢疾、拉肚子,本不是什么大毛病,为什么最后竟要了刘备的命呢?

二、刘备去世前接连遭受了多次异于常人的精神打击

刘备一生都在战斗,经常被人追着打,在战场上多次把妻儿都弄丢了,最困难的时候差点儿下海当渔民,但他被时人称为“雄才”、“人杰”、“命世英才”,由草根一步步到了皇帝,说明他的身上有一股能吃苦的精神和可以百折不挠的毅力,与袁绍、袁术等一帆风顺的公子哥比起来,他的抗打击能力强得多。

但自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底开始,3年时间里刘备竟然接连承蒙了至少5次沉重的打击:第一次是关羽被杀,荆州被孙权抢走,当时刘备刚打完汉中之战,人在成都,不知出于怎样的考虑,关羽突然发威,在荆州举兵北上,逼得孙权背后动手,用偷袭的办法夺了荆州,杀了关羽。

第二次是痛杀义子刘封,关羽之死刘封负有不救的责任,后来又涉嫌逼反了孟达,为刘备所不容,把刘封杀了,但刘封是他的义子,杀之而心痛,“为之流涕”。

第三次是张飞之死,刘备决意报仇,与张飞各率一部人马东征,约定在江州会合,还没出发就传来噩耗,张飞被部下杀害,刘备与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他们接连死去,而且都死于阴谋,刘备既痛又恨。

第四次是夷陵惨败,刘备不顾劝阻率数万大军出三峡为关羽、张飞报仇,想重新夺回荆州,开始还顺利,但后来与敌人形成了对峙,刘备着急,多次试图诱敌轻进以实现突破,但都被陆逊识破,陆逊突然采取火攻,蜀军惨败,损失极为严重。

第五次是在夷陵之战前后,马超许靖刘巴等蜀汉重要成员在一年中相继去世,加上已经去世的关羽、张飞、黄忠法正、马良等人,蜀汉面临着“将星陨落、人才凋零”的局面。

上面这些打击,换成袁术,任何一次都得让他“呕血”,而刘备还是艰难地挺过来了。不过这些打击确实太大了,尤其夷陵之战,蜀军被连破40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傅彤及助战的胡王沙摩柯等战死,黄权、杜路、刘宁等人被迫投降,刘备听到消息时简直惊呆了,他仓皇逃出兵营,退入马鞍山,史书说“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

刘备担心在马鞍山被吴军活捉,连夜突围,山路崎岖,骑马很危险,刘备被驿人抬着才闯出了重围,为了逃命,驿人们“烧铙铠断后”,一口气跑了几百里,沿途看到的全是惨像,蜀军的舟船军械、水军步军的物资损失殆尽,尸体漂流在江面上,有的地方“塞江而下”,刘备虽然是打了几十年仗的老兵,但此情此景仍然让他惊骇悲愤,大呼道:“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夷陵之战后孙权及时调整策略,积极向蜀汉示好,刘备才在白帝城得以稳定下来,不过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刘备的心情极为沉痛。痢疾这种病除饮食不洁外,“外感时邪”也是重要诱因,《证治要诀》等医籍都说痢疾为“滞下”,“以气滞成积,积之成痢”。

当时是冬天,天气湿冷,刘备这个北方人大概不太习惯长江边上的这种气候,尽管饮食不会有问题,但由于心情过度沉郁,加上天气和年龄较大的原因,导致刘备的身体抵抗力下降,病倒就不奇怪了。

三、好喝酒或许是刘备消化系统先出问题的根源

但是,刘备的病为什么从拉肚子开始的呢?

