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爱国将领 民族英雄萨布素简介

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爱国将领 民族英雄萨布素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23 更新时间:2023/12/11 8:01:41

萨布素(1629年—1701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爱国将领,抗俄名将,民族英雄,首任黑龙江将军。

1629年生于宁古塔南马场(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卧龙乡英山村)。

1664,为宁古塔骁骑校时,曾带兵抗击沙俄入侵者。后来累迁至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在当地少数民族的配合下,基本上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军。

1685年,奉命率兵围攻雅克萨城,俄军首领托尔布津投降,被遣返俄国。1686年,托尔布津又率兵至雅克萨筑城盘踞,萨布素遂引兵抵雅克萨城下,大败俄军,使其龟缩城中。沙皇政府闻讯急忙派遣使臣来华,要求停战,并声明已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同中国谈判。萨布素奉命撤围。

1689年,清廷使团赴尼布楚与俄方代表戈洛文谈判,萨布素为使团成员之一,率水师溯流至尼布楚,以保证清朝使团的安全。康熙二十八年,双方在平等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萨布素历任数十年“忠直无隐”、“家无余财”。降职后仍率卜奎(齐齐哈尔)民众治理水患。1701年,萨布素因积郁成疾,卒于黑龙江将军衙门。

人物生平

武将世家

萨布素出生于军人世家,由四世祖充顺巴本开始,世代为岳克通鄂城长。充顺巴本有一名叫哈木都的后代率部归附努尔哈赤,被派往屯驻吉林,在那里定居下来。

萨布素最初任职骁骑校,后迁协领。

康熙十年(1671年)冬,康熙帝亲自到东北阅边,检查防务。令宁古塔将军善布教化、招抚沿边各族内迁吉林。萨布素等积极推行康熙的移民政策,使很多人免遭沙俄蹂躏,宁古塔地区抗俄士气愈加高涨。

康熙十二年(1673年),萨布素任宁古塔镶红旗驻防协领。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派觉罗武默讷率领大臣瞻领长白山,萨布素奉宁古塔将军巴海之命支援他们。任务完成后,次年萨布素被晋封为宁古塔副都统。

抗击沙俄

康熙二十年(1681年),沙俄侵占额尔古纳河地区,强行在中国境内抢劫牲畜、毛皮,掠夺银矿,修筑城堡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沙俄又出兵侵犯黑龙江下游地区,大肆烧杀抢掠。康熙帝命令萨布素与郎坦等将领共同率兵侦察雅克萨及附近地区情况。巴海与萨布素引一千五百人在黑龙江边建造两座木城,分别名为黑龙江及呼玛尔。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萨布素向朝廷上疏,申请在战船建好后立即攻打雅克萨。在北京的官员同意申请,但康熙帝没有批准。不久康熙帝颁令巴海回守吉林,萨布素跟另一名宁古塔副都统瓦礼祜被改派往额苏哩驻守。萨布素调动兵力往额苏哩耕种,又向朝廷申请以宁古塔的军队轮更驻守。康熙帝不希望士兵过于劳苦,于是命令在黑龙江建城,新设黑龙江将军、副都统等职位。

康熙钦定任命“为人甚优”的萨布素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自此开创了东北划分为盛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行政区的格局。

萨布素肩负重任,戍守黑龙江流域,整饬边防,筹画屯田,造船备炮,构筑土墙,挖掘深壕,加固旧瑷珲城作将军官署,使之成为具抗御能力的城堡。他指挥清军,配合黑龙江两岸各族人民,扫荡雅克萨周围各个据点的俄军,并将黑龙江下游沙俄建立的据点均予焚毁,使雅克萨成为孤城。俄军节节败退,清军士气大振。

雅克萨之战

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彭春、萨布素率领清军自瑷珲出发,携战舰、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从爱珲出发,

分水陆两路向雅克萨开进。五月二十二日抵达雅克萨城下,当即向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发出通牒。托尔布津恃巢穴坚固,有兵450人,炮3门,鸟枪300支,拒不从命。清军于五月二十三日分水陆两路列营攻击。陆师布于城南,集战船于城东南,列炮于城北。二十五日黎明,清军发炮轰击,侵略军伤亡甚重,势不能支。托尔布津乞降,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经彭春同意后,俄军撤至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清军赶走侵略军后,平毁雅克萨城,即行回师,留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派兵在爱珲、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屯田,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

沙俄侵略军被迫撤离雅克萨后,贼心不死,继续拼凑兵力,图谋再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莫斯科派兵600增援尼布楚。当获知清军撤走时,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率大批沙俄侵略军再次窜到雅克萨。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愤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年初,康熙接到奏报,即下令反击。七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俄军投降。托尔布津不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考虑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俄军被围困,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侵略军,

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索菲亚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答应所请,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夏,萨布素奉命率1500名清军,驾船驶往尼布楚,参加中俄边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萨布素向清使团提供了黑龙江流域各种自然和历史的准确情况,以及沙俄入侵的罪恶行径,争取了主动。最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迫使沙俄暂时停止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条约签订后,萨布素曾建议驻兵屯田,开发和保卫边疆。

