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永历帝

永历帝

永历帝

永历帝的资料

本名:朱由榔

别称:永历帝,明昭宗

所处时代:明朝(南明)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顺天府

出生时间:1623年11月1日

去世时间:1662年6月1日

主要成就:被瞿式耜等大臣拥立为皇帝,在西南抗清

皇  后:孝刚匡皇后王氏

庙  号:昭宗

谥  号:匡皇帝

皇  陵:永历陵

逝世地:昆明逼死坡

永历帝的介绍

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明神宗之孙,明光宗之侄,桂端王朱常瀛之子。1646年袭封桂王。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朱由榔倚仗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曼德勒,被缅王收留。后来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王将其献与吴三桂,1662年6月在昆明被绞死,终年40岁,在位16年。死后庙号昭宗,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

有关“永历帝”的历史故事

  • 康熙都说算了为何吴三桂还要杀了永历帝?(康熙为什么非要灭掉吴三桂)

    朱由朗,李咏皇帝,是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死后,明朝的一些残余势力南下建立南明,朱由朗是南明的末代皇帝。朱幼郎最后被吴三桂杀了,可是连康熙皇帝都打算放弃,放了朱幼郎,可是为什么吴三桂还是要杀他呢?吴三桂杀了李咏后会有什么后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1.吴三桂处死了南明皇帝李咏,并封

  • 吴三桂为何一定要杀死逃亡缅甸的永历帝?(吴三桂死时看到永历)

    1673年,康熙帝收回藩属,吴三桂保卫云南的梦想也就完成了。所以他打了"兴明求鲁"大旗开始造反,史称旧金山起义。但是因为吴三桂杀了李咏,洗不掉这个污点,所以在这个旗号下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这也是后来吴三桂失败的原因之一。有一种说法是吴三桂杀了李咏"康熙说算了,但吴三桂执意要杀李咏"那么,有这种东西吗

  • 南明永历帝死于昆明为何尸骨在贵州?(南明永历帝的死因)

    1644年,李自成入京,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自缢,标志着明朝的结束。此时,大中华历史上出现了三个政权,分别是大顺、南明、后金。好景不长。大顺在建国仅一年后就被清军所灭。从此,南明政权开始了与清军的斗争。南明隆帝在福建被清军杀害后,朱由朗正式继位,史称帝。在清军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李咏逃往缅甸。最后,吴三

  • 吴三桂为何要杀永历帝康熙不是说放过吗(吴三桂如果不杀永历)

    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在山海关战争中击败李自成,被册封为平西王。之后带领八旗战士南下,横扫江南半壁江山。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带兵入缅,逼迫缅甸国王交出南明皇帝朱由朗,也是南明最后一个皇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在昆明杀了李咏,南明灭亡。同年,吴三桂被封为平西太子,他被称为"与福

  • 吴三桂为什么杀永历帝(吴三桂绞死永历帝后代)

    吴三桂先是反明还清,后又揭竿而起反清。虽然他认为自己当时的部队比八旗强,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从吴三桂的两次行动可以发现,他并没有在家国面前立场坚定,而是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这就是吴三桂杀李咏的原因。所以后人自然不会对吴三桂有好的评价,他的失败可以说已经注定。因为吴三桂扛着反清大旗的时候,很难说服大众。

  • 流亡缅甸的皇帝是谁?出了名的逃跑皇帝永历帝

    大明朝最后的时光,异常狼狈。永历帝流窜逃亡到缅甸,拒绝回国三十多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段荒唐的岁月。永历十一年(1657年)八月,权臣孙可望自恃兵多将广,在贵阳誓师,欲引兵入云南,妄图取代在云南避难的永历帝。永历帝急派晋王李定国统兵三万抵抗。决战之日,孙可望由于其反叛行为不得军心,部将白文选等

  • 吴三桂为什么要对永历帝赶尽杀绝?结果令人意想不到

    众所周知,吴三桂年纪轻轻便被赋予辽东总兵之重任,深受国恩,崇祯皇帝没有负他,他却负了明朝和天下,忘恩负义,到最后为何还要杀掉已经逃去缅甸的永历帝朱由榔?在南明小朝廷里,永历帝朱由榔依靠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的力量,在云南等地苟延残喘,强行为明朝延续了16年的国运。但是,清廷的统一已经没有悬念。

  • 明朝对吴家有恩,吴三桂为何要杀永历帝,原因是这样?

