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飞义释严颜真相 文天祥为何说他做了断头将军

张飞义释严颜真相 文天祥为何说他做了断头将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418 更新时间:2024/2/10 12:03:28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文天祥这首《正气歌》道尽了历代忠义之士的正气,实乃千古绝唱。其中四烈臣之首的严将军,指的是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严颜。实际上,忠州正是得名于严颜将军和另一位将军巴曼子。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巴严二将军的“意怀忠信“而赐名“忠州”。这是中国大地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

了解三国故事的都知道严将军是何等的忠义。在战败被俘后,严将军宁做断头将军,誓不投降。那么,严颜最后做了断头将军了没有?很多人都相信他最后为张飞的义气所感召,投降了刘备。这实在是受了至少三分假的《三国演义》的影响之故。真实的历史似乎不一样,而严颜将军比他在演义中的形象还要高大。

《三国演义》第63回《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写到刘备部将张飞入川,经过激战,终于擒获巴郡太守严颜将军。严颜见张飞的场景是这样的:

网络配图

群刀手把严颜推至。飞坐于厅上,严颜不肯下跪。飞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飞大怒,喝左右斩来。严颜喝曰:“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

到这里为止,严颜将军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然而后面写的却是,张飞的高帽一戴在严将军的头上,严将军就投降了,并且号召他镇守各地的手下也投降,于是张飞得以飞速进军。后来严颜老当益壮,在刘备的征汉中大战中协助另一位老将黄忠,大破曹操军,立下赫赫战功。(演义给人的印象是,严颜属仅次于五虎将这等超一流武武将的一流,而且显然是智勇双全的。当代许多三国游戏都因此把严颜的武力和智力设得颇高。)

原本宣称“宁断头,无降”,但在张飞义气感召下,就束手请降,虽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未可厚非,但我总觉得不是那么光彩。尤其是和《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巴蜀另一大将张任一比,就更会让人怀疑严将军为何得以独享盛名。要知道张任可是至死不降,诸葛亮为全他忠义之名而杀了他。难道李世民和文天祥的忠义观和今人大不相同?如果忠州只出了一个忠臣巴曼子,李世民更可能赐名“巴曼子州”而不是“忠州”了;

何况,还有李世民追认严颜为忠州刺史的说法。而文天祥怎么可能去歌颂一个最终投降的人呢?

因为很多人都把《三国演义》当正史来读,对张飞义释严颜后,严颜即投降这一点深信不疑。又因为大家心目中不自觉的将蜀汉作为正统,一般都对严颜投降持肯定态度。比如说成语“断头将军”就是因严将军的故事而来,不过在解释时说严将军最终感张飞恩义,才投降。还有不少地方都宣称有严颜墓。不过近来也渐渐有了不同声音,有人认为严颜经受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我不想深入评论这两种观点,因为它们所依据的或许是虚构的故事。所以我试图通过有限的史料,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我所见的忠州记述严颜的文字在有名的忠县石宝寨。那些文字意思是,张飞义释了严颜,严颜并没有投降,他在成都被破的消息传到忠州后自己做了断头将军。我相信这段文字的真实性。现在这个时代的人或许觉得严将军不必如此。但在古代,真正的高士在无力回天时都会做类似的选择:或隐居,或-,自绝于人世。更何况严将军心中,有那断头将军巴曼子的忠义身影。巴曼子,这位春秋战国时代小国巴国的将军,为了平定巴国的内乱,请楚国出兵帮忙,答应事成后以三城相谢。

网络配图

事成后巴将军却不同意割让城池,因为巴国的人民不愿做楚国的奴隶。巴将军对来讨城的楚国使者说:“我有一个更贵重的东西,请你拿去酬谢楚王吧。”楚使带回去的,是巴将军的头。传说巴将军自己把头砍下,血喷三丈余高,而身子久久不倒。或说巴曼子有失信义。我却不以为然。谁能说巴将军的头不比三个城池更贵重?如果说巴将军有失信义,那也是舍小义而就大义。事实上,楚王并没有因此兴兵征伐巴国,他只是长叹一声:“如此忠臣,惜不忠于我。”然后以上卿之礼厚葬了他。巴将军就此成了巴蜀永远的英雄,严将军也义无反顾,追随了他。

可是这段文字有什么依据?是不是今人美化严将军?县志上有没有记载?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没有记录下来?这些都是问题。尤其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流传太广,没有有力的证据来推翻它,一般人是不会相信的。

这些疑问在我心里已经有很多年了。直到最近我看了《三国志》里的《蜀志·张飞传》,才觉得严将军没有投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张飞传》对张飞义释严颜一段是这么写的:

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这里张飞确实义释了严颜,并很敬重他,“引为宾客”。但从这段文字里看不出严颜投降了,更看不出他号召手下投降,所以张飞才需要“所过战克”。当然张飞对严将军的“引为宾客”,也有可能只是一种变相的软禁。《三国志》在这里对严颜的描绘极为正面,且栩栩如生。对张飞义释严颜的行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论说,“有国士之风”。《三国志》里再没有对严颜将军的其他记载。刘璋手下的与严颜同级甚至更低的人投降了刘备后,都获赏赐,很多并受重用,《三国志》都有他们的传,虽然大都较短。如果如《三国演义》所说,严颜真投降了刘备,那么依据他在演义中的事迹来看,他绝对是蜀汉数得着的大将,不可能不入传,杨戏的季汉辅臣赞里也应该提到他。

