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设立不许宦官干政铁牌被哪个太监砸碎?

朱元璋设立不许宦官干政铁牌被哪个太监砸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68 更新时间:2024/1/21 5:38:34

明太祖朱元璋提三尺剑平定天下,有鉴于汉唐宦官专权之祸,在皇宫门口树立了一块三尺高的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用这条铁打的规矩来警戒后世。明成祖迁都北京,也把这块铁牌扛过来了。后来,突然有一天,这块铁牌竟然“神秘失踪”了。此事调查多年,一无所获。

铁牌是怎么消失的

现在,让我们穿越历史,从故纸堆中寻觅蛛丝马迹,尽量还原事件场景,如果当年故宫门口安装了监控设备,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月光洒在雪地上。此刻已然宵禁,紫禁城里鸦雀无声,宫门口值夜的侍卫手握画戟,昏昏欲睡。

这时,墙内突然传来吟诗之声,侍卫们猛然清醒,喝问是谁,只见一个黑影踏雪而来,身披一件黑色大氅,侍卫们立刻将其团团围住。只见此人从袖中掏出折扇,轻摇了下,扇面上写着“忠勤体国”字样,众人连忙跪倒,齐声颂道:“请公公恕罪。”

网络配图

黑影抖落大氅,抬头笑了笑:“都起来吧,今天谁带班?”早有一名小校近身跪下,口称“回公公话,属下锦衣卫百户宋五带班”。“宋五,交你一件差事。去,把你身后那块铁牌碎了。”听此言,宋五赶紧拼命磕头,台阶前的雪顿时一片殷红:“禀公公,铁牌乃本朝太祖高皇帝御制,属下不敢擅毁。”黑影冷笑了一下,踱步过去,只见宫门口赫然立着一块黑色铁牌,黑影拿袖子拂去上面的雪花,露出几个大字来,他回头对身旁的一名小侍卫笑道:“我的儿,你叫什么?”小侍卫忙回话:“小的李七。”

突然,黑影脸色一变,厉声叫道:“有旨意。”侍卫们唰得一声全跪在雪地上。“奉皇上口谕:速将宫门铁牌碎了,钦此。”侍卫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吭声。这时,黑影又笑了:“对了,圣上还有一道旨意,速将锦衣卫百户宋五拿了,锁送诏狱。锦衣卫李七办事勤勉,着任百户,钦此。李七,还愣着干嘛,办差去吧。”

第二天清晨,铁牌消失了,随之消失的还有在场的全部侍卫。这个黑影到底是谁?胆子如此之大?此人正是大明正统年间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几年之前他还是一个地方州学的学官,突然有一天进宫,当上了侍奉太子朱祁镇读书的太监。在朱祁镇即位后,顺利成为太监头目,也成为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每次从宫门进进出出,都觉得朱元璋的铁牌刺眼,于是矫诏把它毁掉了。而几年之后,他簇拥朱祁镇亲征瓦剌,亲手葬送五十万明军于土木堡,提前敲响明朝覆灭的丧钟。(参见《明英宗实录》)

明代宦官擅权乱象

其实,即使那块铁牌不被王振毁掉,也只不过是废铁一块。这又是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众所周知,有明一代宦官专权现象极为严重,那块禁止宦官干政的铁牌根本没有起到效果。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甚至说:“阉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为烈也。”认为明代达到了宦官专权的顶峰。