史书再也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任何记载,不过从刘备的某些日常行为似乎也可以作一番一番。根据史书记载刘备比较爱喝酒,这大概是他消化系统先出问题的原因。

说刘备爱喝酒,依据不是“青枚煮酒论英雄”那次,而是其他记载。当初,刘璋邀请刘备率兵来益州帮自己打汉中的张鲁,刘备领兵到了成都北边的涪城,刘璋亲自赶来相见,下令就地摆下盛宴给刘备及其手下将士们接风洗尘,这是一场超级大酒,参加的人多达数万,刘璋不仅跟刘备喝,还和刘备手下的将士喝,“欢饮百余日”。

《三国志》记载,有一次刘备大概喝得有点儿多,发现刘璋旁边坐着一个人长得很有特色,“其人饶须”,也就是胡子有点儿多,刘备喝得高兴,就拿他开起了玩笑:“过去我在家乡涿县,那里有很多人姓毛,东西南北都有,县令说哪来这么多毛环绕着涿县?”

刘备是在讲笑话,听领导讲笑话是个学问,会听的人好笑不好笑都笑,不会听的人才会犯傻问笑点在哪里。被刘备调侃的这位仁兄叫张裕,他不属于上面两种人,而是那种傻得不透气的人,他没有笑,也没有抬杠,却顺手回赠了刘备一个笑话:“过去有个人在上党郡潞县当县长,后来升了官,当上了涿县令,该县令辞官回家,别人给他写信,就称他为‘潞涿君’。”

潞与露谐音,涿与啄音同,啄是嘴的意思,露啄即露嘴,也就是没胡须。刘备恰好没胡须,他拿人家胡子多开涮,人家此人就回敬他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还有一次,刘备在葭萌关起兵跟刘璋夺益州,拿下了涪城,大家都挺高兴,刘备下令又在这里摆酒庆贺。席间刘备突然对庞统说:“今天在这里聚会,真是快乐极了!”跟上次一样刘备大概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领导在下属面前一般都是正襟危坐,只有在酒桌上喝高了才会露出原生态。其实领导也是人,让他找个机会发泄发泄挺好,来到益州一年多了,够郁闷的。

可是庞统没喝多,看见在这个公开场合领导失语加失态,很严肃地对刘备说:“跑到这里来攻打别人的国家,还觉得挺高兴,这算不上仁义之师。”刘备一向待人和蔼,但今天喝多了,所以有点儿生气不高兴了:“武王伐纣时也是前歌后舞,难道武王不仁义?先生此言不当,请出去!”庞统还从没见刘备如此生气愤怒,想走不敢走,不走又不行,迟疑再三,还是“统逡巡引退”。

刘备不是一般的领导,酒要喝,事情还能拎得清,脑子很快就清醒下来,想起刚才之言十分后悔,赶紧命人把庞统请来,仍然坐回原位。这种情况下总得有人先有个姿态,主动回个话,不然还是下不了台。通常情况下,不管领导对与不对,主动回话的都应该是下级。可是庞统不管,只顾吃喝,也不向刘备道歉。刘备终于沉不住气了,对庞统说:“刚才咱们的争论,你说谁对谁错?”庞统答道:“咱们都有错。”刘备大笑,宴乐如初。

后面这件事还曾惹来习凿齿和裴松之两位史学家各自一番“上纲上线”的宏论,把庞统和刘备都批评了一番,其实没那么复杂,打了胜仗,高兴,刘备又喝多了,跟常人一样,不免有点小得意,一时忘形,如此而已。

在场面上喝酒,表现比较主动的人要么酒量大,可以轻松喝倒一桌子,要么酒量虽不行却很勇敢,这种人被称为“酒品”好。其实酒桌上未必一定有什么“品”的差别,而是有的人天生不爱喝、有的人天生爱喝,爱喝而酒量不大,说话就会经常走形。

酒量反映的是肝脏解毒能力的大小和消化功能的强弱,酒量不大的人最好少喝。从史书记载的上面这两件事情看,刘备是个酒量不怎么大但有点儿爱喝酒的同志,所以才会多次在酒场上失语失态。刘备的肠胃大概早就有些不对劲了,所以才在最后时刻先出了毛病。

标签: 刘备三国

更多文章

  • 慈禧为什么不肯再慈安太后专用寝宫居住?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慈禧,清朝

    慈安太后死后慈禧太后为何不肯在太后专用寝宫居住,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1861年8月22日,年仅30岁的咸丰帝暴毙于承德避暑山庄。很快,咸丰帝长子、时年6岁的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由于同治帝年幼,咸丰帝的皇后慈安太后和同治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在养心殿垂帘听政,执掌军政大权。慈

