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赵匡胤为什么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而不是长安

宋朝赵匡胤为什么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而不是长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878 更新时间:2024/1/20 17:24:25

河南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作为北宋首都长达168年之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充分地展现了当时其都城汴梁的景象。

可是到了北宋末年,身处东北的女真族强势崛起,先是灭掉了辽国,又于靖康年间南侵北宋,最终攻破汴梁城,俘虏徽宗、钦宗以及皇室宗亲,这就是有名的靖康之耻。

然而,历代朝都城,如秦朝咸阳,汉朝长安和洛阳,唐朝长安等,都有天险作为屏障。

那为什么北宋要选择防御极差的开封呢?

01

经济基础

但凡国家的都城,几乎都是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在古代社会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只有经济发达的地区才能够养育如此众多的人口。

开封地处中原地区,本身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又黄河之水的灌溉,造就了这一地区发达的农业。

民以食为天,有了土地、粮食自然就能养育都城百万甚至千万的人口。

再加上开封地区发达的交通运输,也促进了本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据《宋史·食货志·漕运》载:“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而汴河所漕为多。

《宋史·河渠志》又载:“惠民、金水、五丈、汴水曰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

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

发达的漕运系统不仅能够便利来往商人,还可以将全国各地的资源运输至国都,以满足国家的日常需求。

关中地区虽然沃野千里,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正如《新唐书·食货志》所云:“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处不足以给京师”。

再加上到达长安的漕运系统远比到达开封的漕运系统来得落后,使得赵匡胤不得不放弃迁都的想法。

02

政治层面:政治中心的东移

当时的长安、洛阳,经过唐末、五代时期的战争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在这一片废墟下再建都城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对于新生的北宋政权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反过来开封城在经过周世宗的全面改革,已经成为“华夷辐辏,水陆会通,时隆平,日益繁盛”的大都市,具备了定都的基本条件。

此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的,本质上大宋江山的窃取而来的。

对于这样一个新生的政权而言,稳住那些前朝的老臣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迁都相当于是让这些前朝老臣从一个富裕之地搬到一个废墟之地,这样做的话有损于底下大臣的利益,为了让自己的政权更加安稳,以便完成统一全国的梦想,赵匡胤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留在开封。

03

军事层面:国防中心从西北转向东北

唐朝之前,古代中国的主要威胁都来自于西北方的游牧民族。

汉朝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吐蕃,这些游牧民族每一次入侵都是从西北方、北方一路南下侵扰汉民族。

所以唐朝之前大多将国家的都城定在长安,这样方便军事力量的部署与调动,全力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确保关中地区及整个华夏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

但是等到了唐末之后,中原王朝的主要军事威胁由西北地区向东北地区转移。

北宋时期最大的敌人辽国就是起源自东北地区,并发展壮大起来,赵匡胤将国都定在开封主要也是考虑到军事力量的部署与调动,方便日后对抗辽国。

有一种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感觉,但是这点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在国家强大之时尚且能够调动军事力量来抵抗外敌。

可是一旦国家力量衰弱,就可能变成北宋末年那样的情况,国都无险可守,很快就被攻破城。

04

利益集团的掌控和防止藩镇割据的需要

开封虽然有众多的优势,但是有一大劣势是其无法避免的,就是开封处于四战之地,易攻难守。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想过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但当年跟着赵匡胤打天下的功臣以及原来后周投诚的官员都在开封有着大量的地产以及自己的人脉、利益关系,如果迁都就意味着自己多年的辛苦将付之东流。

而宋太祖的弟弟赵匡义也在开封有着自己的势力,因此他便强烈反对迁都。

除了群臣的反对,促使宋太祖放弃迁都的原因还有就是定都开封在一定程度可以防止藩镇割据。

自从吐蕃和突厥崩溃以及契丹崛起后,中原王朝防御入侵的方向便由西北转向东北,这样在东方部署有重兵。

洛阳和西安的地理位置相对来说偏西,如果定都于这两座城市,便容易造成新的藩镇割据。

宋太祖开国以来,吸取了原来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大加强中央禁军的实力。

这就需要都城能够供养起大量的禁军,而开封正好能够满足这一条件。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西汉第一开国功臣,家族福泽千载,一直显赫到唐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刘邦

