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为何不立有才能的朱高煦为太子?

明成祖朱棣为何不立有才能的朱高煦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45 更新时间:2024/2/3 19:44:46

明成祖朱棣的儿子不多,长大成年的一共只有三个,分别是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兄弟三个都是徐皇后所生,是同胞的嫡子。朱棣在选择皇太子的时候,可选的范围实在太小,却也让他很费了一番心思,主要是在大儿子与二儿子之间,难以选择。大儿子朱高炽心地善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夸奖这个孙子有“君人之识”。

网络配图

朱棣在北京起兵南下,留下大儿子朱高炽和夫人徐氏留守北平,朱高炽以区区万人,对抗几十万官兵,最终保全北平。当时有人给建文皇帝出了一个主意,派人送了一道圣旨给朱高炽,离间朱棣父子的关系。朱棣身边的太监黄俨一直暗中支持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燧,听到消息之后立刻密报朱棣,说朱高炽暗中与南京的朝廷联络,朝廷已经派了使者前去北平。朱棣大惊,正要准备对策。好在朱高炽足够谨慎,收到朝廷的书信,根本没有开,直接派人送给父亲朱棣。朱棣感觉有些后怕,说:“几杀吾子。”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身高七尺,相貌英武,身体轻捷,骑术精湛,据说腋下的皮肤很像龙鳞。如此材料,又生在帝王之家,似乎是天生的一个皇帝。

可惜朱高煦排行第二,而且性格凶悍,举止轻佻。明太祖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很重视孙子们的教育。把皇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等五位嫡子的儿子都留在都城南京,和他的庶子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学习训练。其中有几个孙子比较顽劣,一点都不安份,比如晋王的儿子朱济熿,燕王的儿子朱高煦等人,最让朱元璋痛恨。朱元璋去世,燕王朱棣派大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到南京。朱高煦的表现不好,舅舅徐辉祖私下里反复叮嘱告诫,朱高煦不听,反而偷了舅舅的一匹好马,骑马离开南京跑回北平,一路上随便杀人,还把涿州的驿丞打死,给父亲朱棣引来一片责备之声。

网络配图

燕王朱棣起兵之后,朱高煦随军征战,立下许多大功。建文二年四月,朱棣与李景隆的军队在白沟河会战。战况惨烈,朱棣前后换了三匹战马,箭也射光了,剑也砍断了,困顿之中,幸亏儿子朱高煦率领几千精兵来救,让朱棣脱离重围,反败为胜。在与徐辉祖的会战中,朱高煦再立大功,朱棣说:“我没力气了,你要接着战下去。”和平年代的顽劣子弟,遇到战乱,往往容易变成一员猛将、一个英雄。朱棣亲眼见识了朱高煦在战场上的勇武,认为他在许多方面都与自己相像,对他的感情颇为复杂。朱高煦也倚仗着父亲的纵容,胡作非为。在选择继承者的时候,朱棣曾经考虑过二儿子朱高煦,朝廷中也有他的支持者,比如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经常在朱棣面前夸赞朱高煦的战功。朱棣秘密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有才干,性情直率,又是少年得志,议论政事与人物时,少有顾忌,还有一身的狂气。解缙倾向于朱高炽,认为:“皇长子仁义孝顺,天下归心。”这种话,既是事实,也是一个臣子应该说的话,朱棣沉默不语。解缙又叩头,补充了一句:“好圣孙。”

网络配图

解缙指的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这句话正说到朱棣的心坎上。朱棣微微点头,下定决心选择皇长子为太子。解缙的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朱高煦对他恨入骨髓,后来解缙因此而丧命。替皇长子说话的,当然不只解缙一个人。当时朱棣询问北平按察司尹昌隆的意见。尹昌隆叩头之后,只说了一句:“长嫡承统,万世常经。”由嫡长子继承大位,是一种传统。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要破除传统,需要一种特别的力量。在朱棣的心目中,二儿子朱高煦要比长子朱高炽出色得多。但是,这种出色,不足以为朱高煦添加足够的砝码,不足以让朱棣破除传统。毕竟,选择皇储不是选拔带兵的元帅,综合考虑之后,朱棣还是让大儿子做了皇太子。永乐二年四月,朱棣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标签: 朱棣

更多文章

  • 明太祖朱元璋殉葬妃子为何却偏偏放过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

    殉葬一般都是说用物品或者牲畜来进行陪葬,不过有些朝代是用人来陪葬的,用人的一般有两种形式,那就是强迫和自愿,值得一提的是人殉制度在秦汉的时候就少了很多,汉朝的时候更是明文规定不允许使用活人来殉葬,不过呢虽然是这样,这样的现象还是层出不穷,只不过都不公开了,到了朱元璋的时代,他又开始使用人殉了。网络配