明代宦官集团掌握的权力之大,也是让人瞠目结舌。择其要者言之,一是在政治上掌握“批红”之权,朝廷大事均由内阁用蓝笔“票拟”进呈,然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红”批准。明朝中后期,皇帝普遍怠政,甚至数十年不上朝,于是宦官趁机攫取了“批红”大权,使“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二是在军事上掌握“监军”之权。在明初还只是临时派遣宦官到部队监军,正统年间,全国军事重镇“俱设镇守太监”。有意思的是,李自成围攻北京前夕,崇祯皇帝还组织北京4万名宦官军训,号称“净军”,宦官竟然成为皇帝最后的军事依靠,结果一触即溃、开门投降。三是在司法上掌握“厂卫”之权。明代宦官控制了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等特务机关,凌驾于三法司之上,直接逮捕、关押、审判朝廷官员,动不动就用廷杖来惩戒大臣,树立威信。四是在经济上掌握“监税监矿”之权。万历之后,宦官被派遣到全国各地,“吸髓饮血”,监管税收、食盐、采矿、采办、织造等重要经济事项,掌握了朝廷经济命脉。宦官还大规模侵占百姓耕地,且不向朝廷缴纳赋税。武宗时期宦官谷大用一人即侵占京畿良田万余顷,其他的大宦官更是可想而知。

规矩是怎么被打破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明太祖定下了铁打的规矩,为什么事情会搞成这个样子,究竟发生了什么,规矩是怎么被打破的呢?

破坏大规矩往往是从破坏小规矩开始的。除了树立铁牌制定“大规矩”之外,明太祖还制定了一些配套的“小规矩”,比如在《钦定皇明祖训》里规定“不许宦官读书识字”。到了宣德四年,宫里却专门设立了内书房,专门教小太监读书识字,但竟然没有大臣对此发表异议,大学士还亲自跑去当老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这类“小规矩”被一点点突破,“大规矩”才终于完全倒塌。

规矩的落实缺乏制度保障。明代政治制度在设计上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缺乏对宦官的权力约束机制。整个宫廷的宦官均由皇帝一人统率,外廷几百家大小衙门对宦官群体缺乏管辖权和监督权,甚至宦官犯法,都由内廷审判,皇帝裁决。能不能管好宦官,只能依靠皇帝一人。规矩之所以为规矩,就在于违反规矩要承担后果。明代多次发生宦官严重干政的现象,文官集团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皇帝上书,要求皇帝予以惩治,但实际上却没多大效果。比如正德年间,户部尚书韩文上书“请诛乱政内臣马永成等八人”,皇帝没有采纳,反而更加重用这些宦官,却将韩文罢免。(《明史·武宗本纪》)

网络配图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史书上的一段记载,似乎可以作为这段历史的一个注脚。公元1659年12月,南明永历小朝廷被清军追杀,从云南逃入缅甸境内,在那里,永历君臣住在茅草屋,衣衫褴褛,饥餐露宿,连最后几百名大明禁卫部队也全部被缴械。吴三桂的追兵隔着几个山头虎视眈眈,缅甸贵族也磨拳擦掌,计划生擒永历帝献给清军。而最让人吃惊的是,就在这种朝不保夕、势如危卵的环境下,大明最后的宦官头目竟然还因为一点小事,在茅草屋外当众廷杖大臣,作威作福。明代宦官干政真是坚持到了最后时刻。(事见《狩缅纪事》)当然,从本质上讲,宦官群体也是封建专制皇权的牺牲品。能够专权的宦官不过是千分之一,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深宫的底层,水深火热。而正是这千分之一的专权宦官,对国家的历史走向造成了恶劣影响。

反思这段历史,似乎可以归纳几点教训。铁打的规矩必须防微杜渐,不能对破坏规矩的“小事”视而不见;铁打的规矩必须有铁打的纪律来维护,破坏规矩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日常监督应有健全的制度体系。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一代女王武则天的儿子为何叫驴头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为我国唯一的女皇,与他有关的故事不胜枚举,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一个武则天与驴头太子的故事。网络配图袁天罡相面后,惊呼武则天是天子。后则天入宫做了唐太宗的小老婆,呼为媚娘。李淳风告诫太宗将来有武姓女子夺李唐天下。太宗不疑此人近在眼前,遍寻之下将一名绰号“五娘”的将领杀掉。媚娘君临天下后,定期祭拜替

