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萧望之

萧望之——麒麟阁十一功臣

萧望之

萧望之的资料

  中文名:萧望之

  别名:字长倩

  所处时代:汉朝

  民族:

  籍贯:东海兰陵

  职业:政治家、经学家

  主要成就:麒麟阁十一功臣

  官职:前将军光禄勋、太师

  封爵:关内侯

  代表作品:《齐诗》

萧望之的介绍

人物生平

霍光冷遇

萧望之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其祖、父皆隐德不仕,以田为业,萧望之好学,研究齐诗,师事后仓达十年。后来到太常受业,又事同学博士白奇,还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的儒生们对他都很称赞。他还写有赋四篇。 那时大将军霍光执政,长史丙吉推举儒生王仲翁、萧望之等几个人,都被召见。在此之前左将军上官桀等谋杀霍光,霍光杀了上官桀等之后出入都加戒备。进见他的官民都要露体被搜身,摘去兵器,由两个侍卫挟持。只有萧望之不肯听他这套摆布,自动出阁,说:“不愿见。”侍卫人员对他叫嚷乱扯。

霍光知道这个情况后,吩咐侍卫人员不要乱扯。萧望之到了霍光面前,对他说:“将军您用功德辅佐幼主,要能让崇高的教化流传天下,天下的士都会伸长脖子踮起脚,争着要来效力辅佐高明的。现在来见您的士都要如此对待,恐怕不是周公辅佐成王那样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接待天下之士的礼节和招致平民的思想。”于是霍光独不授职萧望之,而王仲翁等都补为大将军史。三年间,王仲翁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萧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被分配看守小苑东门。王仲翁出入,前呼后拥,趾高气扬,对萧望之说:“不肯循常作为,怎么做了看门人呢!”萧望之说:“人有各人的志向。”

过了几年,萧望之因弟弟犯法受到牵累,不得宿卫,免归而做了郡吏。魏相把他收在部下,经过考察在大行令部下做了个司礼官。霍光死后,霍光之子霍禹又做大司马,霍山领尚书,霍氏亲属都宿卫内侍。

宣帝任用

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夏,京师下雹,萧望之因此上疏,要求汉宣帝安排接见,当面申说灾异之意。汉宣帝自在民间已闻萧望之之名,决定由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要求不必隐讳。萧望之当即提出了看法,说:“《春秋》记载昭公三年,鲁国下了大冰雹,这时季氏专权,最后赶走了鲁昭公。假如过去鲁国的国君把自然灾害看清楚了,是不会有这个灾害的。现在陛下凭借圣明的德行为国君,思考政事寻求贤人,这真是尧舜一样的用心。但是好的兆头未到,阴阳又不协调,这是大臣执政,一姓独揽权力的结果。附着的枝叶大了折断树的主干,私家势力强大了公家就受到危害,希望明主亲自治理政务,选拔同宗,任用贤才,作为腹心,同他参政谋划,命令公卿大臣朝见禀奏事情,清楚地陈述他们职责,用来考核其功绩与能力。像这样,那么诸事就治理好了,至公至正之公道就树立起来了,邪恶不正就堵住了,私权就被废除了。”

这显然是针对霍氏专权而发的重要议论,汉宣帝任萧望之为谒者,当了朝廷接待宾客的近侍。这时汉宣帝初即位,想要进用贤能之士,将官民的上书交给萧望之处理。萧望之做得很合汉宣帝之意,接连提拔为谏大夫、丞相司直,一年中提拔了三次,做到了二千石级的大官。后来霍禹竟以谋反罪受诛,萧望之则日益受到信用。

官位变迁

萧望之因通政事而被选任为平原太守,萧望之向来想在朝廷,这下要远离朝廷去作郡守,内心觉得很不得意,于是上疏说:“陛下怜爱百姓,担心德化不能遍于天下,放出全部谏官去补郡吏,这是忧其末而忘其本的作法。朝中没有谏诤之臣就不知过失,国内没有明智达理之士就听不到好的建议。希望陛下选择明经学、能温故知新、精于策划的士作为内臣,参与政事。诸侯听到这样,就知道朝廷重视接纳意见考虑政事,没有缺遗。像这样不懈努力,就可建成周代成康那样的太平世道。外郡即使有些不清明,也不必忧虑。”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被征入朝廷当了少府。

