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名相匡衡靠凿壁借光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西汉名相匡衡靠凿壁借光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307 更新时间:2024/1/13 19:23:27

匡衡是中国西汉晚期有名的人物,他少年时候凿壁借光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还是人们用来劝人学习的经典,而且他从小就饱读诗书,尤其是对于《诗经》中诗句的含义非常喜欢研究,所以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称赞,曾经和萧望之、梁贺等人一起辩论,因此被推举为官。

匡衡刚做官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文笔官员,但是也干得非常出色,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甚至被人称为“才智有余,经学绝伦。”可见匡衡对于经学的研究确实已经非常深入了。之后等到汉元帝继位之后,匡衡因为表现出色,被封为郎中,后来更是让匡衡在大殿之中为那些个官员讲解《诗经》因此被封为丞相,匡衡就靠着自己对于经学的理解居然达到了古代为官的巅峰。

当时已经是西汉后期,走下坡路的时候,各种矛盾问题层出不穷,而且自然灾害也比较严重,甚至产生了“日食、地震”,在古代这可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现象,而且在当时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也算是深入人心,所以汉元帝非常恐慌,急忙询问文武百官,应该如何才能消弭上苍的怒火,匡衡也是一个有才的人,更具当时的社会环境,上书劝告元帝应该倡导节俭,亲近忠良,选拔人才等等,还主张以礼治国,这其中不少政策都正中要害,因此深受元帝的信任,对于当时的朝政产生了不小的正面影响,但是后来因为匡衡多占了几百亩的封地,加上他的儿子不给力仗着父亲为官,酒后杀人,所以匡衡不得不辞职,被免职后,匡衡没有颜面再回家乡,死在了匡谈村。

匡衡凿壁借光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劝人好学的故事,其中在西汉时期就有一个非常励志的人,匡衡,他凿壁借光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的人,成为了学子们争相学习的典范,对于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话说匡衡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虽然一直勤奋好学,但是白天要辛苦工作,到了晚上好不容易有时间学习的时候,但是家里却是没有烛光,所以他也没法学习,这让他很苦恼,有一天,匡衡突然灵机一动,想到自己家里没有烛光,但是邻居家里有啊,所以他就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估计那时候年轻的匡衡也没有想过这到底是算偷还是算借,总之匡衡是有光了,可以开开心心的读书了,不过想来那个洞也不大,要是很大岂不是一下就被邻居发现了?

在辛苦的学习之后匡衡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大学问家,后来还成了丞相,得以一展才华,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都产生了影响。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现在读来虽然觉得可笑,毕竟在这个绝大部分地方都有着电力供应的时代,需要在墙上开洞来借隔壁家的烛光也是很“玄幻”的事情,但是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只要能够坚持学习,坚持努力,那么短时间的贫困也不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反而会成为他人生的养料和推动力,让他的一生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匡衡借光的故事正是通过刻画匡衡这么一个苦学成功的经典形象来激励广大学子。

匡衡的成就

匡衡从一个贫困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最后得以成为一代大儒,甚至成为丞相治理天下,可以说他的一生是非常励志的,那么匡衡后期有着什么样的成就呢?他那么多年,那么辛苦的学习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匡衡早年的时候努力学习,为此还不惜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凿了洞;做免费劳动力换取借书读的机会。匡衡因此得以博览群书,其中匡衡研究最深入的还是《诗经》,而《诗经》在当时也是受到了很多学子的欢迎,因此匡衡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在几次和人辩论诗经之后,匡衡被推举为了官员,后来甚至成为了一个丞相,辅佐汉元帝,总理国家大小事务,可以说匡衡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自己的经学修养成为丞相的经典角色。

匡衡在位期间积极陈述自己的治国之道,并且经常引经据典让人无法辩驳,这种做法也是当时才开始兴起的,后来也一直流传了下去,成为了很多文人学习的典范。后来在元帝后期的时候,宦官石显专政,不只是干预朝政,还怂恿皇帝增加赋税,导致民不聊生,但是因为元帝的宠信,别人也奈何不了他,直到后来成帝登基之后,匡衡上书弹劾石显,得以将他诛除,也算是他为当时的西汉朝廷做的最后的贡献了,之后就被弹劾罢官病逝了。可以说匡衡的一生成就不小,从一个世代务农的寒门子弟,逐渐成长为一代大臣,甚至被封侯赐地,被后世人尊称为一代名相。