累有功勋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萨布素往北京述职,得到康熙帝的优待:他获得优厚的赏赐,并获准与内大臣同坐。随后萨布素获委任总管索伦等部的贡物,他上疏陈述各部日常生活、风俗、游牧狩猎等情况,并制订相关规例。所有建议都获康熙批准施行。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奏建齐齐哈尔及白都讷城。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奏请于墨尔根(今嫩江县)两翼各立一学,设助教官,选新满洲及锡伯、索伦、达斡尔每佐领下幼童一名,教习书艺,设立满洲学房——龙城书院。为黑龙江建学之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萨布素随从康熙帝征葛尔丹,奉命为东路总指挥,统领东三省八旗兵及科尔沁蒙古兵,自索岳尔齐山进剿,拦截准噶尔军,锐不可当,再立战功。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召萨布素还京。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任一等轻车都尉、赐御袍及缨纬。

由于官场上明争暗斗,萨布素晚年被人弹劾诬陷降职。

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萨布素因积郁成疾,在黑龙江将军衙门去世。

标签: 清朝康熙

更多文章

  • 明英宗亲征就已注定败局;土木堡之变导致的最大恶果是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英宗,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军事衰落的一个关键事件,明英宗一次准备不足的亲征,葬送了大明的精锐部队,武将功勋更是被一窝端了,对于此次事变,后世是多有猜测的,也就是土木堡前后前后数年明军跟瓦剌军的对抗结果,土木堡之变根本就不是明军实力下降,很多人猜测明朝政治内讧的结果,是文人利益集团对武人利益集团的一次无耻的出卖

  • 唐太宗在位期间,真有“女主武王代天下”的传闻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

    《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过一件关于女皇武则天的事情:贞观初年,太白星频繁在白天出现,有史官认为这是女皇将要登基大统的先兆。太史占曰:"女主昌。"而同时民间又有谣言说:"当有女武王者。"《秘记》(秘记亦称谶记,又有图谶、图书等名,政治性历史预言之文本形式,或仅有文字,或兼有图画)中也说:"唐三世之

  • 古代哪个皇帝最会打仗,武功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帝

    中国历史上共出现过422位皇帝,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溥仪结束。封建时代,要想坐上皇帝的宝座,会打仗是首要素质,即使是继承得来的皇位,作为皇子有时也有带兵出征的义务,因此优秀的军事能力,是当选皇帝的首要标准。如果要评价古代爱打仗,会打仗的皇帝,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李世民,一个是朱元璋。李世民上位的

  • 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在历代皇帝中可谓是无人可与比肩。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在历代皇帝中可谓是无人可与比肩。他虽然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那样的佳话,但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和招揽人才的博大胸襟,乃至驾驭人才的手段,都比刘备要高出好几个档次。李世民的用人标准,几乎到了无下限的程度。他手下将帅们的出身就可鲜明地体现出这一点。名震千古的军神李靖,原来是一个

  • 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樊迟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樊迟,春秋

    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樊迟(前515--?),即樊须,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学生,从小贫穷,但读书刻苦,还懂种田。

  • 曹操和刘备的相同点是什么?他们本就是一类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三国

    曹操和刘备是一类人,行为相反,然而本质相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曹操和刘备是一对天生的对手。在三国这个乱世席卷、群雄辈出争霸之途中。曹操和刘备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对手,两个人相互缠斗,相互厮杀,最后都雄踞一方流芳百世。曹操和刘备

  • 刘备病逝前,接连遭受了哪些打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病逝白帝城前,接连遭受了哪些异于常人的打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蜀汉昭烈帝刘备在章武三年(223年)驾崩于白帝城,享年63岁。史书上说刘备是得病去世的,病得还挺严重,那么具体是什么病把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一代枭雄彻底“撂倒”的呢?一、史籍关于刘备临终前病情的记

  • 慈禧为什么不肯再慈安太后专用寝宫居住?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慈禧,清朝

    慈安太后死后慈禧太后为何不肯在太后专用寝宫居住,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1861年8月22日,年仅30岁的咸丰帝暴毙于承德避暑山庄。很快,咸丰帝长子、时年6岁的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由于同治帝年幼,咸丰帝的皇后慈安太后和同治帝的母亲慈禧太后,在养心殿垂帘听政,执掌军政大权。慈

  • 慈禧为什么会处死之前帮过她大忙的胜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清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帮了慈禧大忙的胜保 为什么被慈禧下令处死。1861年,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等人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开始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执掌朝政大权。在辛酉政变的关键时刻,肃顺等人气焰十分嚣张。兵部侍郎胜保统领大军前往热河,逼迫肃顺不敢轻举妄动,使得慈禧太后得以

  • 郑贵妃权欲熏天,宠冠六宫,那她为什么不是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郑贵妃,明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明神宗的郑贵妃权欲熏天,宠冠六宫,为何一直与皇后位无缘?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郑贵妃生得国色天香,又聪明灵秀善解人意,是明神宗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一度专宠于后宫。在生下三皇子朱常洵之后,被封为贵妃,位居后宫所有妃子之首。她一生得皇帝宠爱,宠冠六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