汉宣帝深知望之通晓经术办事稳重,论议有理,按照才能可任宰相,但为了试试他的政事能力,就任他为左冯翊。萧望之从萧望之由少府左迁左冯翊,但他担心办事不合皇帝的意思,马上上书言病。汉宣帝知道后派侍中成都侯金安上传达皇帝的意思:“任用官职是想通过治民来考查你的政绩的,你前任平原太守的时间太短,所以任用左冯翊来试试你,不是听到你有什么过失。”萧望之知道了皇帝试用他的原意,马上积极处理政事。

有关“萧望之”的历史故事

  • 汉朝萧望之简介-汉朝萧望之

    萧望之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汉朝历史人物:汉朝萧望之,历史上评为萧望之,汉朝历史萧望之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萧望之,别名:字长倩,国籍:(西汉)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望之是萧何的六世孙(《南齐书》《梁书》记载),东海兰陵(今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

  •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趣历史网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西汉时期官员,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

  • 萧望之是什么人?汉元帝登基之后为何要杀他?-趣历史网

    刘奭,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得到霍光考核官员的考试机会。考试当天,萧

  • 萧望之为什么会被逼饮鸩自杀(萧望之为什么冤枉韩延寿)

    说起这个小王智,大家应该都知道,汉高祖宣帝非常重视他,而当时小王智还在大将军霍光手下。霍光死后,小王智受到汉高祖宣帝的重用。但是后来汉武帝宣帝死了,汉元帝登上了顶峰。最后,我被迫喝下鸩自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小王智。西汉时期的小王智,在汉高祖宣帝时期被推荐,但

  • 萧望之生平简介 萧望之是怎么死的?

    萧望之生平简介萧望之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萧望之生平简介萧望之是怎么死的?萧望之是西汉第一位丞相萧何的六世孙,他的父亲和祖父都回归田园,宁愿务农也不愿出仕,到了萧望之这一代,他决定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萧望之十分好学,他学有所成之后名气很大,后来长史丙吉看中他的才能,将他和王仲翁

  • 西汉曾利用“刑不上大夫”观念逼死贤相萧望之

    西汉曾利用“刑不上大夫”观念逼死贤相萧望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西汉曾利用“刑不上大夫”观念逼死贤相萧望之“刑不上大夫”不仅是古代的一种制度,也是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宦官弘恭和石显就是利用这种观念,逼死了萧望之。《礼记·曲礼》有云&

  • 萧望之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东海兰陵人,徙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汉宣帝时,曾被丙吉推荐给大将军霍光,但由于看不惯霍光的倨傲而得不到霍光的重用。以儒家经典教授太子(汉元帝),反对封冯奉世为侯,建议和亲乌孙、善待归附的匈奴呼韩邪单于。甘露三年(前51

  • 萧望之:他是萧何的后代,最后为什么被逼自杀?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萧望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他是萧何的后代,也是皇帝的老师,却被污陷被逼自杀,他就是萧望之,汉宣帝的托孤大臣之一,最后却被逼自杀。萧望之是萧何的第七代孙,从小就非常聪明,也是从小受到了数不尽的疼爱。为人非常好学,在汉宣帝时,跟随霍光后又被丞相魏相看中,收为

  • 萧望之生平简介,萧望之是怎么死的?

    [摘要]:萧望之生平简介,萧望之是怎么死的?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大名县名人有哪些?河北省大名县,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一座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魅力古城,也是冀...汉元帝崇尚儒学,为什么汉朝没有变得强盛,反而走向衰落?汉元帝

  • 西汉宦官弘恭逼死贤相萧望之

    [摘要]:西汉宦官弘恭逼死贤相萧望之是一段汉朝历史的历史,西汉宣帝的名臣萧望之如何评价?萧望之,“汉初三杰”之一萧何的七世孙,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排在倒数第二,一生为宣帝、元帝两朝重臣,数次距丞相之位一步之遥,都擦肩而过。既像是他本...一。如何评价西汉大臣萧望之?萧何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今天要说

  • 汉元帝听信宦官之言,逼死恩师萧望之是谁之过?