    许多亡国的皇帝总是会背负骂名,她们大多数由于穷兵黩武、贪图享受或沉迷于美色这些将河山衰败,换句话说这种人皆由于本人欲念把国家断送的。但是以发覆面自尽于煤山的崇祯皇帝不是,他是一个敬业的皇帝,自即位起就想把已经腐朽不堪的王朝给建设好,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最终明朝难逃注定的命运。明朝的覆灭是很多人心里

  • 南明永历帝曾致罗马教廷信件求援

    [摘要]:南明永历帝曾致罗马教廷信件求援是一段明朝历史的历史,吴三桂在缅甸将哪位皇帝绞死?-LnL4Vj21bX的回答明昭宗朱由榔(1623年—1661年)是南明政权最后一个曾即皇帝位的皇帝。他对天主教有很深厚的认识,在即位后曾经向罗马教廷派遣使节,这在中国历史中是非常罕见的。。雍正、乾隆为何要禁止

  • 永历皇帝在缅甸有多惨(南明永历帝为什么逃到缅甸)

    1644年,八旗铁骑叩开了山海关的大门,自此乾坤旋转,天地失色,崇祯皇帝眼看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自缢殉国,带走了一个时代。不过,崇祯虽死,明朝仍有余烟。弘光帝、隆武帝、绍武帝、永历帝等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政权,以图再续明朔,史称南明政权。南明政权中,永历帝是不可忽略的一位。据史料记载,永历帝内有

  • 康熙都说算了,为何吴三桂还要杀了永历帝?

    永历帝朱由榔,是南明时期的末代皇帝,崇祯死后,还有一部分明朝残存的势力到了南方建立起了南明,而朱由榔就是南明最后的一个皇帝。而朱由榔最终却被吴三桂所杀,但就连康熙皇帝对此都打算放弃了,想要放过朱由榔,但为什么吴三桂却还是要杀掉他呢?吴三桂杀永历帝之后有什么后果,他为何一定要这样做?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

  • 吴三桂为何一定要杀死逃亡缅甸的永历帝?

    1673年,康熙皇帝撤藩,吴三桂世守云南的梦想算是完蛋了。于是便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开始造反了,史称三藩之乱。不过又由于吴三桂把永历皇帝给杀了,并且无法洗刷掉这一污点,所以打着这个旗号基本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而这也是后来吴三桂失败的原因之一。而关于吴三桂杀死永历帝,有这么一个

  • 南明永历帝死于昆明,为何尸骨在贵州?

    公园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这标志着明朝就此灭亡。此时,中华大帝上出现了三个政权,分别是大顺、南明以及后金。好景不长,大顺在建国仅一年的时间就被清军所灭。从此南明政权就开始了对清军的斗争。南明隆武帝在福建被清军杀害后,朱由榔正式继位,史称永历帝。在对清军作战连连败退的情况下,永

  • 吴三桂为何要杀永历帝,康熙不是说放过吗

    公元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且在山海关大战之中击败李自成,被册封为平西王。之后便带领着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了长江南部地区的半壁江山。公元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而南明朝廷的最后一位皇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永历帝于昆明,南明灭亡。

  • 吴三桂为什么杀永历帝

    吴三桂先是叛明归清,后又起兵反清,虽然他认为自己当时的兵力胜于八旗,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从吴三桂这两次的行为来看,可以发现他在家国面前并没有坚定的立场,更多是根据利益行事。吴三桂之所以会杀永历帝,原因也在于此。所以后世自然不会对吴三桂有好的评价,而他的失败可以说早就注定好了。因为吴三桂扛起反清大旗时,

  •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缅甸历史事件介绍

    1、仓皇入缅甸,南明皇帝遭盘查明崇祯政权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后,南方的明朝旧臣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勤王”,先后拥立了四个明室后裔,史称“南明”,但在清军的打击下,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唐王朱韦键的复明行动很快失败了。顺治三年(1646年)末,桂王朱由榔

  • 永历帝朱由榔逃亡缅甸始末:永历帝朱由榔怎么死的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简介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末代皇帝,在位16年。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明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安宗朱由崧堂弟。父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封湖南衡阳,天启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就藩,弘光元年十一月初四日病死于梧州。第三子安仁王朱由爱(左木右爱)承嗣。隆武称

  • 亡国之君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不安的最后小朝廷

    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末代皇帝,在位16年。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明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安宗朱由崧堂弟。父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封湖南衡阳,天启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就藩,弘光元年十一月初四日病死于梧州。第三子安仁王朱由爱(左木右爱)承嗣。隆武称帝后,病重,不久由榔

  • 康熙都没有下令处死永历帝 吴三桂为什么执意下手

    还不了解:吴三桂杀永历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当初都说算了,吴三桂为什么还要杀永历帝?吴三桂是怎么想的?答:这事儿还真不能赖康熙。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杀害于云南逼死坡时,是永历十六年(1662年),而这一年恰是八岁康熙帝登基的第二年,朝中由索尼、苏克萨哈、

  • 人生悲剧!大明永历帝为何被人绞杀

    明崇祯政权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后,南方的明朝旧臣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勤王”,先后拥立了四个明室后裔,史称“南明”。但在清军的打击下,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唐王朱韦键的复明行动很快失败了。顺治三年(1646年)末,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以永历为年号,建立了南明永历朝。立朝不久,清兵又至,永历帝无力