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三桂明明实力雄厚,为什么却造反失败了呢?

吴三桂明明实力雄厚,为什么却造反失败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62 更新时间:2024/2/12 18:13:0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吴三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了清朝云南巡抚朱国治,随即发布讨伐满清檄文,自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兴明讨虏”为口号,起兵反清。

最开始造反时,吴三桂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以及盘踞在台湾的郑氏集团一起与清朝为敌,当时吴三桂带领的叛军已经占据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对建国10年的大清朝产生了直接的威胁。

吴三桂的造反,对清朝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挑战,如果处理不好,整个清朝都会面临灭顶之灾。但康熙毕竟是康熙,他没有丝毫惊慌,迅速组织兵力进行平叛,与反军展开战斗。

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但他刚当皇帝不久之后就病逝了,他的孙子吴世璠继位。公元1681年,清军攻入昆明,吴世璠自杀,至此,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康熙平定。

在叛乱初期,吴三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清朝的半壁江山,清朝大半领土都落入他的手里,而且此时他手中掌握的兵力更是清朝的两倍之多,所有人都认为这一次吴三桂是可以“反清复明”的,但出乎意料的是,最终吴三桂还是被康熙打败了。

虽然吴三桂的失败在意料之外,但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他举兵后的所作所为就注定他会失败,而且最后他竟然与天下为敌,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首先,吴三桂在战略上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失误,因为他想的不是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大明朝,他想要的只不过就是和清朝划江而治,平分天下。

在叛乱之初,吴三桂迅速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与清军形成了隔江对立的战略态势,如果吴三桂能够一鼓作气继续带兵渡江北上,完全有可能也有机会继续侵蚀清朝的领土,将战线不断向北推进,甚至可以打到北京城下灭亡大清朝。

但是吴三桂在打到长江边上的时候,竟然不想继续领兵北伐,他想重现他当年在山海关向多尔衮借兵的时候提出的“划江而治”的方案,现在的他依然只想继续保有对于长江以南的统治,并不想统一全国,因此吴三桂停下了北伐的脚步。而他这一停止给了大清王朝和康熙皇帝喘息之机,康熙帝一面假意与吴三桂议和,另一方面立刻组织兵力进行防御,而吴三桂也因此错过了灭亡大清朝,一统天下的最佳时机。

其次就是盟友的牵制,吴三桂的两个盟友耿精忠和尚可喜就是“猪队友”,他们不但不能助吴三桂北伐,反而还给吴三桂拖后腿,致使他无法全心全力进行北伐。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是“三藩之乱”,但实际上吴三桂自始至终都是在单兵作战,尚可喜和耿精忠由于军队兵力过少,战斗力不足,所以他们对吴三桂所能提供的呼应和支持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耿精忠,他不但不能支援吴三桂,反而还需要吴三桂对他进行战略支持,因为他除了要面对康亲王杰书带领的清军外,还要面对台湾的郑氏集团,最终在两面夹击的情况下,耿精忠还是投降清朝了,这对吴三桂部队士气绝对是一个打击。

而且除了耿精忠、尚可喜拖吴三桂后腿外,吴三桂的旧部王辅臣也是一个两面派,他时而降清,时而降吴三桂,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吴三桂彻底陷入了独自面对清军的战略境地。

其实吴三桂当初就不应该拉拢耿精忠和尚可喜一起叛乱,虽然这样造反的声势可以大一点,但却是华而不实,最终他们不能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只能拖后腿。而对旧部王辅臣态度的不明朗,就应该直接将其除掉,以绝后患。

还有就是吴三桂叛乱时非常不得人心,除了军队对他进行支持以外,百姓很少支持他的叛乱行为。

吴三桂发动叛乱的时,清兵已经入关近三十年,大清朝的建立也已经十多年了,此时的天下已经逐渐稳固,百姓也接受了满清政权的统治和治理,这个时候天下百都在想着维持平稳的局面,恢复社会生产,过上好日子,谁也不愿意再次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

而就在这个时候,吴三桂起兵造反,发动了“三藩之乱”,这一举动重新将天下百姓拉入到了战争的泥潭之中,这使天下百姓根本不支持他的叛乱行为。

而且吴三桂在发动叛乱之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任人唯亲,云贵地方官场早已成为他的一言堂。再加上他为了叛乱不断加收赋税、充军扩营,极大的增加了百姓负担。这使得吴三桂非常的不得人心,再加上吴三桂起兵之后,一路上烧杀掳掠,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失去民心、没有百姓支持的吴三桂注定是会失败的。

而吴三桂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衡州称帝,这一行为得罪了天下万民,他此时的形象不再是一个“反清复明”的英雄,而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反贼,所以他和天下所有人都站在了对立面上。