    最直接的责任人当然是石显、弘恭的阴谋诡计,以及汉元帝的糊涂。但是从根子上讲,萧望之之死,是儒家与法家的思想阵地抢夺战,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也是自汉武帝崇儒政策以来,法家对新兴的儒家思想,最后一次反击战。萧望之冤死事件汉宣帝驾崩前,为太子刘留下了一个三人的辅政团队,他们是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光禄勋前将军

  • 萧望之为什么会被逼饮鸩自杀

    说到这个萧望之,大家应该都知道,汉宣帝可是非常看重他的,而且当时萧望之还是大将军霍光的手下,霍光死后,萧望之就得到了汉宣帝的重用。可是后来汉宣帝死了,汉元帝上位。结果最后竟然被逼饮鸩自杀。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我先对萧望之简单的介绍,萧望之是生活在西汉时期的人,在汉宣帝时期被

  • 萧望之生平简介

    萧看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少倩,萧何七世孙,东海兰陵(古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人,徙杜陵(古陕西西安西北)。历任年夜鸿胪、太傅等民。汉宣帝时,曾经被丙凶举荐给年夜将军霍光,但因为瞧没有惯霍光的倨傲而患上没有到霍光的重用。以儒家典范传授太子(汉元帝),否决启冯奉世为侯,倡议以及亲黑孙、擅待回附

  • 萧望之为何被逼饮鸩自杀

    汉元帝刘奭,之以是名闻后代,是果为他正在位时代出了个“昭君出塞”的故事。刘奭死于元仄元年(公元前74年),是汉宣帝刘询的少子,西汉第十一名天子,她母亲是恭哀皇后许仄君。刘奭出世后数月,其女刘询登基。是为汉宣帝。两年后,许仄君被霍光老婆霍隐毒去世。天节三年(公元前67年)四月,八岁的刘奭被坐为太子。黄

  • 小宦官何能耐 竟逼死了一代贤相萧望之

    萧望之乃是萧何的六世孙,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在行事作风上也是刚正不阿,清正廉节,仁义忠信,且在政治上也有也有一定的远见。网络配图 望之一路累迁好不容易终于爬到了宰相之位,可惜这刚到手的香饽饽还没捂热呢,不想就这么倒霉的开罪了宦官弘恭和石显,并遭到了他们的不良陷害,含冤而终。真是马有失足,一朝变成千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萧望之(下)

    到了萧望之后期,丞相司直緐延寿上奏,告发萧望之对使者傲慢失礼,对丞相患病也不过问,还有擅作威福和贪财行为,触犯了法律,要求逮捕查办。宣帝于是指责萧望之“廉声不闻,傲慢不逊”,沾染污点,于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左迁为太子太傅。萧望之左迁后,黄霸、于定国等相继由御史大夫升为丞相。他却不得为相。做太傅时

  • 历史上真实的汉朝-萧望之(上)

    萧望之(?—前46),字长倩,西汉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东南)人,徙于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家庭世代以种田为业,到了萧望之开始学习儒学。他“好学”,起初学习《齐诗》,师事后仓达十年。后来到太常受业,又事同学博士白奇,还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的儒生们对他都很称赞。他还写有赋四篇。那时大将

  • 西汉名臣萧望之两度辞官,是不是“恃宠而骄”?

    ●西汉名臣萧望之两度辞官,“恃宠而骄”要不得辞官在历史上很常见,有的被人称道,比如北宋范仲淹曾五次上书推辞位高权重的清闲职务,甘于驻守边疆;有的则不太光彩,可能功利心太重。推而广之到现代社会,比方说在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业,几乎人人都希望升职,但有时候会面临一些问题。例如被上级安排了不中意的职务,或者

  • 萧望之处死赵广汉的目的只为自保?

    萧望之传萧望之,又叫萧长倩,是西汉开国丞相萧何的第七代后人,东海兰陵人,就是现在的山东兰陵县人,后来又迁徙到杜陵,就是现在的西安东南部。最高曾经做到大鸿胪、太傅等职。萧望之的家族从其爷爷辈开始,就脱离了朝廷官场,开始以田产为业,到了萧望之这一代,由于萧望之从小聪明,而且还非常的好学。当时的兰陵萧氏,

  • 萧望之处死赵广汉是故意整他的吗?

    萧望之传萧望之,又叫萧长倩,是西汉开国丞相萧何的第七代后人,东海兰陵人,就是现在的山东兰陵县人,后来又迁徙到杜陵,就是现在的西安东南部。最高曾经做到大鸿胪、太傅等职。萧望之的家族从其爷爷辈开始,就脱离了朝廷官场,开始以田产为业,到了萧望之这一代,由于萧望之从小聪明,而且还非常的好学。当时的兰陵萧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