  • 明太祖朱元璋的出世竟是因为一碗鱼头鱼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

    在元朝末年的徐州有一位风水先生,他有三双儿子媳妇。朱元璋父母在风水先生家里打长工。一天,这位风水先生的儿媳问道:“公公,你整天给别人家赶风水,为什么不能给咱家也赶一赶风水,让咱家出个大官,好让咱家也风光风光。”风水先生说:“不行,恐怕咱家承受不住这个风水。”网络配图儿媳们说的次数多了,风水先生也动了

  • 齐庄公竟然调戏功臣妻子:惹得崔杼怒杀庄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齐庄公

    公子光是齐灵公的儿子,本来被立为太子。不过,齐灵公后来又宠幸戎姬,于是废掉公子光,另立戎姬的儿子为太子。公子光被流放至外地。齐灵公病危之时,大臣崔杼力挽狂澜,把被废的公子光迎了回来,扶他继位。这位被废掉的太子,又幸运的当上了齐国国君。当然,这都多亏了大臣崔杼。网络配图新继位的齐王,即后世所说的齐庄公

  • 太没节操了!这个皇帝竟然自愿被戴绿帽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帝

    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绿帽子”相传已久,虽然说法不一,但大概意思是一致的,后来大家便把那些不守妇道背着自己男人偷汉子的事情叫做给自己的男人戴了“绿帽子”。网络配图男人

  • 司马懿深藏不露的狼性 襄平屠城近万人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在镇守宛城的期间,做了一件大事:消灭了孟达。孟达造反,是在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十二月,也就是蜀汉后主的建兴五年的十二月。他以新城郡太守的身份宣布反魏归汉,仅仅过了八天,司马懿已经率领兵马,来到了孟达的上庸的城下(上庸城,在今日湖北竹山县东南,房县西北)。这是司马懿有生以来第一次单独指

  • 清朝多尔衮为什么不当皇帝?竟是为了孝庄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多尔衮

    多尔衮是清朝前期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在清朝的统一大业中,多尔衮居功至伟。但同时他又以皇父摄政王的身份把持朝政,清除异己,让顺治皇帝对其痛恨到了极点,以至于在多尔衮死后遭到了残酷的清算。多尔衮17岁开始便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满清八旗中的正白旗旗主。此后十几年的时

  • 康熙因看中弘历而传位于胤禛 这种说法靠谱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

    在承德避暑山庄有个狮子园,这是当年康熙赐给胤禛的园林。康熙六十年(1721年),在胤禛的盛情邀请下,康熙来到了这座园林,并第一次见到了弘历。然而,这次祖孙的相会,被后世人们认为是胤禛争储最终得胜的关键。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来分析一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是对弘历极为重要的一年,他先是被康熙帝带

  • 梁太祖朱温农民起义期间做了什么事情令人发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梁太祖朱温

    唐朝模末年,军阀混战,黄巢领导黄巾起义军,大大动摇了李唐王朝的统治。小编带大家解读农民起义期间朱温做的两件令人发指的事。占据汴州的军阀朱温,起先本是一个无赖少年,年纪大一些以后,赶上黄巢起义爆发,于是朱温参加了黄巢起义军。网络配图客观来说,朱温还是很有军事天赋的,因此也得到了黄巢的赏识。但随着黄巢领

  • 大将军年羹尧被雍正赐自尽后为何痛哭流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年羹尧

    夕阳的余晖撒在杭州城的一座城门之上,一个穿着黄马褂的男人倚墙而坐,他衣着邋遢,形容憔悴。他抬眼望着远处的天空,手中把玩着一个珠串,像是在沉思,也像是看清了自己的命运。男人的这副模样不会让人想到,他就是曾经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是清朝镇守西北,节制四省,统帅二十多万兵马的大将军,而此时

  • 历史上最有作为的5位皇帝 秦始皇竟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

    5、撼天书生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字文叔,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庶子长活王刘发的后人。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篡权,昆阳之战,一举成名。后在河北平王郎(冒名称帝,与刘秀争夺天下),降铜马,艰难奠定立国的根本。统一天下后,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成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