更多文章

  • 贪欲乃万恶之源:看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反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反腐

    朱元璋反腐其实指的就是朱元璋在位期间反腐败反贪污的事情。朱元璋自幼出身贫寒,对政治贪污行为很厌恶,所以在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贪污腐败官员采取了史上非常之严厉的措施来惩贪。在反贪运动开始的时候,他规定了凡有人贪污六十银两的,就要剥皮食草,还要摆在衙门前示众。这一规定再此看来已经残酷至极了,但是他后来公

  • 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打开陵墓后令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万历

    很多人都说明朝尽出昏君,也就是前几代还可以,尤其是后期,不上朝的,炼丹的,做木匠的等等,都是一个比一个昏庸。尤其是万历皇帝,在位总共48年,就有近30年不上朝,后世无法理解,都说他沉迷女色,误国误民。但是在1956年万历定陵发掘的时候,史学家们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万历皇帝!网络配图“1958年定陵

  • 萧皇后的私密生活 曾陪伴过多任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萧皇后

    在历史上倾国的佳人不计其数,历史上风流一时、迷君倾国的女子也是很多,然而能象萧皇后那样经历了几多个皇后也是令人醉了。隋朝萧皇后到底何许人也?是如此的风流还是后天环境的逼迫?网络配图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她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

  • 三国马谡究竟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谡

    马谡是个战略家,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般死读兵书,不堪大用。之所以让人产生如此印象,无非就是马谡在防守街亭中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最终导致街亭失守,使蜀军陷入了军事上的被动。为严肃军纪,鼓舞士气,诸葛亮不顾“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客观实际,直接来了一个略带表演成分的“挥泪斩马谡”。看起来是执纪严明,不徇私情,其

  • 史上最抠门的道光皇帝竟然连油灯都舍不得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道光

    在中国历史上,不管哪朝哪代,身为天子者,皆“富有四海”,有着挥金如土的资本。但凡事总有例外者,有耗资十几万制作一件龙袍仅穿一次的皇帝,也有龙袍上补丁叠补丁的皇帝;有些皇帝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奢靡浪费,有些皇帝却小气得连死都舍不得奢侈一回……道光帝就是历史上抠门的皇帝之一,以天子之尊崇尚节俭,且毕其生如一

  • 慈禧为了逃跑方便 狠心丢掉最珍爱的一样东西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

    导语: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隆裕皇后和一众亲眷大臣慌忙出逃。为了避人耳目,慈禧太后和光绪等人都打扮成普通的汉族老百姓,乘坐雇来的破旧骡子轿车。《宫女谈往录》中,专职贴身侍侯慈禧太后的老宫女荣儿回忆说,慈禧太后为了路上方便和不引起外人注意,下了狠心剪掉自己保养多年的

  • 开国谋臣刘基为吴国公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开国谋臣刘基

    刘基是明朝朱元璋的开国谋臣,在朱元璋起义推翻明朝的通知中,刘基的作用巨大,这也伟他流芳百世创造了条件,而对于刘基,还有更为重要的传说,那就是他的预言,据说刘基的预言是非常准确的。刘基的预言在他的《烧饼歌》中,这是刘基和朱元璋的一段谈话,在这段谈话中,刘基将明朝的运势和被灭时间,以及历经多少代,有哪些

  • 明朝思想家:揭秘“异类”李贽的离经叛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

    中国古代,一个统治者实行思想控制,儒学被尊为“国学”,学习、考试都以儒家学说为范本的时代,学子从小小儿郎开始就寒窗苦读,指望金榜题名,从未想敢质疑这种制度,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加上明代实行八股取士,使思想监控达到极致。然而,不知是否是物极必反,这时却出现一个“异类”——李贽。他提倡思想自由,男女

  • 明朝朱元璋为面子竟然因为一字而斩杀知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

    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网络配图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

  • 一生风流多情的段正淳泡妞绝技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一生风流多情的段正淳

    段正淳是天龙八部一书中的人物,一生风流多情,与好几个女人都有着情缘。如果拿现在的眼光来看,段正淳就是一个男神。与段正淳有过情缘的女人都不是简简单单的人,段正淳的泡妞绝技是什么呢,他是如何泡到这些女人的呢?从身份上来说,段正淳是大理国的皇族,被封为镇南王,而且他的兄长保定帝没有儿子,将来保定帝去世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