网络配图

《三国志》是信史,后来的史书,比如宋代的《资治通鉴》,对张飞义释严颜一段都完全采用了《三国志》的说法。另有一些史书对严颜将军有零星记载,但都不构成对《三国演义》的支持。比如《四川通志》记载:“汉将军严颜墓,在(四川巴中)城西蒙外,有庙在墓后。”但这并不说明严颜是蜀汉将军,因为东汉巴郡太守也是汉将军。而且《四川通志》修于清嘉庆年间,甚至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对遥远的三国历史的有些记述,不排除是依据传闻。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指出严颜墓不在忠州,而在同在四川的巴中。当然巴中和忠州相隔并不远,

这个记载有可能是真实的,而在严颜故里忠州乌杨区将军村的将军墓则可能是衣冠冢。

考虑到《三国志》,《资治通鉴》,李世民和文天祥都比《三国演义》成书的明代早很多而且更令人信服,《三国志》又是写于三国刚过的晋代,以及严颜将军不投降的更合理性,我们可以基本肯定,严颜将军并没有投降,他确实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严颜将军壮烈的言行,正代表了巴蜀英雄不屈的气节,所以他才被后世推崇。

标签: 张飞

更多文章

  • 揭秘文能治武能安邦陆逊究竟是谁的女婿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陆逊究竟是谁的女婿

    陆逊家世为江东大族,出身显贵,他本是青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原本应该是过着小姿生活的文艺青年,但却被历史推上了政治舞台。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这是罗贯中写的陆逊赞诗中的后两句。作为小资派的文艺代表,出身显贵的陆逊定生的一副让女人都会嫉妒的面容。而同时又作为一介书生的他,毕竟人家有资本保养嘛。体

  • 唐朝霍乱朝纲的著名宦官当权者是哪几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辅国

    唐朝宦官当权的时间有近一百年,是所有朝代中宦官当权时间最长的。唐朝宦官当权开始于唐肃宗时期,唐肃宗手下的李辅国是一个当权的大太监。李辅国因为拥立唐肃宗有功,唐肃宗就将朝政交于李辅国处理。程元振是唐肃宗后期当权的宦官,他在唐肃宗后期打败了李富国,成为朝廷中的大人物。他将国家大事掌控于自己的领导之下,架

  • 揭秘:朱元璋为倡反腐竟不惜赐死自己亲女婿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爱婿欧阳伦,当朝进士,官至都尉,奉旨巡边川陕,却利欲熏心,自持皇亲国戚,以身试法,走私山南茶叶,后被举报,朱元璋查实后,不顾爱女安庆公主苦苦求情,毅然将其赐死。中国古代,茶叶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战略物资,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推行“以茶治边”的政治工具,监管十分严格。茶叶由朝廷专卖,民间不

  • 明知道吕雉野心勃勃 刘邦死前为什么不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宠爱戚夫人,甚至愿意为了戚夫人而重立太子,刘邦真的是因为一个女子而动摇江山社稷的一个人吗?为何他会提出想要换太子的想法?之后太子没有换成,刘邦为什么没有杀了对刘如意极有威胁的皇后吕氏?首先,刘邦一定不是一个为了女色就动摇社稷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刘邦之前做过一些事情可以为此提供证据。

  • 清朝同治皇帝靠寻欢作乐减压 19岁死于花柳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同治

    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清王朝建立后的第八代皇帝。咸丰十一年,即公元1861年,年仅六岁的载淳登基称帝,次年改元同治。11年后,也就是公元1873年,17岁的载淳亲政。但是未及两年,这位少年皇帝便撒手人寰,时年仅19岁。有关于同治皇帝的英年早逝,广为流传的是说他因行为不检,染梅毒而死。如《清史演义》第七

  • 一日之内连杀三子 唐玄宗为何对孩子痛下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玄宗

    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在中国古代皇权社会中,上演了一幕幕父子君臣互相残杀、违背人伦的历史惨剧。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可以诛臣杀亲,六亲不认。唐玄宗李隆基,这个曾开创大唐开元盛世的一代英主,竟在开元25年时一天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其中还包括太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家庭惨剧呢?唐玄宗与

  • 唐玄宗私生活:不但睡极品老婆而且不停搞选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玄宗

    文学作品,当然要搞些夸张或噱头什么的,以强化主题和吸引读者眼球。好比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刘家正统”而随意涂抹历史一样,你能说老罗同志歪曲历史?唐朝皇帝老婆多,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三千五千属正常,不正常的也有,被白居易极力讴歌成情痴的唐玄宗,就不怎么正常,大明宫里藏了四万多女人。如此惊人的老

  • 皇太极为何猝死?揭秘皇太极真正的死因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太极

    清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戎马一生的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故宫清宁宫阖然长逝,享年五十有二,葬于清昭陵,庙号太宗,谥为文皇帝。关于皇太极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皇太极在他人生的盛年里辞世,其死因历来为史家所重视,坊间也猜测不断,皇太极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么呢?史上最离奇香艳的谋杀传闻网络配图后

  • 没想到汉景帝一夜风流 竟换来西汉朝二百年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景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有名的朝代,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帝国,确立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好吧,上面都是教科书上经常出现的话,没什么新意,不过为了交代下时代背景,我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把上面那段文字再打

  • 曾国藩家族有什么秘诀为何多年长盛不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曾国藩

    曾国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军的创立者。曾国藩一生都在为朝廷考虑,在军事,政治,文学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清朝的末期要是没有曾国藩,将会灭亡的更快。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军攻占湖南,曾国藩奉旨前往抗击成立湘军,湘军一作战勇猛远近闻名,人们只知道湘军常打胜仗,并且士气高涨,却不知道作为湘军首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