  • 慈禧为什么会处死之前帮过她大忙的胜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清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帮了慈禧大忙的胜保 为什么被慈禧下令处死。1861年,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等人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开始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执掌朝政大权。在辛酉政变的关键时刻,肃顺等人气焰十分嚣张。兵部侍郎胜保统领大军前往热河,逼迫肃顺不敢轻举妄动,使得慈禧太后得以

  • 郑贵妃权欲熏天,宠冠六宫,那她为什么不是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郑贵妃,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明神宗的郑贵妃权欲熏天,宠冠六宫,为何一直与皇后位无缘?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郑贵妃生得国色天香,又聪明灵秀善解人意,是明神宗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一度专宠于后宫。在生下三皇子朱常洵之后,被封为贵妃,位居后宫所有妃子之首。她一生得皇帝宠爱,宠冠六宫

  • 万历为什么那么喜欢郑贵妃?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郑贵妃,明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为什么万历皇帝那么喜欢郑贵妃?原因很简单,因为郑贵妃才是朱翊钧的真爱。虽然各种史料中对于郑贵妃的评价极低,甚至不乏恶意中伤之词,但其实我们站在万历皇帝的立场上想想,对于他为什么这么宠爱郑贵妃就不难理解了,因为郑贵妃能真正让他感受到爱和温暖,不将他当成皇帝,而是

  •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早朝只是为了一个妃子?把郑贵妃捧在手心里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郑贵妃,明朝

    万历帝把郑贵妃捧在手心里一辈子,为了她竟然三十年不上朝,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神宗因为一个女人,在位四十年的时间居然有三十年都没去上朝,更是因为这个女人的原因,和大臣们的关系都搞得很僵,还不许别人说他做的不对,一听到有人反对郑贵妃他就烦,甚至要将进言的大臣处死

  • 曹丕当上皇帝之后,他为什么不杀了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丕,三国

    曹丕成为大魏皇帝后,为什么不杀汉献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丕在曹操去世之后,迫不及待的继承了曹操的魏王的王位,从而遭到所有兄弟的不满和反对。由于七步诗的关系,大家都以为,曹丕最大的敌人是曹植,其实,大家都错了,对曹丕构成最大威胁的,是有兵权的

  • 曹丕赐死甄宓后,口中为什么还塞满米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丕,三国

    还不知道一女乱三曹的甄宓,为何最后被曹丕赐死,口中还塞满米糠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甄宓原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妻子。官渡之战袁绍大败,曹操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并在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拿下了袁绍幕府所在地邺城。邺城被曹军攻破后,曹操和曹丕

  • 曹丕临死前说的什么让司马懿惊了一身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丕,三国

    曹丕临死前说了一句话,道出一个秘密,却让司马懿惊出一身冷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在自己继承人的问题上,曾有三个人选。一个是那位早早便已夭折,却天生聪明伶俐的曹冲;一个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曹植;最后一个才是心思深沉的曹丕。然而曹冲早早便就死

  • 曹丕没有没子女后代?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三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文帝曹丕究竟有多少个子女?他们最终的命运如何?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魏文帝曹丕一生内宠很多,仅见于正史者便有16位嫔妃,而这些女人为他至少生下九子三女。跟中年去世的父亲一样,曹丕的子女们大多也是“短命鬼”,相对长寿一点的,除了明帝曹叡外,便只有东海定王曹霖。那么,曹丕

  • 曹操为什么特别不情愿曹丕接皇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丕,三国

    曹丕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为何曹操极不情愿他接班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读过《三国》的朋友大概都清楚,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长子曹昂,等到曹昂遇难后开始属意幼子曹冲,可等到曹冲夭折后,曹操能选择的对象便只有曹丕、曹植兄弟二人。此时以嫡以长,曹丕都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选”,然而曹操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