    常言说富不过三代,但有的家族却显赫了一千多年!话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在排定功臣座次,他出人意料的将一位从未打过仗的文臣列为第一功臣,引起了诸将的不解,而这位西汉第一开国功臣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萧何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人们或许不知道他的后裔显赫了一千多年!萧何在西汉时期担任丞相之职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还能坚挺百年?多亏了这支军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唐宪宗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一下子从盛唐走到中晚唐,从开元盛世变为军阀混战的局面,内有藩镇不听号令、频频造反,外有吐蕃虎视眈眈、屡犯边境,中晚唐时期战火纷飞,可谓是实打实的内忧外患。在这一时期,发生过泾原兵变、吐蕃侵袭,甚至连长安城都被攻陷,皇帝不得不逃亡避难。那么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大唐为

  • 历史上竟然有喜欢摆摊的皇帝,第二天就被大臣废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北朝,宋

    南朝宋武帝刘裕生来是个劳碌命,早年给东晋卖命,后来干脆自己起来闹革命。由于工作过于繁忙,以至于忘了生孩子,直到四十四岁才生了第一个孩子刘义符。刘裕喜出望外,虽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的大小老婆们又为他生了十六个孩子,但是长子刘义符仍然是他的最爱,因此早早将他立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生孩子太晚,刘裕没好好

  • 清末的新式禁卫军,拥有当时亚洲最好的武器装备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光绪

    19世纪60年代,没有洋枪洋炮的清军在英法联军面前一败涂地。1895年拥有现代化武器的清军在不如英法联军的日军面前又一溃千里。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就连这支打不了胜仗的军队也无法掌握在清政府手中了,全都落到了掌握北洋的袁世凯手中,全听袁的命令。清朝皇室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从1907年开始着手建立

  • 历史上的这场两国大战,竟然是因为桑叶引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吴国

    在说蝴蝶效应之前,先说一个笑话:“假如潘金莲不开窗户,不会遇西门庆;不遇西门不会出轨;不出轨,武松不会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不会被擒,可取得大宋江山;不会有靖康耻、金兵入关,不会有大清朝;不会闭关锁国,不会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中国将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诸侯都是浮云。小潘呀,闲着没事开什

  • 历史上三位功高震主的功臣,令皇帝赏无可赏,只能忍痛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秦始皇

    官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身在官场的每一个人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着不慎就有杀身之祸,所以历朝历代,很多人都在官场上丢了性命,即使曾经立过再大的功劳,有过无比辉煌的荣耀,只要君王一声令下,最终还是沦为阶下囚的角色,今天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三大功臣,因为功劳太大,最终让君王赏无

  • 三国时期的这位大臣气死大哥,诬陷赵云,刘备竟拿他没办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刘备

    要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时期第一厚脸皮,还真轮不到那个被骂死的王朗,因为王朗的脸皮实际是很薄的——被诸葛亮一顿乱骂就气死了。而真正的厚脸皮当属刘备的大舅哥糜芳,那才是一锥子扎不透,射上几箭都没事。而且这厮一贯坑人害人,诬陷过赵云,坑死过关羽,还气死了亲大哥,弄丢了妹夫刘备大好基业的半壁江山,

  • 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真的是因为李隆基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唐玄宗

    太平公主,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女,这个在武则天40多岁生下的女子,注定了一生的不太平。她受尽万千宠爱,有过2次婚姻,并且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在历史上一位很有名的女子,几乎成为了第二个武皇帝,估计因为她是一个女子,让武则天不忍让她如自己一般操劳,武则天虽是一直宠爱她,甚至为了她的终生幸福不惜杀

  • 此人曾经创立一个国家,打败了唐军,后来被招抚归为大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唐玄宗

    七世纪末至十世纪初,在经济与文化高度发展与繁荣的盛唐统治下的东北地区,一个拥有“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人”的地方政权—当时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698-926年),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这一政权的建立,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白山黑水地区历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而

  • 该怎么评价司马懿老婆张春华?“因爱绝食”就出自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春华

    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与司马懿举案齐眉,历史上司马懿在纳妾柏灵筠后,曾一度宠爱柏夫人,加之张春华已渐渐老去,对妻子的嫌弃之情慢慢加深。“因爱绝食”的戏份也是取自真实历史,司马懿生病卧床,张春华前去探望病情。司马懿说:“老东西真讨厌,哪用得着烦劳你出来呢!”张春华因此羞惭怨恨,于是拒绝进食,想要自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