  • 宋钦宗赵桓被俘虏后太子赵谌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宋钦宗

    宋钦宗赵桓于公元1156年逝世,享年57岁。他是北宋末代皇帝,但是性情反复无常,对治国之道缺乏判断力,听信身边奸臣所为,造成最后被贬为庶人的悲惨结局。至于他究竟是怎么死的,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宋钦宗赵桓被软禁后,因病去世;还有一种是说他参加马赛,被乱马活活踩死。网络配图在靖康之变后,公元1138

  • 唐朝重臣岑羲看起来忠肝义胆 实际上善于谄媚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重臣岑羲

    在唐中宗以及武则天统治时期,岑羲曾经担任过许多重要的官职,两次登上了宰相的职位,曾经也有过风光无限的时候,然而最后却因为跟随太平公主兵变而被诛杀。尽管他最后参加了谋反这件事,却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功绩,可是人们对岑羲的评价却因此而发生了变化,那么人们对岑羲的评价是怎样的呢?岑羲年少中了进士,之后又在

  • 风流天子宋理宗竟然公然将妓女召入宫中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理宗

    赵昀出生于1205年,卒于1264年,是南宋的第五任皇帝。他本名不叫赵昀,而是赵与莒,并且他原本不是皇子,只是宋宁宗的一个远房亲戚,他是赵匡胤的九世孙,但是宋代的皇帝都不是他这一脉来继承,因此其血脉早已跟皇家血脉有所疏远。而他的父亲赵希瓐生下来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的爵位,只不过是一名小官,其生活跟

  • 乾隆皇帝创下三项世界记录 至今竟无人能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

    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最有玩味价值的就是清高宗乾隆了。康熙和雍正爷俩辛辛苦苦治理天下,所以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正赶上了大清帝国最繁荣昌盛的时候。乾隆帝手上,开疆扩土,壮大版图,修《四库全书》,建三山五园,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所以他曾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十全老人”。这当然是大话,自古及今,哪有十全?不

  • 揭秘3个活活饿死的著名帝王:竟数他最“杯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帝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的成效的确立竿见影,但表面成功的背后潜伏着巨大风险和危机,至少有两点。第一,没有寻找新的军事增长点。春秋战国时期有多次变法,赵国的“变法”最特殊——只针对军事进行改革!赵武灵王作为一国之君,改革却只奔着军事去,缺乏通盘考虑,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几乎没什么动作。政治、经济、军事

  • 李渊起兵真相:起兵是否归功于刘世龙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渊

    唐高祖李渊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名人,他一生有很多的成就,其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创建了唐朝。李渊之所以可以建立唐朝,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还离不开很多人的功劳,比如他的儿子李世民等,那么唐高祖李渊是谁,李渊的简介是什么,他起兵的真相是什么呢?唐高祖李渊简介公元566年,唐高祖李渊出生在了长安,承袭他的父亲,

  • 康熙原配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受尽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原配妻子孝诚仁皇后

    康熙皇后赫舍里氏在后宫的争斗历史中也是一位宠儿,作为皇后但是相当的得宠,并且在自己的儿子夭折之后,皇帝也没有将其遗忘于深宫,反而更加宠爱。可惜赫舍里氏福薄,在生下第二个儿子之后就直接去世了。皇帝悲痛欲绝,在太皇太后的允许之下,破例将孩子立为太子。但是一直有人质疑玄烨对这位皇后的感情,更多的是偏向于政

  • 东汉最能忍的皇后邓绥:在25岁就成为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后邓绥

    关于邓绥这一名字的读法,很多人对此都还有疑惑。其实第一个字邓,这个字很简单,就是读作dèng,读成第四声,并且是后鼻音,其复韵母是eng。这个字部首为阝,部位笔画为2笔,总笔画为4笔,写起来也很起来,只用折捺折竖就可以写出邓。可以说这个字大多都是当成姓氏或者是用地名,没有其它的含义。而绥这个字就难很

  • 西汉著名大臣韩安国最大的缺点竟然是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汉著名大臣韩安国

    韩安国,出生日期不详,死于公元前127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大臣,也是抗击匈奴的大将。韩安国历经西汉文、景、武三帝时期,初期任西汉统治的之下的梁国的大臣,后来被朝廷提拔,进入西汉的政权之内。韩安国从小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少年时就已经是很著名的辩才了,后来又成为一个学问家。成年之后,被梁孝王招为中大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