由于吴三桂先前为满清灭掉南明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吴三桂在广大南方地区的百姓和士大夫阶层中名声非常的差,而他起兵后打出“兴明讨掳”的口号,更让人觉得啼笑皆非,非但没有获得支持,反而受到了极大的排斥。

而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临死之际,选择冒天下之大不韪,竟然在衡州称帝,进而再一次抛弃了对于明朝政权的拥护,也将自己彻底推向了整个天下万民的对立面,所以他最终造反失败了。

吴三桂其实是有机会一统天下的,可是机会被他白白的浪费掉了,而且他非但没能统一天下,还留下一个非常不好的名声,现在我们提起吴三桂,都会他的名字前面加上“汉奸”二字,可见他的名声有多差。

标签: 吴三桂清朝

更多文章

  • 霍成君:一生受家族拖累,身居后位却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霍成君,汉朝

    你真的了解一生受家族拖累,身居后位却不得善终的汉宣帝霍皇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我们现在看来,皇后只不过是一个称呼,可以是一段传奇。但是在古代来说,这个位置象征着荣华富贵,象征着权利。所以不少权臣都趋之若鹜,费尽心机想让自己家族的女儿登上这个位置。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霍成君

  • 卢照邻:“初唐四杰”中最惨的诗人,最后悲伤投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卢照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卢照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现在我们一说起“初唐四杰”,都会由衷顿生膜拜之情,他们是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的前辈,将唐诗从萎靡浮华的宫廷戏作解放出来,扩展到了洋洋大观世界,一举叩开了新时代的大门。如果没有他们,也许唐诗不会成为诗歌艺术的巅峰。然而,“初唐四杰”在

  • 刘骜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要感谢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骜,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骜放纵不思进取,但是为什么能继承王位哪?他却要感谢此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相信了解过历史的小伙伴都会了解这个刘骜,而了解过刘骜的小伙伴都会很惊奇的说,这个酒囊饭袋是如何坐上皇帝这个位置的哪?要知道在刘骜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他就表现出来一点昏君的态度了,但是难道

  • 刘骜为什么没有子嗣?是没有生育能力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骜,汉朝

    汉成帝刘骜一生无子,并不是没有“生育能力”,而是因为这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成帝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个皇帝,汉元帝刘奭与孝元皇后王政君所生的嫡子,初元二年被立为太子,青年时候的刘骜非常的爱学,而且做事也是非常的谨慎小心,其中有一次元帝着急召

  • 李渊有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三个儿子在争夺储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渊,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渊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但是,争夺储位的却只有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个儿子,李渊剩下的十多个儿子都没有参与进来。那么,为什么只是这三个儿子在争夺储位,其他儿子都没有参与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讨论。一、

  • 伏寿的生平怎么样?一生都是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伏寿,汉朝

    伏寿嫁给悲戚的献帝,自然一生也是悲剧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伏寿,东汉献帝皇后。伏寿父母皆有地位,父亲伏完是侍中,母亲刘华是公主。因父亲很博学,母亲也是在皇家长大,因此伏寿从小受到很好的教养。献帝一生悲戚,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一直生活在动荡之中。公元189年

  • 樊哙是什么身份,让刘邦临死前也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樊哙,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临死前,刘邦为何拼了命也要杀樊哙?因为樊哙有一特殊身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开国皇帝都喜欢屠杀功臣,最有名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说起刘邦屠杀功臣那可是他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不过他屠杀的都是异姓诸侯王。刘邦小农意识严重,即使当了皇帝也无法摆脱其阶级属性,

  • 雍齿背叛过刘邦,为什么他还被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齿,汉朝

    雍齿两次背叛刘邦,为什么还被封侯?背后原因令人叹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邦是历史上有名的平民皇帝,以一介布衣之身,加入了反秦大军,一路逆袭,最后坐上了九五至尊之位。刘邦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除了“汉初三杰”外,还有一帮跟随他在沛县起兵的人,有一个人比较特殊,虽然是同乡,却两

  • 汉武帝跟韩嫣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嫣,汉朝

    汉武帝与男宠韩嫣的故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韩嫣为名门之后,王子侯孙,是战国七雄韩国的王族。韩国被秦始皇灭掉后,韩襄王的孙子韩信(与淮阴侯韩信同名同姓)积极响应刘邦,被封为韩王。刘邦做了皇帝后,大封同姓王,对异姓王则千方百计地想除掉,对韩王,刘邦采取的策略是将他的国都迁到

  • 李陵全家是怎么被灭的?只因这位将军的一句谎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陵,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杀李陵全家,只因这位将军的一句谎话,带给李陵一世的悲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当汉武帝悔悟到李陵兵败是因无救援所致,便派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不好向汉武帝交差,就对汉武帝说自己没能接到李陵,是因为李陵在帮单于练兵对付汉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